APP下载

在古琴艺术教学中实践传统文化教育

2020-12-13徐向京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摘 要:虽然在传统艺术文化领域,古琴具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传播的小众性,从事古琴艺术的人仍然较为有限。而其作为传统乐器的一种独特形式,教育研究实践对于传统音乐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古琴艺术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在当代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实践,以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古琴艺术 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7.036

古琴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华特色使其在教育的过程中,既承担了音乐教育的职责,同时也承担了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从实际的古琴艺术传承来看,它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传承方式与传承途径。中国古代、近代、现当代都有着不同的传承背景,当前古琴艺术这一传统文化载体由于传承方式、普及程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当代的教育环节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层。因此在培养古琴欣赏能力,参与古琴艺术活动的音乐培养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古琴艺术当代教育现状

古琴艺术作为古代琴棋书画之首,其简约、喜静的独特个性使其与当代的艺术审美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由于创新不足、普及不够等實际的问题,在当下的艺术教育中,作为特殊的音乐存在,古琴艺术的传承与教育作为边缘性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不被重视,其传承与发扬的效果较为有限。

首先古琴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独特形式,由于其传统的形式且缺乏对应时代的创新力,导致在当前的艺术教育过程中部分教育内容呈现出呆板、固化的保守形式,与时代的不相容导致古琴艺术教育中存在与当代主流艺术形式间的距离感。在传播与演奏过程中,演奏的曲目大多局限于古曲,缺乏与时代的匹配与融合,导致在现代的艺术教育环境下,古琴教育实践的开展呈现出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的现状,影响了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其次,在当代的艺术教育中,古琴艺术的社会传播程度较为有限。多数古琴艺术作为小众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文化的不相容,导致古琴艺术作为个别的音乐培养形式,只存在于部分的音乐学习中,尚未形成普遍式的音乐培养。同时由于教育普及程度的不足,当代社会大部分人对于古琴不甚了解,缺乏相关艺术欣赏能力。在当前古琴艺术的培养过程中,由于传播不足而影响其社会认知效果,同时社会认知的不足又加剧了教育受众的缩小,影响了古琴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

最后是民间教师专业素质有所差异。对于古琴艺术的传播性教育来说,其教育实践的开展主要依赖于民间的教育形式进行古琴艺术的大众化传播。而从实际的古琴艺术教育实践开展来看,由于该项艺术受众少,普及度不高的实际问题,在古琴艺术的教育人员中也存在专业素养不足,综合能力不高的实际问题。其自身文化素养的缺乏以及现代乐理知识的薄弱,导致在传授古琴音乐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方式的片面性以及教育内容的偏差,单纯地学习基础的古琴演奏技巧而忽视了乐理知识的传授和音乐思维的培养,使得当下的古琴艺术普及呈现出了不专业、不全面的教育问题,导致社会对于古琴艺术教育的认可度进一步降低,影响了该项艺术形式的普及化传播。

二、古琴艺术教育实践措施

面对当前古琴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教育普及困境,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改善当前古琴艺术教育的困境,提高其艺术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1.增加师资输出

对于古琴艺术的复兴而言,在当代的教育过程中,该项艺术形式的培养要通过教育与传承促进古琴艺术的繁荣。从传统的古琴艺术教育形式而言,在古代的教育背景下,其主要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师讲解法。因此在当前的古琴艺术的教育传承过程中,古琴艺术的继承与发扬首先要通过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以及加强来推进全国范围内古琴艺术的普及化教育。

从具体的实践措施来看,其师资输出的加强,首先要通过高校古琴艺术教育专业的开展,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高水平古琴艺术人才,使其既掌握古琴的演奏技巧和基础乐理,同时也掌握专业的音乐教育方式,从而推动古琴艺术教育的发扬与传播。

其次,在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古琴艺术教育可以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普及音乐教育,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古琴艺术教育的普及化传播,促使我国中小学生在求学阶段进行古琴艺术的基础培养,从而提升全民对于古琴艺术的认知,促进全国范围内古琴艺术教育的普及性。

最后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古琴艺术教育的普及需要高效利用媒体、网络等现代化艺术传播形式,积极传播古琴教育资源,使普通群众既有了解古琴艺术的方式同时也有接受古琴艺术教育的途径,从而促进古琴普及教育的开展。

2.完善基础古琴教材

对于古琴艺术教育的实践而言,教材作为开展教育的基本载体,在当前古琴艺术教育的开展中,教材的设计与完善都要依托其最终的教育目标进行科学的编写。古琴的学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其教材的设计也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基础乐理学习的基础上改进琴谱,传播古琴艺术。

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教材的设计要符合不同人群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水平,通过教材与学习实际的匹配性促进古琴艺术教育的推广与传播。在古琴艺术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除了基础的练习教材,在学习传统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既要重视学生单个音乐形式的练习成果,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音乐素质养成,同时使得学生形成专业的古琴艺术音乐素养,提高全国范围内的古琴艺术普及效果,促进古琴艺术形式的发扬。

3.消除古琴神秘感

在古琴教育的普及中,训练音乐技能的同时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应同步加强。古琴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学习以及教育的过程中,既要专注单个音乐技巧的培养,同时也要利用文化素养的加强来促进古琴艺术教育开展的效果。

在传统的古琴艺术教育过程中,其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导致该种艺术形式存在一种形式及教育上的神秘感,同时培养过程中固守单个文化传播途径,自成一派的教育形式也加剧了普通人群对于古琴的神秘感,因此在其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该项艺术形式的普及程度,要通过神秘感的消除,通过对于听众意见的吸收与采纳,在探索古琴教育培养规律的基础上探究艺术的通俗化传播方式,从而在当代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古琴艺术教育的形式加以现代化、科学化的传承模式推进其进一步的普及与发扬,在其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的艺术培养过程中实现古琴广泛传播的同时,提升其教育实践的效果。

古琴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其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都不容忽视。面对当前古琴艺术教育传播及普及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教育的不断革新,古琴艺术教育的开展也要从加强师资力量、完善基础教材、消除古琴神秘感几个具体的方面出发,提升其教育实践与教育传播的有效性,促进古琴艺术传播的同时实现现代教育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璐《听古琴,谈艺术教育》,《艺术教育》2018年第23期。

[2] 李世军《大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古琴艺术为例》,《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徐向京,出生于1970年,女,汉族,福建泉州人,任职于厦门市逸夫中学,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古琴艺术学校传承,学校合唱教育等。课题项目:课题编号:2020XB0111;立项批号FJJKXB20-511;课题名称:《古琴艺术之“情与美”在学校多路径传承的实践与探索》。)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