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13陆文雪

关键词:美术教学传统文化初中

陆文雪

摘 要: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在过去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缺失,为了能够改善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强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本文就对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展开了研究,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 美术教学 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7.020

传统文化教育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着我国文化的传承。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通过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更好地让他们理解传统美术作品,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意义

目前的美术教学,以西方美术为主,很多学生都比较热衷于学习西方的美术知识,对于中国传统的美术缺乏兴趣。随着长时间学习所形成的习惯,学生逐渐会接受西方的美术观念和审美观念,缺少对中国传统审美的认识,导致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美术教学中应该融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能够从批评和继承的角度审视传统文化,逐渐接受传统的审美观念,逐渐建立起中国传统美学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也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在学习文化,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鉴赏能力,以及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作品,认识到文化的丰富性,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成长。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改善自身教学观念

为了能做好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需要改善自己的教学观念,不仅要充分了解传统,同时也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认识。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容,把传统文化和当前的美术发展结合,让学生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

2.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美术和西方美术一样,经历了长时间发展,内涵丰富,但是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传统美术比较死板。为了能让学生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需要教师主动了解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进行传统美术教学的时候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能减少学生的排斥心理,更为认真地进行传统美术的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了做好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让传统文化能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中。所以教师也应该充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美术教学充分结合,让自身的美术素养和传统文化传承能力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扩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和文化视野。

三、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

多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都没有主动性,并没有太多的兴致,所以教师就该主动引导这些学生。比如可以根据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来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名家来了解传统艺术创作,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对一些比较有名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如带领学生学习《清明上河图》,给他们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绘画技巧、人文景观、社会风貌等等,联系历史来讲解当时宋朝首都的景象,使学生能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更加立体地欣赏作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有了更高的兴趣。

2.渗透美术历史知识

美术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都有特有的美术潮流,对于学习传统文化而言,学习传统美术历史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让学生结合历史变化思考美术风格,并对美术有立体的认识。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美术历史,以及美术风格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了解到美术风格变化的原因,不仅能让学生传承美术,也能推动中国美术艺术事业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将相关的美术历史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其次,教师上课时通过补充一些背景知识,能让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3.引导学生创作传统文化作品

创作实践是美术学习的重要組成部分,没有创作实践的美术学习,就是空中楼阁。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美术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中必须有创作传统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创作传统美术作品来真正实践传统美术,推动学生对传统美术风格的传承。除了国画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手工艺品,用更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传统美术。例如窗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美术的特色,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来掌握技能,实现对文化的传承。教师可以将制作窗花引入到美术的教学工作当中,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给他们讲解窗花的风格、内涵,让学生设计和制作窗花,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还能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创作方式。

4.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改善学生的审美

提升学生审美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美术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而为了让学生能接受传统文化的审美,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审美方式和理念,最终让学生能基于传统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传统文化作品的比重,给学生多讲多看,让学生来点评一些传统艺术风格的作品。还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当前传统文化的发展,让学生能了解到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艺术创作的结合,让学生有更高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学中老师需要适度干预,给学生讲解一些深层次的内容,让学生真正提升审美能力,改善审美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一些美术作品,让他们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解,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为了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首先需要教师提升自身水平,满足教学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通过鉴赏、实践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改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对艺术发展历史的了解,实现传统文化的全面教学。

参考文献:

[1] 孙繁华《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第7期。

[2] 巩望黎《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学周刊》2020年第16期。

[3] 申堃鑫《论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17期。

[4] 姜博《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中国农村教育》2019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传统文化初中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