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护理效果

2020-12-09张桂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前路颅骨脊髓

张桂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下颈椎骨折脱位为临床比较严重的一种创伤性疾病,通常会伴发脊髓损伤,如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还有可能引起呼吸肌麻痹、高位截瘫,甚至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在治疗此类患者时,主要采取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方法,而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还应做好护理方面的工作[2]。基于此,本文以42例来我院接受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为例,就其临床护理效果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1~75岁,平均(43.8±5.2)岁;骨折原因:10例交通事故受伤,7例高处坠落受伤,4例机械撞伤;脱位部位:15例颈椎前脱位,6例颈椎后脱位。观察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2~73岁,平均(43.5±5.0)岁;骨折原因:11例交通事故受伤,6例高处坠落受伤,4例机械撞伤;脱位部位:14例颈椎前脱位,7例颈椎后脱位。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且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差异不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综合护理,操作如下:

(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下颈椎骨折脱位病情较为严重,患者会出现悲观、恐慌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告知其手术的必要性及效果,还可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以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其治疗信心及配合度。②颅骨牵引:将颅骨牵引器材(包括颅骨钻、颅骨牵引弓等)准备妥当,术前颅骨牵引的时间控制在2周以内。牵引过程中,如果发现牵引钉道周围有分泌物,应及时将敷料更换,每日在钉道滴2次酒精。③气管及食管推移训练: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头稍微往后仰,在肩下垫枕头,训练者用单手2~4指的指端,将气管及食管沿着气管侧旁推向非手术侧,力度开始缓和,逐渐加强,以不发生呛咳,面色、血压无改变为宜,每次15 min,每日3~4次。④术前准备:指导并帮助患者接受影像学、心电图及生化等检查;术前洗头洗澡,常规备皮;指导患者开展扩胸、深呼吸运动,教会其有效的咳嗽方法,以增加肺通气量,同时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手术前一晚向患者应用镇静剂,叮嘱其术前禁食水。

(2)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术后让患者去枕平卧,用颈托固定其颈部,还可在颈部两侧放置沙袋,避免颈部过于屈伸;帮助患者翻身时,保护好其躯干、头部与颈部,尽可能使其处于同一直线;术后2 d可抬高床头,帮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术后3 d可带颈托下床适当活动。②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者的脊髓、神经根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并注意查看切口引流状况,有无渗血等。③饮食护理:术后1 d,可让患者进食容易消化的流食,同时可适当补液,促进伤口愈合。随后逐渐过渡至半流食及普食。嘱咐患者避免食用粘性强以及干燥的食物。④功能训练:鼓励患者开展主动运动,如果活动难度大,可开展关节被动活动,指导家属按摩肌肉等。

1.3 观察指标

①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患者的运动、感觉等脊髓功能被完全丧失,为A级;损伤不完全,损伤面下依旧有感觉功能存在,为B级;肌力不超过III级,损伤面下有运动及感觉功能存在,为C级;肌力达到III级及以上,且损伤面下有运动及感觉功能存在,为D级;运动及感觉功能均达到正常水平,为E级。

②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共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脊髓功能改善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脊髓功能为C级的有3例,D级12例,E级6例;对照组中,B级2例,C级6例,D级11例,E级2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20/21,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各有15例、5例、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16/21,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各有10例、6例、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是临床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常用术式,可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脊髓功能,促进身体恢复,但术后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如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对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术前通过心理护理、颅骨牵引、气管及食管推移训练及术前准备,可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配合度,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采取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及功能训练,可巩固手术疗效,预防感染的同时,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促进患者身体康复[3]。

总之,对于行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脊髓功能,提高满意度,值得重视。

猜你喜欢

前路颅骨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前路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逐梦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