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泪囊炎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2020-12-09

关键词:泪道泪囊泪管

蒋 云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新生儿泪囊炎属鼻泪管先天性膜性阻塞引发的眼部疾病,致病原因为鼻泪管末端区域Hasner瓣产生膜性阻塞,临床症状为溢泪,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产生[1]。临床治疗新生儿泪囊炎需结合患儿年龄及病情采取差异化治疗方案,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1年时间内收治共计84例该疾病患儿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综合治疗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19年12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84例,全部患儿均符合新生儿泪囊炎临床诊断标准,患儿中男51例(98眼),女33例(36)眼。

1.2 方法

首诊患儿月龄为1.5~4个月优先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每日利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4次。每日对患儿泪囊区实施局部按摩,手指向下方推动泪囊区,使内部液体在外力作用下突破Hanser瓣,改善患儿泪道阻塞,每次局部按摩时间为10 min,每日按摩4次。

患儿经泪囊按摩及滴眼液治疗无效,实施泪道冲洗治疗。取患儿仰卧位,头部妥善固定,取氯化钠溶液3 ml,利用冲洗针及注射器推注于下泪小管,使溶液冲破先天性残膜阻塞,恢复泪道通畅状态。

患儿经泪道冲洗治疗无效,实施泪道探通术治疗。对患儿泪小点、结膜、患眼内眦实施盐酸丙美卡因(0.5%)表面麻醉,持续麻醉时间为5 min。取患儿仰卧位,双肩利用床单包裹,妥善固定头部及四肢。利用生理盐水冲洗患儿泪道,使脓性分泌物彻底排出。金霉素眼膏涂抹于泪道探针表面,上眼内眦轻度外翻,使上泪小点充分暴露,探针垂直方向进入1 mm后调整为水平位,以泪小管方向为基准向鼻根部持续推进,到达骨壁位置后退出1 mm,将探针调整为垂直位,进入患儿鼻泪管内部。探针在患儿鼻泪管内停留约2 min,利用生理盐水进行泪道冲洗,如无液体反流,鼻腔内部流出清水,患者伴有吞咽动作则手术成功。术后局部组织利用妥布霉素滴眼,每日4次。

1.3 评价标准

评估不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如患者无分泌物及溢泪等症状,泪道冲洗完全通畅为痊愈,未达上述标准为治疗无效。

2 结 果

84例新生儿经泪囊按摩及滴眼液治疗治愈20例(37眼),占比为27.6%,未治愈患儿经泪道冲洗治疗治愈44例(83眼),占比为61.9%,剩余20例(14眼)患者经泪道探通术治疗后治愈,占比为10.4%。

3 讨 论

新生儿泪囊炎临床发病率较高,致病原因与上皮细胞碎屑阻塞鼻泪管、位于胚胎残膜鼻泪管下端未完全退化有关,患儿泪囊内存在大量细菌与泪液,可导致继发感染,部分患儿泪囊周边皮肤组织存在肿块,需及时有效治疗。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84例新生儿经泪囊按摩及滴眼液治疗治愈20例(37眼),占比为27.6%,未治愈患儿经泪道冲洗治疗治愈44例(83眼),占比为61.9%,剩余20例(14眼)患者经泪道探通术治疗后治愈,占比为10.4%,提示综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部分新生儿泪囊炎患儿4周内泪囊可开通,临床治疗月龄1.5~4个月患儿可优先采用泪囊按摩及滴眼液治疗。新生儿皮肤组织未发育完全,鼻泪管阻塞厚度不足,经保守治疗无效,可采用泪道加压冲洗治疗。加压冲洗治疗期间需控制压力,减少冲洗次数,为控制患儿眼部分泌物总量,可在冲洗液中加入少量抗生素。对于出生时间较长的患儿,经保守治疗及泪道加压冲洗治疗无效,可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该术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对患儿创伤轻微,临床应用价值突出[2]。实施泪道探通术治疗期间,医师需妥善固定新生儿头部与四肢,避免新生儿活动引发操作失误。在使用探针过程中需控制力度与角度,操作动作准确柔和,预防治疗期间产生假道及呛咳等症状,严格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安全。同时,泪道探通术适用于月龄4个月以上新生儿,如月龄不足4个月,建议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或泪道加压冲洗治疗。

由此可知,新生儿泪囊炎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存在不完善之处,新生儿泪囊炎临床综合治疗方案需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泪道泪囊泪管
常规探通术不能疏通的婴幼儿先天鼻泪管阻塞的CT-DCG特征及手术方式选择
治疗马属动物鼻泪管阻塞一例
胎儿鼻泪管囊肿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Nd:YAG激光泪道探通术联合改良的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效果
鼻内镜下保留鼻黏膜瓣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