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劳模创新平台 科技引领企业发展

2020-12-07

工会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大修劳模桥面

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柳浩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1年1月认定为北京市劳模创新工作室,2014年11月被认定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由北京市劳模柳浩担任组长,以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为主要目标,主要从事道路路面材料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集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咨询服务和成果推广转化于一体。多年来,柳浩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建材领域首个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和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提高创新效率,注重成果转化。目前,工作室累计拥有发明专利17项,发表论文31篇,各项研发成果转化直接为企业增加产值3000多万元。

在长安街西线大修过程中,面临铺筑沥青混合料的“白加黑”问题,既要解决反射裂缝造成的后期路面损害隐患,又要避免后期路面透水问题。当时只有国外垄断的“STRATA应力吸收层”技术能解决该项问题。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工作室积极开展攻关,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研发出了“高黏高弹应力吸收层技术”,该技术各项使用性能远超国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在长安街西线大修过程中得到大面积使用。

城市桥梁大修过程中经常要求“无痕施工”,而传统桥面防水技术要求必须满足24小时养生条件后才能进行后续工艺。为了彻底解决这项难题,工作室仅用一个多月就研发出了“混凝土桥面防水快速施工技术”,可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3000平方米桥面防水施工,而且各项防水性能远远高于传统工艺。该技术在北京三环大修工程的所有桥梁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得到了北京市交通委的高度评价。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北京地区施工应用超过100万平方米。

为了解决冰雪路面交通安全问题,工作室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研发了路面“融雪防冰”技术,极大提高了道路安全性。该项新技术在新机场高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工作室建立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使用、考核、激励制度,夯实创新基石。工作室鼓励成员积极申请知识产权,在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等方面均给予资金支持;坚持内部科技创新评比奖励,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和小革新,全面激发全员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工作室始终把人才战略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锻炼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一是通过实施重大研发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培养锻炼了一批技术创新带头人;二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技术交流、培训,加强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三是通过每年招聘各类高校毕业生,有效改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目前拥有学术带头人4名,行业专家4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5人。

工作室注重对外合作,不断提升成员创新素养。工作室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长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交流,通过与高校共同研发、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等联合培养研究生6人,为工作室建设储备新生力量。

猜你喜欢

大修劳模桥面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桥面铺装混凝土凿除工艺对比分析
钢桥面铺装技术现状与发展
养心殿大修的故事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桥面防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茂名式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