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聊斋俚曲的文化传承

2020-12-05石泽群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
关键词:聊斋受众音乐

石泽群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本文通过对聊斋俚曲等相关内容的简要概述,从而深入地引出聊斋俚曲在今时今日的文化传承中并不尽如人意,更值得去深入地探索与研究。文章以大量的理论知识及实践实际分析,对聊斋俚曲现今的传播应用现状、提升其传播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及意义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逻辑性的分析。

一、聊斋俚曲的传播与发展现状

聊斋俚曲的传播与发展现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传播与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是对立统一的,想要促进聊斋俚曲在当下的发展就应当保持其优势,并极具针对性地弥补其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一)聊斋俚曲传播发展的优势

聊斋俚曲传播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聊斋俚曲的历史性与民族性强。聊斋俚曲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其丰厚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格为后世对历史与民风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第二,聊斋俚曲的说唱形式极具创新性。其说唱形式的创新,自然与当今社会中音乐艺术的创新无法相比,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与背景下,其大众化的说唱形式的确是一次创新与突破,而其不论是在内容题材上还是旋律风格上,对于当今社会中音乐艺术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第三,聊斋俚曲自身特有的魅力与情感。聊斋俚曲内在的思想情感是非常丰富的,这也是使得其充满魅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聊斋俚曲的情感是作者内在思想与情绪的具体体现。

第四,聊斋俚曲与蒲松龄的经典小说《聊斋志异》有着相互呼应的效果,大部分俚曲的歌词内容是在表达小说内的情节,使小说的内容更加生动,使小说内出现的人物形象更深刻,使小说在民间的传播方式也更通俗化。所以,现在的淄川聊斋俚曲与《聊斋志异》是两个无法分割的文化载体。

(二)聊斋俚曲传播发展的不足

聊斋俚曲的优势与不足是对立统一的。首先,聊斋俚曲的歌词具有十分浓郁的当地特色,歌唱语言也是当地的方言,这给聊斋俚曲带来了艺术上的特色,但同时也给大众欣赏提高了难度。举例来讲,在《求骂》中的歌词有一句“夜来后上”,当地人会清晰地知道“夜来后上”指的是昨天晚上的意思。在《慈悲曲》中有一句“哥哥说我不是闲人,扫了田地并把友”,这其中的“田地”外省人来理解就是庄稼地的含义,但实际上此词是讲房屋里面的地面。在《拉坟》中有一句“估嘚着琢磨了半宿”,这其中的“估嘚着”词义使很多外地人百思不得其解,也很难找到相关普通话与之关联的词语做联想,其实,这个词在当地的意思是蹲着。很多这样的词语对于其他地方的欣赏者而言是很难理解的。所以说,聊斋俚曲的语言地域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本身的发展,也会阻碍国内外专家对其学术价值的研究。

另外一方面,由于聊斋俚曲的语言并不朗朗上口,在当地人演唱的时候比较容易,但是当其他地区的音乐爱好者想要演唱聊斋俚曲,由于方言词语使演唱的难度大幅提高,必须在演唱之前去了解很多方言的词语意思才可以把握好这首歌曲的语态与风格,这大大限制了聊斋俚曲的传播方式,导致很多音乐人虽然很感兴趣,但是真要演绎俚曲时,想把俚曲传播出来时,会遇到较大的难度与考验。所以,俚曲的研究范围相对集中在齐鲁大地,很多外省人并不太知晓这一活化石的现状,这也就导致了聊斋俚曲发展传播的局限性。

聊斋俚曲传播发展的不足与缺失便是其吸引力与创新性的缺失。当今社会,音乐艺术文化非常蓬勃,多数受众对古代的音乐艺术文化的重视程度与喜爱程度都大幅度降低,这与社会背景的变化与人们思想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都有着紧密的关联。总而言之,聊斋俚曲想要在现今的社会中蓬勃发展,就必须对自身加以创新,以更大的吸引力吸引受众群体的青睐。

二、聊斋俚曲的传承途径

(一)促进聊斋俚曲传播发展的有效途径

想要促进聊斋俚曲的传播与发展,就不能仅仅从某一个方面进行,而是应当多方面、多角度共同促进,总的来说,想要促进聊斋俚曲在现今社会的传播与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科普聊斋俚曲的艺术文化

首先,想要促进聊斋俚曲的传播与发展,就应当对其艺术文化进行当今时代的科普。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在现今的时代中,多数受众对于聊斋俚曲的认识不深,部分受众对于聊斋俚曲根本就不知所谓何物。因此,科普聊斋俚曲的艺术文化是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部分。

2.促进聊斋俚曲的创新发展

其次,应当促进聊斋俚曲在当今时代下的创新发展。我国民族音乐与古代音乐在当今的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不在少数,聊斋俚曲自身的艺术特色是非常鲜明的,若是能够在当下有着创新的发展与应用,必定会在极大程度上凸显自身的艺术特色以及情感思想,使自身的竞争力与发展力整体性地提升与进步。而促进聊斋俚曲的创新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应当加以实践,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形成与发展。

三、聊斋俚曲的传承意义

文章一直在强调传播聊斋俚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那么,传承聊斋俚曲的重要意义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增强聊斋俚曲的竞争力与创新性

首先,传承聊斋俚曲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聊斋俚曲自身的竞争力与创新性。聊斋俚曲自身想要有所发展与进步,那么就必须要被传承与发扬,而对其的传承又能够反过来作用于其自身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对聊斋俚曲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聊斋俚曲的竞争力与在当今时代中的创新性。

(二)对清朝俗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其次,对聊斋俚曲的传承与发展是对清朝俗曲文化的继承。清朝是我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对其朝代历史及文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而聊斋俚曲作为清朝音乐艺术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对其的传承便是对清朝俗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三)为我国音乐艺术文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最后,对聊斋俚曲的传承能够为我国音乐艺术文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我国音乐艺术文化的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对聊斋俚曲的传承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丰富我国现今社会中的音乐艺术文化,这也是对古代音乐文化与现今音乐文化共同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使我国音乐艺术文化永葆活力。

四、聊斋俚曲的实地考察总结

笔者针对聊斋俚曲在现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对聊斋俚曲的传播进行了实地考察:

首先,是对当地文化局的访问。聊斋俚曲在清朝乃至其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对当地的音乐文化及受众产生有较大的影响,而时至今日,这种影响力还剩下多少呢?通过对当地文化局的访问,笔者清楚地了解到,聊斋俚曲文化是当地最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特色音乐文化之一,但是至今,其不但影响力大幅度下降,并且对于聊斋俚曲的传承力度也十分不明显。另外,聊斋俚曲遗存较原始曲牌五十余支,1962年搜集十余首,近年从古籍文献中查寻、翻译三十多首,尚有部分失传曲牌有待查找。现在会唱俚曲的人已渐衰老,俚曲研究者也寥若晨星,有必要加以抢救和保护。

其次,是对当地民间俚曲爱好者的拜访。俚曲的传播与发展历经300余年,300余年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一个地域、一个社会环境来说,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民间俚曲爱好者多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受众,最年轻的也已经年过半百,由此可以看到,聊斋俚曲在受众生活中的传播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通过调查,在山东听说过聊斋俚曲的人数只占被抽样调查人数的二分之一(12/30),在山东可以哼唱出聊斋俚曲旋律的只占被抽样调查人数的五分之一不到(3/30)。

再次,是去蒲松龄故居的参观与考究。聊斋俚曲便是在这聊斋中创作的,其中所保存的聊斋俚曲文化是较为丰富的,从字里行间乃至风格装饰中都不难看出,聊斋俚曲这种特殊的音乐文化在创作之初的巨大影响力以及自身的艺术价值。但是,时至今日,蒲松龄故居的参观者与研究者已经大幅度下降了,俚曲在全国的传播途径也相对闭塞。是聊斋的艺术文化有所缺失还是受众们的需求有所增长?对于这一现象,社会各界必当给予相当的重视。

笔者喜忧参半,虽然在传承聊斋俚曲的过程中有众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这次调查也同样收获了值得欣慰的传承现状。

猜你喜欢

聊斋受众音乐
聊斋书介
聊斋书介
聊斋书介
“聊斋杯”精品石选登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音乐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