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生态隐喻

2020-12-04王超君

视听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物链绿水青山隐喻

□ 王超君

一、引言

《三十而已》以上海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为背景,以三位不同社会背景的三十岁都市女性顾佳、王漫妮和钟晓芹为主线,展现她们面临的三十岁压力与做出的改变。三十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中国社会推崇孔子提出的“三十而立”的传统思想,即立身、立业、立家。但《三十而已》则试图打破这种传统观念,剧中三位三十岁女性用她们的生活经历证实了,即使是三十岁也要有改变自己、重新开始的勇气。顾佳即使三十岁了也不安于现状,而是不断提升自己,并开办了自己的茶厂;钟晓芹三十岁时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并学会独立,最终成为一名作家;王漫妮三十岁时面临未婚和失业的双重压力,但她坚持追求真爱,最后选择出国学习,提升自己。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的定义。随后,生态学经历了学科交叉与定义演变的过程。赵桂慎等学者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具有亚哲学的性质,也可称为科学哲学①。1980年,概念隐喻理论由Lakoff(莱考夫)和Johnson(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系统提出。该理论认为,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映射的基础是人体的日常经验,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②。生态隐喻是通过隐喻性的类比,将生态学的原理和知识映射到认知语言学中的方法③。生态隐喻理论的出现是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产物,也是生态学和认知语言学中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鲁枢元认为生态学可大体分为三类,即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和精神生态学。三者相互联系,依赖并存④。本文试将生态隐喻分为三类,即自然生态隐喻、社会生态隐喻和精神生态隐喻。对《三十而已》进行分析,发现剧中通过对动物、自然环境以及人物关系的刻画,揭露了意义深刻的生态哲理,从而引发观众的生态思考与人生感悟。

二、《三十而已》中的生态隐喻分析

(一)自然生态隐喻

鲁枢元指出,自然生态学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⑤。自然生态隐喻同样也以自然界为关注重点。《三十而已》体现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茶园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象征,顾佳创办的空山茶之所以获得大奖并广受消费者喜爱,是因为茶树的栽培环境是未经开发破坏的绿水青山;茶叶的加工者是如大自然般淳厚朴实的茶农,他们坚持用纯手工方式采茶制茶,并以制作良心茶为茶厂宗旨。顾佳和茶农们都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将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攻坚工程精准对接,最终获得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效果。此处所使用的生态隐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概念隐喻基于经验相似性,将源域“金山银山”所具有的认知属性如“无价之宝、珍贵、需要合理开发保护”等系统映射到目标域“绿水青山”中,从而警示人们:自然环境的保护能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保住金山银山。

(二)社会生态隐喻

社会生态学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⑥。社会生态隐喻则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观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三十而已》通过对生物链隐喻和战争隐喻的使用来刻画剧中复杂的角色性格与人物关系。王漫妮最初是一家奢侈品店的金牌销售,因销售业绩高而遭到同事琳达的嫉妒,琳达设计诬陷王漫妮有私自兑换顾客小票之嫌,王漫妮因此险被开除。此处使用的社会生态隐喻是:职场即战场。李斌等学者通过采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方法,使用中国知网收录的数据,构建了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和认知属性库,在自动分词、词性标注的基础上实现可视化分析⑦。使用汉语认知属性数据库(Chinese CogBank Ver1.0),获取名词“战争”的认知属性表,如表1所示。

表1 名词“战争”的认知属性

此处的社会生态隐喻是:职场即战场。生态环境中的生物时常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残杀。将生态圈中争夺利益时尔虞我诈、紧张激烈、危险残酷、有预谋有组织等“战争”认知属性系统映射到目标域“职场”中,凸显了职场中竞争的残酷与激烈程度。

王漫妮从老家重返上海后,在魏老板的提议下去销售部下属的应收部门工作。整个销售部是一个生物链,分层级存在,而应收部门属于最底层,需要做难度最大且收获最小的工作。王漫妮身处生物链的最底层,时常受到贪婪上司弗兰克的刁难。最后,王漫妮凭借自己的坚韧完成约定的收款业绩,并设法搜集弗兰克私开假单的证据,将其逐出公司。此处蕴含的社会生态隐喻是:工作部门是一条生物链。将本体“生物链”中弱肉强食、层层相扣的认知属性映射到喻体“工作部门”中,将生物链中的生物与人做比较,凸显了剧中销售部门工作环境的残酷性和王漫妮的坚韧品质。

(三)精神生态隐喻

精神生态学以人内在的情感生活为研究对象⑧。精神生态隐喻将人的情感、精神等抽象的内容与生态学中的有机体及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三十而已》通过使用动物隐喻(猫、鱼)与五行隐喻(水、火)来叙述两个家庭的婚姻生活。陈屿热衷于养鱼,起初他在家中鱼室添置新鱼缸;当得知妻子怀孕后,他量鱼缸尺寸欲将鱼缸改成婴儿床;最后在再次追回妻子时,他清空了家中所有鱼缸,决定只养妻子这条“美人鱼”。陈屿之所以爱鱼,是因为他和鱼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使用汉语认知属性数据库,获取名词“鱼”的前12位高频认知属性表,如表2所示。

图1 贴心/灵活的认知属性与关联强度图

表2 名词“鱼”的频次前12位认知属性

陈屿的妻子钟晓芹非常喜欢猫,她不仅在家中养了一只名为皮卡丘的橘猫,而且陈屿每次出差都会带一只招财猫送给她。猫的认知属性与钟晓芹的性格有相似性。表3为名词“猫”的频次前12位认知属性表。

表3 名词“猫”的频次前12位认知属性

由表1、表2可知,名词“鱼”的高频认知属性是“自由”“灵活”“没有声音”等;名词“猫”的认知属性是“无声无息”“贴心”“慵懒”等。陈屿与钟晓芹的人物性格分别与“鱼”和“猫”的认知属性有相似性,因此此处蕴含的精神生态隐喻是:陈屿是鱼,钟晓芹是猫。他们夫妻之间的矛盾是由于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以及思维方式有许多差异。陈屿面临家庭矛盾时如鱼一般“没有声音”的方式更是激化了矛盾。陈屿和鱼一样沉默寡言,他在生活琐事中默默关心妻子。他打理家中琐碎的家务,当钟晓芹遇到假鞋事件被恶意中伤后,他冒险进入制造假鞋的窝点帮妻子查出真相。钟晓芹如猫一般慵懒,她一直依赖着父母和丈夫生活。在对待公司同事和闺蜜时,她像猫一样贴心、温顺。在与陈屿离婚后,她反思自己,并体会到丈夫之前的默默关心,最后成长为独立的人。

在汉语认知属性数据库里通过可视化查询功能可以对名词或形容词的认知属性进行可视化分析。在“Property VS Property”里同时输入两个形容词“贴心”和“灵活”,则可获取它们的关联强度图,见图1。

图1中,线条越多则表示该形容词的认知属性越多,线条的粗细与关联强度的大小成正比。由图1可知,猫的“贴心”属性与鱼的“灵活”属性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中的关联性,使陈屿和钟晓芹认识到彼此的关怀与牵挂。陈屿的“灵活”改变与钟晓芹的“贴心”成长,使他们重归于好。

顾佳和许幻山原本是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顾佳如水,是一位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尽善尽美的完美妻子。因为家中做烟花生意,乔迁新居后她在家中用铜盆装水布置风水局,期盼未来的生活能风生水起、细水长流、源源不断。顾佳爱水的同时也惧怕火,她叮嘱烟花厂的员工要禁止使用明火。通过使用汉语认知属性数据库,获取名词“水”的前12位高频认知属性表,如表4所示。

表4 名词“水”的频次前12位认知属性

由表4可知,名词“水”较突出的认知属性分别是“流动”“清淡”“纯净”“温柔”“内敛”等。这些认知属性与顾佳的人物性格相一致,因此,此处蕴含的精神生态隐喻是:顾佳如水。

相反,许幻山和林有有如同蓝色烟花遇到火一样,他们是火的追寻者。剧中的蓝色烟花是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但美丽炫目的产品,此处蕴含的精神生态隐喻是:许幻山和林有有之间危险的爱情关系是蓝色烟花。林有有在身上纹蓝色烟花,并怂恿许幻山点燃心中之火,最终许幻山和顾佳的婚姻在蓝色烟花的爆炸事故中分裂。名词“火”的频次前12位认知属性如表5所示。

表5 名词“火”的频次前12位认知属性

由表5可知,名词“火”较突出的认知属性分别是“热烈”“炙热”“蓝”“灼人”等,这恰似许幻山和林有有之间的危险爱情关系——伤人伤己。此处使用的精神生态隐喻是:许幻山和林有有如火。

三、结语

电视剧《三十而已》在刻画现代女性形象、传递生态女性主义内涵之余,也蕴含了丰富的生态隐喻,主要包括“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自然生态隐喻,“职场即战场”“工作部门是一条生物链”的社会生态隐喻,“人是动物”“人是水/火”的精神生态隐喻。通过使用汉语认知属性语料库(Chinese CogBank Ver1.0)可以对这些隐喻进行更直观、可视化的分析,有助于加深观众对生态环境中有机物的认知属性的认识和剧中人物关系的理解。

注释:

①赵桂慎,郭兴华.关于生态学的深层思考[J].生态经济,2009(10):178.

②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2-133.

③汤建民.生态隐喻方法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68.

④⑤⑥⑧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46.

⑦李斌,陈家骏,陈小荷.基于互联网的汉语认知属性获取及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2(03):135.

猜你喜欢

生物链绿水青山隐喻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生物链”
打造音乐课堂教学的“生物链”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