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的制作

2020-12-04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蔡志刚郭文波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亲子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蔡志刚 郭文波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以其时间短、内容精、使用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基于新时期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与幼儿园及时沟通的迫切需求,以及家长学习方式“线上化”的转变,我们带领上海市闵行区幼儿园教师开展了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的制作,支持幼儿园在疫情防控期间及后续的家庭育儿指导工作,提高家园共育活动的丰富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一、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制作的意义

制作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既是为了满足学前教育内在需求和新时期家长家庭教育需求,又是为了回应当前疫情下幼儿园教育现实需要,还是对智慧教育背景下教育变革的积极尝试。

(一)内在需求——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目标、任务所做出的基本判断和要求。家园共育始终是幼儿园保教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其他学段的显著特点之一。每一所幼儿园都应该重视家园共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和策略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当前的幼儿家长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甚至90年代初。一方面,家长早期教育意识充分觉醒,迫切希望得到家庭教育的各类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伴随着互联网兴起而成长的一代,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很大程度上受网络的影响,往往习惯于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来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线上化”趋势非常明显。

(二)现实需要——疫情背景下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回应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很长一段时间,幼儿无法到园参加各类活动。如何在严格遵守“严禁幼儿园开展网上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做到“停课不停学”?如何与家庭保持紧密的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如何指导并帮助家长做好居家防护和居家育儿工作?如何才能做到既能有效支持幼儿在家的学习与发展,又不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些问题是疫情背景下每一个幼儿园教师都需要思考的。我们认为,同时面向家长和幼儿的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三)呼应未来——智慧教育的趋势带来新的生长点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既要关注幼儿的当下,更要观照幼儿的未来。幼儿的发展是真实的,从触摸、感知、了解真实的世界开始,过早地让幼儿进入虚拟的世界,将会对其后续的幸福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之间寻找结合点,是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有效应用的关键。我们认为,家园共育是结合点之一,是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域。

二、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的框架设计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视频微课的内容与价值指向,同时在微课的结构上形成较为一致的规格,我们对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的内容框架和结构框架进行了设计。

(一)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的内容框架

根据家庭育儿的需求和家园共育活动的特点,我们将亲子视频微课分为“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幼小衔接活动”四大类,并在区域自建的网络平台的后台进行了分类设置,既帮助教师明确活动的指向,又便于教师、家长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和分享。

生活活动:主要指适合在家庭开展的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自我保护、卫生习惯、劳动意识,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健康发展等的活动与游戏。

运动:主要指适合在家庭开展的、亲子共同参与的、能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运动游戏。

学习活动:主要指适合在家庭开展的阅读、欣赏、制作、探究、表达与表现等的活动与游戏。

幼小衔接活动:主要指适合在家庭开展的针对大班幼儿在入小学准备过程中时间管理能力、任务意识、整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专注力、思维能力等培养的活动与游戏。

(二)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的结构框架

为了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制作和理解微课,我们对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的结构框架进行了初步的预设,分成“封面”“活动价值”“活动介绍”“导入”“主体”“结尾”等环节,从而形成较为一致的规格。当然,教师在具体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封面:微课的开头需制作一个封面,封面上应体现活动名称、所属类别、适合年龄段、制作者等信息。

活动价值: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本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具体价值。

活动介绍:简单介绍活动的背景、适合年龄段、主要内容、注意事项等。

导入:通过有趣的情境、好玩材料的呈现、设疑、教师打招呼等方式,吸引家长和幼儿的注意,并做好进入下一环节的准备。

主体: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通过讲故事、操作、示范、解说、扮演、引入外部资源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和幼儿呈现活动的具体内容,带领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

结尾:用简单的话语,感谢幼儿参与、引发延伸活动、说明注意事项等。

三、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制作的教育要求和技术要求

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应具有短小精悍、内容聚焦、生动有趣、操作体验、游戏互动、清晰美观等特点。我们对视频微课的制作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性要求和技术性要求,提示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多思考,以制作出教育性、技术性俱佳的微课。

(一)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制作的教育要求

第一,微课内容价值导向要正确,积极向家长传递以幼儿发展为本、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关注幼儿学习特点等理念。

第二,微课应对象突出家长和幼儿,强化亲子共玩、亲子共学,让家长有更多的代入感,避免简单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模式的移植。

第三,微课内容要尽可能以游戏化的方式呈现,避免单纯说教,杜绝“小学化”倾向。

第四,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材料易获得,场地类型、大小适当,操作要求不宜过高;要适合家长、幼儿学习,方便在家庭中应用;要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利于家长、幼儿自主创编或模仿。

第五,活动内容应聚焦、重点突出,避免在一个活动中加入过多的拓展性内容。如果某个主题内确实有许多内容,可分开制作成系列微课。

第六,“活动价值”和“活动介绍”应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停留时间适宜,便于家长完整阅读,也可以文字加配音的方式呈现。

第七,活动适合年龄段的注明建议,要以“×~×岁”的方式呈现,如“4~5岁”“3~6岁”等,而不可简单地以“小班”“中班”“大班”的方式呈现。

第八,活动材料、活动过程、使用工具等如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在相应的画面中提示。

第九,活动内容应避免常识性错误,科学类的活动尤其应注意。

第十,艺术类活动要给家长、幼儿以创造的空间,避免单纯的范画或示范操作。音乐类活动中,音乐旋律与视频中的动作要匹配(特指将动作和音乐分开制作的活动)。

第十一,拍摄背景应美观,画面要明亮,图像要清晰,声音要响亮清楚。

第十二,如果有教师出镜,必须做到以下要求:注重仪表,着装端庄,容颜净雅;表情自然,语速适中,用语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第十三,活动内容一般鼓励原创,制作者应具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如引用或剪接其他媒体的画面等,须注明出处。

(二)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制作的技术要求

第一,时长控制。基于家长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以及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微课的时长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画面尺寸。由于目前所使用的显示设备大多为宽屏,建议视频画面的尺寸设置为16∶9,分辨率建议为1280×720或1920×1080。

第三,声音采集。视频微课的解说声音要采用双声道。采集的声音要清晰、圆润、无杂音,音量适中。解说内容要和视频画面相匹配;可以配上柔和舒缓的背景音乐,但音量要适中,不能喧宾夺主。

第四,字幕呈现。目前视频微课对于是否需要配备字幕没有统一要求,如果配备字幕,一定要注意检查,不可出现错别字等低级错误;对于微课中特别强调的内容或者关键点,可以通过呈现字幕提醒家长注意。

第五,视频格式。视频格式建议选择MP4、WMV等相对通用的格式,这样能够兼容不同的设备。

四、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制作的一般流程

亲子视频微课的制作过程,是从选材到设计、制作、分享的完整过程。当然,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来审视,幼儿园需从整体上进行一定的内容设计、计划安排和分工,引导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制作亲子视频微课,提高全园课程资源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一)选定内容,完成设计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通过微课呈现,因此在正式投入微课制作之前,选定内容至关重要。在选择内容时,制作者应尽量把握使用价值高、适合视频传播、内容相对独立的原则。内容选定后,制作者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设计等。

(二)撰写微课脚本

撰写微课脚本的目的,一方面是在撰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对微课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撰写的过程中重新组织语言,强化自己对微课价值和知识的理解,更加合理地分配微课录制各环节的时间。另一方面,撰写脚本可以让教师进行一次预演,提高录制环节的成功率。因为在微课录制环节,教师一般会比较紧张,在没有撰写脚本、仅凭感觉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语言不流畅的现象。

(三)完成课件制作

微课内容不同,在呈现形式上会有较大差异,但是和该微课直接相关的基本内容可以通过课件进行呈现。教师最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就是PowerPoint,随着学习者审美诉求的提升,教师课件的制作水平也要不断提升。另外,PowerPoint每页的内容呈现,尽量通过单击动画随着解说逐一显示,避免画面长时间固定不变,内容呈现的动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习者的注意力。

(四)素材采集

素材的采集包括完成实验或手工操作过程的拍摄、收集微课中要使用的一些网络资源等。在拍摄视频时,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利用手机拍摄也能满足画面质量的要求,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量使用支架固定手机,避免画面晃动,即使没有支架也尽量将手机放到支撑物上以保持平衡;第二,注意光线充足,确保被拍摄主体清晰;第三,声音采集要清晰;第四,视频拍摄比例尺寸应事先按照要求调整设置;第五,视频导出时建议使用数据线传输到电脑,避免通过软件转发时被压缩。

(五)后期剪辑处理

后期剪辑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制作者对各类素材进行编辑和处理,如删除不需要的素材片段、合并素材、添加转场、添加字幕提示、调整解说声音大小、配设背景音乐等都是在此环节完成的。

目前,微课制作可用的软件有很多,而且大部分软件的使用门槛已大大降低,以下是在课件制作和后期剪辑处理环节中较为常用的软件。

制作环节软件名称软件特点课件制作及演示PowerPoint教师较为熟悉,上手快;相关版本较多,建议使用Office 2019或Office 365,使用体验会更好。Focusky高效的动画演示制作软件,能通过3D无限缩放、旋转、移动等切换方式,使演示生动有趣。视频剪辑Camtasia Studio最常用的微课制作软件,具有屏幕录制、音视频剪辑及后期处理等功能。希沃剪辑师一款简单易用的屏幕录制及音视频剪辑软件,在专业性上不如Camtasia Studio,但能满足大多教师的制作需求。剪映手机端全能、好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拥有丰富的特效、图片、音乐,可以自动识别语音配字幕等。

(六)上传与分享

微课是基于互联网分享的一种教学资源,因此上传与分享对于微课能否广泛发挥效用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上传和保存微课:第一,通过商业视频网站。各大视频网站普通用户可以上传视频,但这些平台主要的问题是在观看微课时会有广告。第二,建设区域性微课平台。我区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课程分享平台——“闵智学堂”,幼儿园开发的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可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上传、汇集和分享,目前已有1500多个微课。第三,幼儿园自建课程平台。这类平台将全园的微课资源汇集在一起,既便于课程资源的管理,又可以对优质资源进行筛选,形成主题性的系列化资源,提高微课的重用率,提升微课的使用价值。

幼儿园或教师可以根据家园共育亲子视频微课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幼儿园网站、家长群、幼儿园公众号、教师个人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发布或向家长推荐、分享,并配合微课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微课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亲子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