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

2020-12-02文丨武万琴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

保健文汇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卫生消极情绪子女

文丨武万琴(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

导读当人们进入老年期,其生理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这就会间接导致其社会角色发生一定的转变。同时,随着丧偶以及疾病等事件的发生,若老年人无法适应与勇敢地面对这一事实,其心理就极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可诱发某些精神障碍疾病,并会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与生活品质。为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重视老年人的心理精神卫生问题,并通过相关的护理干预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卫生与精神问题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卫生与精神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焦虑:焦虑在老年人群当中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的人均体会过焦虑,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增强个体适应变化的能力,保持良好的身心平衡,但过度且长时间的焦虑则会严重威胁到个体的身心健康。

(2)抑郁:抑郁与焦虑一样,同样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情绪状态。严重的情况下会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功能,削弱其社会功能。

(3)孤独:抓独(lonelines)是心灵隔膜,具体是指一种不被他人接纳或者是被抛弃的情绪,且这种孤独感主要出现在老年人群当中。有调查资料表明,排除其他原因,孤独老人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的两倍。为此,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4)自卑:自卑(inferiority)就是自我评价偏低,具体来讲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属于一种较为消极的情感体验。当老年人的自尊得不到满足,又不能客观认识自己时,其就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

(5)离退休综合征(retired veterin syndrome):主要是指离退休后的老年人,因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角色与生活方式而产生的一种恐惧、悲哀、焦虑以及抑郁的消极情绪。若这类老年人的这种消极情绪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与消除,就极易诱发抑郁症,同时也可以并发其他身心疾病,会严重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6)空巢综合征:具体是指家中无子女或者是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因长期独居,缺乏人际交流与精神慰藉,感觉被舍弃与疏离的一种心里失调症状,且经常会感受到孤独、寂寞、空虚与伤感。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

①客观评估老年人的焦虑与抑郁程度。在我国现阶段,经常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焦虑状态特质问卷来对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有效的评定。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要正确指导或者是帮助老年人与家属对焦虑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告知离退休的老年人要正确对待离退休问题,尽可能减少缓解焦虑药物的使用。同时,医护人员要指导老年人如何进行自我放松与心理疏导,并在子女的监督下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与生活习惯。另外,子女要充分尊重与理解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鼓励与认真倾听老人的内心主述,从心理与精神上去关爱与体贴老人。

②要有效增强老年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首先,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老年人主动与自己的家庭成员保持良好的联系,调整其家庭关系。在老有所依的同时也要多多关心下一代。同时,子女也要保证老人基础的衣、食、住、行,给予老人更多的物质基础与情感支持,从而构建良好的亲情关系。其次,针对空巢老人,其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与客观面对子女成家立业这一现实,不要给予子女过高的期望与依赖,要学会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来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此同时,子女也要定期或者是经常联系与看望自己的父母,让父母充分感受到天伦之乐。最后,老年人要夫妻恩爱,这不仅可以让老年人的心情舒畅,同时也有利于夫妻双方相互监督彼此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老年夫妻之间也要相互照顾、彼此关心、相互包容、彼此适应,并要充分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交流,保持愉悦和谐的性生活。除此之外,子女要为老人提供更多表达自我情感的机会,针对丧偶或独居老人,要支持与鼓励其再行择偶,多多理解与尊重老人的决定,进一步保证老人的身心健康。

③社会要给予离开工作岗位、具备良好学习与工作能力的老年人一定的关注与支持。同时,相关政府部分与社会团体组织也可以为老年人创造更多的学习与工作机会。例如,社区可以定期组织老年人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如书画剪纸比赛、广场交谊舞、打腰鼓等,并积极鼓励老年人踊跃参与。针对长期卧床,行为不便的老年人,社区可以派遣专门的干部定期上门探望,以此来增强老年人的被重视感,消除其自卑与孤独心理与消极情绪。

④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可以促使老年人积极参与各种力所能及、且可以体现自我价值的活动,并在扩大社会交际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老有所为,例如,参与某小区与社会团体,通过日常团体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消除与改善老年人的寂寞感与孤独感,同时也能够让老年人获得心理上的生活价值感,为生活增添乐趣。另外,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加入老年大学进行学习的这种方式来有效培养爱好,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的潜力,进而进一步增强老年患者的生存价值与幸福感。

猜你喜欢

心理卫生消极情绪子女
静心
测试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幸福: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常见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漫谈
高校女大学生的围经期卫生保健
角色认知与心理卫生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