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目击者”在现场怎样进行急救?

2020-12-02文丨邹永丽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保健文汇 2020年7期
关键词:目击者伤者心肺

文丨邹永丽(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导读当你发现自己身旁突然有人倒地之后,此时你应当作何反应?能不能把握住“黄金救援时间”4分钟,并在救护车来临之前进行正确施救呢?什么是“第一目击者”?该怎样来认识现代救护的特点?作为“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如何开展有效的急救,本文将围绕上述内容进行介绍。

“第一目击者”指的什么?

“第一目击者”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急重症患者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包括现场患者身边的人(亲属、同事、警察、消防员、EMS救援人员、公共场所服务员、保安人员等),这些人员平时参加基本救护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在事发现场利用所学的急救知识、技能救助病人。

“第一目击者”如何进行现场救护?

(1)在院外急救现场,患者最为严重的情况无非为心跳呼吸突然停止,下面首先介绍心肺复苏的方法。

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①当发现自己周围有人突然地倒地之后,应当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在做好自我防护前提下,快速识别和判断心搏骤停;通过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循环体征确认并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②判断意识:从患者脚侧进入,轻拍病人双肩并在耳侧大声呼喊,观察患者有无反应判断意识,同时通过口唇、鼻翼及胸腹部起伏情况判断呼吸。③启动急救反应系统:通过“轻拍重喊”确定患者意识丧失、无反应需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拔打120急救电话,向他人快速求救并就近获取AED。④触摸大动脉有无搏动(非专业人员无需检查),成人检查颈动脉,其方法是急救者右手食指、中指并拢,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向近侧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触颈动脉有无搏动,时间控制在5-10秒内。⑤一旦判断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需分秒必争施行CPR。一般来说,心脏骤停4-6分钟,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因此作为“第一目击者”要牢牢把握黄金救援的4分钟,以提高抢救成功率。⑥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救护人跪或站于病人右侧,解开病人衣领、领带、拉链,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具体方法如下:帮助患者平卧于硬平面或硬板床上,确定患者双乳头连线的中点胸骨处为按压位置,将一只手掌根部紧贴按压点,将另一只手掌重叠在该手背上面,十指相扣,手指尽量向上,避免触及胸壁、肋骨,按压者身体稍向前倾,以髋关节作为支撑点,双肩位于患者胸骨正前方,肩、肘、腕关节处于一条直线之上,利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快速按压,将按压频率维持在每分钟100次至120次,深度则为按压时使胸骨下陷5cm-6cm;在现场连续按压30次之后,进入开放气道的环节并实施人工呼吸。⑦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中分泌物、呕吐物、义齿等;如无头颈部损伤,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其方法是施救者将左手小鱼际肌置于患者前额,使头后仰,右手食指、中指并拢置于下颏处,抬起下颏,使成人下颌角与地面成90。⑧打开气道后立即为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施救者将左手小鱼际肌处按压患者额部,并用食指与拇指捏闭患者鼻孔,另一只手将其下颏抬起,促使气道完全打开;施救者张开口紧贴患者口的口周围并注意吹气时防止漏气;施救者正常呼吸(不必深呼吸),为患者缓慢吹气两次,并用眼角余光观察其胸廓有没有出现起伏,每次吹气至患者胸部上抬后,即与患者口部脱离,同时放松捏闭患者鼻孔的手指之后,立刻再进行胸外按压30次;胸外心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为一个循环,在完成5个循环之后,对患者呼吸情况与意识情况进行再次判断,如果患者意识恢复、有反应,面色口唇转为红润,出现较强的自主呼吸则说明心肺复苏有效,反之则无效,应当再次做5个循环,并保持这种频率,直至有人接替对患者按压或者是救护人员到来。

(2)交通事故的现场急救原则及要点。交通事故是全球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其中又以公路交通事故—车祸最常发生,其损伤的主要部位为头部、四肢、腹部、胸部。

现场救护顺序为:①紧急呼救,拔打120、112,必要时呼叫119。②切勿立即移动患者,除非当时处境危险(汽车着火有爆炸可能等),以免因搬运不当而加重损伤。③将失事车辆引擎关闭,拉紧手掣防止汽车滑动。④呼救同时查看患者伤情,先救命后治伤。⑤尽可能配合保护现场。

通常情况下,在事故发生之后,应当综合评估伤者的伤情,结合损伤程度合理选择现场救护措施。

应根据伤者出血、骨折部位的不同,就地取材采取正确的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方法;若发现伤者耳、鼻出血或者是流出淡红色的液体,则表示其可能有脑脊液漏,应让伤者侧卧,出血侧向下,头部略垫高,不可将耳鼻堵塞住,避免发生颅内感染。

伤者胸部有开放性伤口,出现开放性气胸,应让其深吸气屏住呼吸,用厚敷料或就地取材用塑料布尽快将伤口封闭。

对于腹部损伤避免不必要的搬动,禁食、禁水,伤者取平卧位,双腿屈曲,有肠管脱出切勿还纳入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

结语

目前在我国受过相关培训,具备急救能力的“第一目击者”仅有1%-5%,并且“不敢救”与“不会救”这两种现象是最为普遍的。实际上,急救就好比游泳,是关键时候他救、互救以及自救的生存技能。因此我们应当提倡全面普及急救相关知识,促使更多的公众作为“第一目击者参与”现场急救,就能为成功救治危重病人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目击者伤者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车祸外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击者隔街相望
四人中谁是凶手?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帮助
伤者的儿子
“电梯吃人”事件后,目击者可这样消除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