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评价

2020-12-02马立欧白雪芹邵菊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0期
关键词:牙龈炎种植体磨牙

马立欧,白雪芹,邵菊萍

(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青少年错颌畸形是指在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等造成的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及面部畸形等。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于2000 年底发布的全国性错颌畸形患病率调查报告显示,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人群错颌畸形的患病率分别为51.84%、71.21%、72.97%[1]。罹患错颌畸形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咀嚼功能及颌面部的美观,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易导致其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1]。进行正畸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矫治器促使牙周支持组织、颌骨周围骨缝或关节区发生相应的改建。在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中,施于牙齿并使其移动的力必然会受到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反作用力的影响,而支抗是指能够抵抗上述反作用力的结构。有学者指出,有效的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2]。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Nance 弓、横腭杆、唇挡、口外弓、J 钩等工具对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进行支抗辅助。但进行上述治疗对患者配合度的要求较高,并且会导致其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感,从而难以保证其治疗的效果。近年来,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在治疗青少年错颌畸形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同于传统的支抗辅助,微型种植体支抗辅助主要是通过微型种植体与骨组织嵌合实现固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位效果好等优点。本文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2015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50 例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对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2015 年5 月至2019年5 月收治的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50 例纳入本研究。其纳入标准是:1)年龄为13 ~21 岁。2)经临床检查被确诊患有错颌畸形,且能够坚持完成所有治疗。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支抗组和微型种植体支抗组。微型种植体支抗组25 例患者中有男12 例、女13 例;其年龄为13 ~20岁,平均年龄(15.3±3.1)岁;其中包括牙列拥挤患者15 例、单纯双颌前突患者10 例。常规支抗组25 例患者中有男11例、女14 例;其年龄为13 ~21 岁,平均年龄(15.4±3.2)岁;其中包括牙列拥挤患者16 例、单纯双颌前突患者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头颅侧位X 线检查、曲面断层X 线检查、CBCT 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并对其进行X 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常规支抗技术对常规支抗组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直丝弓矫正治疗,使用横腭杆或Nance 弓对其进行支抗辅助。完成Nance 弓或横腭杆的试戴后,对其进行粘固,并粘接直丝弓矫治器托槽。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对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方法是:使用直丝弓矫治器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完成影像学检查,了解其后牙区、前磨牙区牙根所在部位及形态、与邻牙间隙的大小、骨皮质厚度等情况,以确定最佳的种植体植入部位、深度及角度。明确植入点位后,使用2%碘伏消毒口腔,行局部浸润麻醉。在牙槽黏膜定点部位将其切开约1 mm。使用专用的器械将微型种植体置于牙根外2 ~3 mm 处。保持植入角度和骨面倾斜度在15 ~20°左右。术后通过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微型种植体和牙根之间的三维关系,确保种植体与牙根的距离适宜。对微型种植体的植入情况进行监测,避免种植体松弛、脱落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生。提醒患者注意口腔卫生,以免引发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上下牙列排列整齐,面型明显改善,双侧磨牙关系及前牙覆盖均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患者的面型及前牙覆盖情况有所改善)和无效(治疗后,患者未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总例数- 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3]。2)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自我美观评价的评分。采用自我美观评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自己面部美观情况的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认为自己面部的美观度越高。3)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离。4)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炎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患者自我美观评价的评分、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离等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牙龈炎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治疗后,常规支抗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12 例(占48%),为好转的患者有8 例(占32%),为无效的患者有5 例(占20%),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20/25);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20 例(占80%),为好转的患者有5 例(占20%),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25/25)。与常规支抗组患者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n(%)]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水平距离的对比

治疗后,常规支抗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离为(6.61±0.62)mm,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离为(3.21±0.21)mm;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离小于常规支抗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水平距离的对比(mm,± 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水平距离的对比(mm,± s)

组别 例数 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离常规支抗组 25 6.61±0.62微型种植体支抗组 25 3.21±0.21 t 值 6.945 P 值 0.000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自我美观评价评分的对比

治疗后,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患者自我美观评价的评分为(92.67±2.25)分,常规支抗组患者自我美观评价的评分为(84.21±1.78 分)分;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患者自我美观评价的评分高于常规支抗组患者,P<0.05。

2.4 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炎发生率的对比

治疗后,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患者中有2 例患者发生牙龈炎,其牙龈炎的发生率为8% ;常规支抗组患者中有5 例患者发生牙龈炎,其牙龈炎的发生率为20%;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患者牙龈炎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支抗组患者,P<0.05。

3 讨论

近年来,青少年错颌畸形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4]。进行正畸治疗是临床上治疗青少年错颌畸形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Nance 弓、横腭杆、唇挡、口外弓、J 钩等工具对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进行支抗辅助,但效果一般。近年来,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在治疗青少年错颌畸形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同于传统的支抗辅助,微型种植体支抗辅助主要是通过微型种植体与骨组织嵌合实现固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位效果好、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5]。微型种植体的体积较小,可植入牙根之间,其生物相容性良好,且与牙体之间牙槽骨的适应度较高[6-7]。相关的研究指出,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保证牙周内部环境的稳定,从而可防止口腔感染和牙周炎的发生[8-10]。为了探讨对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笔者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2015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50 例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高于常规支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0%),P<0.05。治疗后,微型种植体支抗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离〔(3.21±0.21)mm〕小于常规支抗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离〔(6.61±0.62)mm〕,其自我美观评价的评分〔(92.67±2.25)分〕高于常规支抗组患者自我美观评价的评分〔(84.21±1.78)分〕,其牙龈炎的发生率(8%)低于常规支抗组患者牙龈炎的发生率(20%),P<0.05。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减少其磨牙的近中移位,提高其面部的美观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牙龈炎种植体磨牙
牙龈炎与牙周炎,名字相似,症状大不同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的研究进展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磨牙
谈一谈预防口腔牙龈炎的几种常见方式
牙龈炎 不起眼的“杀手”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