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疫情应急防控能力建设的思考

2020-11-24马桔红马小飞冯洁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防疫应急防控

文/马桔红 马小飞 冯洁

一、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城乡基层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要从基层群众需求和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出发,积极探索、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的创新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的作用,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都充分说明应急管理是事关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基层应急管理是基层治理,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广大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疫情应急防控更是基层公共卫生领域应急管理的一项关键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基层疫情应急防控工作当成当前和今后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2]。

二、基层疫情应急防控的短板与不足

基层防控工作既要严格严肃严谨,又要依法科学有序。目前基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应急防控方面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防控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有待优化和创新。有些地方在具体防疫工作中仍存在“一刀切”现象,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不够紧密,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一些基层单位和组织防疫专业知识薄弱,应急反应迟缓,防控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具体要求落实不力。

二是基层疫情防控应急管理机制仍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编制亟待加强,公共卫生及疫情方面的应急演练也可谓凤毛麟角。部分基层单位、组织、村镇疫情防控预案体系建设尚不完善,预案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且操作性不强,以及一些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编制严重滞后。

三是基层专业力量不足、专业能力欠缺。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力量和服务能力薄弱,分层分级处理难以实现。基层防护物资储备意识薄弱,尤其是医疗防控物资储备短缺。基层防控不仅人员缺乏,且一线防控人员严重超负荷工作,导致防控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较大,更缺乏应急处理的专业能力。

四是基层防控意识不强,防控条件简陋。社区、村组流动人员管理困难,基层干部群众的危机及防护意识欠缺,尤其是一些社区居民和村民的科学素养、卫生素养不高,应对疫情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警惕性,极易导致防护方式不对或走极端等行为。

五是基层防控法治思维欠缺。一些执法行为、防控方式简单粗暴野蛮,缺乏柔性化,也暴露出基层疫情防控中法治思维欠缺、法治办法不多的弊端。一些造谣传谣行为、抗拒疫情防护措施、侮辱谩骂执法人员、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防疫商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三、提升基层疫情应急防控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和完善基层疫情应急防控举措。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乡镇街道、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完善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和细化预案内容、明确疫情防控工作职责,强化应急预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的落实,强化公共卫生及疫情应急演练;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监督问责机制,严明各乡(镇)办主体责任、严明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严明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的直接责任,形成全方位的疫情防控监督网络体系,切实抓紧抓实基层疫情应急防控责任落实,抓好农民复耕复农、企业复工复产等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强化分级分类防控机制,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公共卫生风险研判、评估、决策和防控协同机制等体制机制建设[3]。

二是优化工作方式,提高基层疫情应急防控工作效率。要理顺权责关系、协同多元领域、加强统筹调控,落实疫情应急防控工作责任,坚决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要坚持防疫一体化原则,充分发挥防疫指挥部门的作用,对各部门统一政令、统一管理、合理分工,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数据信息共享。通过政府配置、社会捐赠、市场采购、机关征集、社会动员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物资,进行统一调配、专门配送,解决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短缺的问题。通过抽调机关干部、组建社会志愿者、下派专门人员等方式,科学调配人力,充实到防控一线,解决一线防控人员紧缺、超负荷工作等实际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督查调研、重复性摸排统计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现场会议和文件报送,统一统计口径、规范填报流程,充分应用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数据实时动态录入汇总和精确识别,减少“人海战术”的登记填报,避免重复劳动,使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防控一线,提高应急防控工作的效率。

三是实行精准防控,提高基层疫情应急防控的精细化水平。深入精准治理,提高治理能力,把“防输入、防输出、防扩散”的疫情防控责任落细、落小、落实。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的情况,完善差异化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城乡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力度、垃圾清运力度。严格垃圾分类制度,指定生活垃圾堆积点并定期全面彻底排查和消毒,设置废弃防护用品专用收集箱,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置等。严格落实消杀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对城乡公共道路、公共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进行细致严格的消毒防护,使现有公共资源的防护效能达到最大化。要科学谋划、精准分类、审慎核实,统筹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复耕复农,企业复工复产,严格依法查处店外占道经营、摆摊设点等违法行为,强化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农村村组和城市社区、居民小区网格化管理,严格人员流动管控举措,推广智能化进出凭证、电子健康码应用等,积极探索村组管理、社区管理及物业管理智能化新模式。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基层疫情应急防控合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更好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带头作用。要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发挥群众的自治作用,既关心社会公众日常生活,满足疫情期间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更要关注群众心理健康,对疫情引发的负面情绪、心理恐慌要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既要关心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多肯定鼓励、多帮助其解决家庭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也要关心基层干部成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并大胆提拔使用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要重视基层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有效培育,鼓励基层与社会力量的合理对接,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多元共治的基层疫情应急防控合力。

五是加强科普宣传教育,筑牢基层疫情应急防控的宣传防线。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要与疫情应急防控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保障。要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加强基层防疫科普宣传。通过一系列基层群众能够看得到、听得懂、记得住的途径和方法,让防疫宣教广泛覆盖城乡社区和重点场所。各社区、街道要充分利用网格化,打造网格化防疫宣传格局,全领域、全方位、进行防疫宣教。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建立防疫信息共享平台,让不同媒体、不同平台的宣教材料实现实时共享,筑牢基层疫情应急防控的宣传防线[4]。

六是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为基层疫情应急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健全和完善基层疫情应急依法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领域及疫情应急防控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执法依据、统一执法标准、严格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妨害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和查处。成立相关法律服务团队,为基层政府防控疫情和依法处置相关事件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建议,为受疫情影响产生相关法律问题的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与解答,积极参与舆情引导,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为防控疫情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猜你喜欢

防疫应急防控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豪华防疫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