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2020-11-24郭光明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技能技工校企

文/郭光明

(作者单位:福建省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必须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作用。只有重视人才培养的机制,利用校企合作,才能够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需要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最终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高技能人才的必要素质

高技能人才,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生产、运输、服务等岗位的一线从业者。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还要拥有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在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就必须具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是一项基本素质,也是赖以生存的武器。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要有系统的知识;二是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包括操作规范、操作手法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三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和环境变化,要能以敏锐的触觉,积极地把握住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高技能人才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通过自主学习来拓宽眼界和知识面,形成更加系统、能够实时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最先进的职业理念和操作技能;四是创新能力。高技能人才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人才,重点在于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同样的工作中发现设备和工艺的新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进行解决。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制度的发展,虽然给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多便捷,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弊端。笔者针对校企合作过程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一)职业教育阶段基础薄弱

目前大多数的技工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都在于毕业生的初次入职。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强调企业和岗位的需求,并未考虑到毕业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因此,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在知识技能上掌握的大多是基础性产业技能,缺少提升的空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发展过程中后劲不足。

(二)企业对培养工作重视不够

部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对员工的培养工作不够重视。有些企业及时开展了培养工作,也只是浮于表面,基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长远发展的规划。由于公司的管理者和掌权者投入的资源不平衡、不协调,使得培养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够。如果公司不重视培养工作方面的投入,虽然可以为公司节省预算,但是不能达到很好的培训效果,同样会造成员工资源的浪费。

(三)轻视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价值

从目前企业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来看,高技能人才远不如管理人才。真正具有专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无形中打击了这部分人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使他们精神倦怠、缺乏活力。甚至有一部分人因此而抛弃自身的专业技术,转岗向管理人员发展,导致大部分技术工人的流失。

(四)企业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

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企业人才培养制度,企业对于提升个人能力、技巧方面的培训针对性不够。培训本身需要具有经验丰富的讲师,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而目前大部分公司内部的培训资源并不能满足需求。有的培训师本身就没有足够的优势和经验,因此影响到公司的培训效果,使得公司很快就被市场淘汰。培训工作需要系统科学,首先要评估在职工作人员的需求量,根据员工的需求,制定培训相关的内容以及培训方式,培训结束之后进行合理的考核。只有具备这一完整的培训系统,才具有针对性。

(五)培训效果差强人意

任何一个措施的实施,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和反馈,都可能不利于员工的自我开发。企业培训是以业务为导向的,公司培训的初衷就是提高业绩,为公司增值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在培训过程中,应当把这些成果通过信息和表格的形式反馈出来,没有这些反馈就很难进行下一步的跟踪判断,也很难改进培训计划。大部分公司对培训效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意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员工进步的积极性,不利于公司适应市场竞争和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准确把握校企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在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技工院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准确把握校企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及其发展。技工院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在步入职业生涯之前,技工院校让学生完成基础的专业学习,并且为以后胜任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针对学校培训工作展开相关理论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提高岗位的适应力。

作为企业,应注重校企合作,为其核心竞争力带来优势。技校应根据自身岗位的需求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且让学生打好基础。企业需要与技工院校合作,使毕业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将学校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衔接。

四、建立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一)依托技工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1.建立职业发展的指导基地

技校要让相关企业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发展的指导,并开展一系列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应当前后衔接,不断改进、不断递进地进行职业发展的教育指导。

2.建立掌握知识技能的基地

学校是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技能的摇篮。为了使其从业后快速上手,需要在学校中锻炼其操作技能,同时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以适应岗位的发展。技工院校应建立掌握知识技能的基地,发挥自身优势,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且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

3.建立掌握职业能力的基地

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学校应当建立掌握职业能力的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瞬息万变的形势变化。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供有效保障

1.注重长远发展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一份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企业应当要做长远规划,实现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健全激励机制

健全激励机制,重点在于提高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从薪资待遇等方面得以体现。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激励高技能人才注重自身的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3.提供资金保障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和保障,因此,企业可以按照职工工资的2%提取教育培养经费,同时在企业自身建立人才培养基金,加大经费的投入,为人才的培养机制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借助校企合作优势,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1.完善教育培训内容

教育培训内容是整个教育培训体系的重中之重。关于内容的筛选,应当邀请行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成立讨论小组,就教育培训的内容进行深刻分析,并选取一系列典型的工作任务,使之转化为可以在学校中教学和实施的课程。企业应对教育内容不断地审视和修改,确保教学内容和岗位实际具有一定的适应度。

2.构建多样化的培训模式

在开展培训时,需要做到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不能只开展传统的单一式培训活动,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培训增添活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为企业增值。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课堂,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但是生动性不足。因此,在新的多媒体教学的冲击下,为了加强培训的效果,应当采取一些比较新颖的培训方式。

3.建立科学的经费利用模式

建立科学的经费利用模式,能提高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可以统一收集,按需返还,并提供一定的补贴,使得职工的培训经费得到支持和解决,以促进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高技能技工校企
从技工到英雄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