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法治力量筑牢铁路疫情防控安全线

2020-11-24崔沛然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依法铁路

文/崔沛然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作为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应对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总书记的讲话阐述了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明确了要依靠法治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铁路企业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有着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依法防控的重要性,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处理铁路运输中出现的各种疫情防控问题,不断提高铁路企业依法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铁路运输关系国计民生,影响万户千家,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其涵盖的地区范围广,人口流动性大,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人口密集度高,极易造成病毒迅速扩散。因此,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铁路企业必须发挥重要作用,落实好排查工作,及时发现疑似病例,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有效防止病毒传播。此次为抗击疫情,铁路部门加强运输保障,科学组织运力,全力确保疫情防控物资和医护人员的运输保障工作。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铁路企业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一手抓防控,一手抓运输,以高度使命感尽其能、担其责,彰显了交通强国下的铁路担当。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一些职工法治意识还不够强,在疫情防控中还是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比如,在法规政策落实上不够彻底、麻痹大意等等,这些情况需要我们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增强依法防控意识和力度,推动铁路企业各项防控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为疫情防控打造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

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法者,治之端也。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全社会相互配合,有力协调,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做到依法、科学、有序开展防控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1]。比如,在非常时期,做好疫情的报告和发布工作;规范捐赠、受赠物资行为;处理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等等,都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所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疫情防控效果,仅仅依靠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法治、运用法治、完善法治。要深刻认识到,法治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稳定器,更是疫情防控时增强“社会免疫力”、提高社会“整体战斗力”的良方。

在快速蔓延的新冠疫情面前,我们需要将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能力,使法治保障贯穿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重大卫生突发事件的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更要确保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在极短时间内对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要想战胜疫情我们必须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优势,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

二、提高防控能力

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必须紧紧依靠依法防控这个有力武器,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需要采取的一些非常措施有相应的规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依据这些专门性的法律和行政法规,采取了一些特殊的管理措施来应对疫情,比如国务院发布延长春节假期的通知;31个省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制定落实社区的防控措施,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严格筛查和密切监控等[2]。

铁路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运输产业,从防控疫情、助力社会稳定到恢复生产,都要坚持不懈地走好抗击疫情的每一步。在疫情防控的当下,确保在列车上不发生疫情传播,是铁路企业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依据相关的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在科学安排返程运输服务的同时,还积极落实了多项防控举措:第一,全国铁路所有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均开展进站或出站测温工作;第二,加强列车上发热旅客应急处置,一经发现,立即组织车上隔离,并做好车上应急性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登记;第三,加强站车场所清洁、通风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加密重点大站消毒频次;第四,加强站车健康防护知识广播,提醒注意事项;第五,部分车站推出“隔座候车”措施,在候车室内每隔一个座椅粘贴一个提示语,引导旅客分散就座,隔座候车;第六,加强乘务人员、铁路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推进全路防控工作等等。在疫情与返程高峰的双重考验面前,铁路企业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的举措成效显著,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疫情防控,尤其是铁路车站、列车防控,可以说是千头万绪,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是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更不能在战“疫”非常之时踩踏法治红线。越是非常时期,越要彰显法治是行动的依归。铁路企业的各级党委在采取防控措施时一定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使受赠财物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确保铁路的各项防控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铁路企业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最直接的管理者、治理者、参与者,必须提高自身依法防控能力,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权威、捍卫法治尊严。越是在非常时期,越要厉行法治,带头强化法治理念、严格遵守法治原则,在铁路运输疫情防控各环节主动担负起相应的法定职责,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3]。

三、开展防疫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依法防控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群众认知和理解相关的法律制度、关注和参与相关社会治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出台一些非常举措,肯定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比如,列车密闭性强,如果这其中有一个被感染的病人乘车,在如此密闭的空间里传染的风险极大,所以就需要乘客旅行途中全程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测量等检查。

铁路相关部门在出台这些措施时,严格依法合规就显得很重要,及时向乘客做好信息发布和解释说明也必不可少,应积极向旅客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将普法宣传融入疫情防控管理和乘车服务全过程,让乘客清楚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不只是为了社会、为了他人,更是为了自己。毕竟疫情当前,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对于任何个体来讲,遵守法律法规既是约束也是保障,既是限制也是捍卫。

应当注意到,目前出现的一些现象,已经不只是道德问题,而是要放到法律层面来审视,如有些新冠肺炎患者故意隐瞒旅行史和接触史,致使多名旅途同行人员感染。此种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属于故意传播突发传染性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应当依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对诸如此类的一些典型案件要及时处理、及时公布,提高人民群众在乘坐火车时的自我防范意识,震慑违法分子。使旅客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时期在车站或列车等公共场合不戴口罩,不只是个人习惯问题,很可能是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好车站与列车上的普法工作,既可以避免出现有的人“不知法而犯法”的现象,也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乘坐铁路交通时必须遵守的一些法律规定,引导广大旅客自觉遵法守法,不断厚植法治的群众根基,更好地推动铁路企业依法防控、精准防控、有效防控。

此外,我们还要增强全体职工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引导人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通过法律手段化解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分歧。这样不仅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既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保护广大旅客的人身安全,也能守护铁路职工的生命安全。对于每一名铁路职工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着防控疫情的社会责任,应当尽个人最大努力依法参与疫情防控,以形成战胜疫情的巨大社会力量。除了要紧密配合政府部门开展防控工作之外,还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当旁观者,争当参与者。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考验着我们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依靠法治力量,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

铁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运输保障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铁路企业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主动履职,筑牢守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法治基石。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依法铁路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