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期间“超长寒假”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20-11-24吴馨瑶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业性寒假学科知识

文/吴馨瑶

2020年初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全国性戒严局面,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而且使得各大营业型场所被迫停业。由于疫情暴发于寒假初期,直至假期结束个别地区甚至还处于封闭控制之中,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返校期间延长的现象。

自考试周结束后,各大高校先后进入了寒假阶段,但由于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校方不得不将原定假期时间延长,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建筑大学等高等学府更是公布了超过60天的“超长假期”计划。在假期过程中,大一、大二学生由于尚且具备较为明确的学习计划,大部分都会选择在观看“网课”之余,利用其他时间进行自选式学习,开阔个人眼界,以积累更多的经验知识[1]。而对于大三、大四学生来说,即将到来的就业选择成为他们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在疫情结束后仍然使个人具备较为良好的就业前景,已经成为所有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探究疫情防控期间对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影响,在明确职业规划、补充专业性学科知识、加强身体锻炼三方面确定大学生在寒假期间的学习安排,并从积极性影响角度,确定就业心态、专业能力等条件与就业情绪、择业负担间的制约关系。

一、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寒假安排

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寒假安排主要体现在职业规划、补充专业性学科知识、加强身体锻炼三个方面,详细分析过程如下:

(一)明确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指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及人生持续进行的规划过程,包含通道设计、目标设定、职业定位三个基本要素,也被称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化规划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关键指标,其设计规定的好坏可能直接决定学生整个生命历程。

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超长寒假”中,大学生具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可以在应对日常课业的同时,收集与个人所选专业相关的就业知识,并加以认真研读。对于大学生来说,明确的职业规划不仅能帮助他们扫清一部分的学习障碍,也能让学生明确了解校园学习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们的就业方向,但不能完全代表未来所选择的职业。因此,在“超长寒假”期间,大学生可结合个人兴趣、所学知识等要素,做出明确的职业规划,从而适当缓解其个人所面临的就业压力。

(二)补充专业性学科知识

专业性知识是决定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必要条件,所谓就业素质基本上可分为实习经验、基础学识两个方面。实习经验是指大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所积累的社会知识,可帮助大学生在不同就业环境中快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紧迫感。基础学识可影响大学生在今后就业中的主观选择,一般情况下所有学生都会将个人所学专业作为第一就业方向,而将与之相关的专业作为次级就业方向。由于疫情防控带来的“超长寒假”,恰好为大学生提供了补充专业性学科知识的时间,学生在此期间没有繁重的课业任务,能够按照实际就业需求,系统性地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性知识,也可以在个人职业规划的指导下,明确个人今后就业方向的具体形势。

(三)加强身体锻炼

强健的体魄是决定大学生是否能够具有良好就业前景的重要条件之一,从企业角度来讲,没有一个公司希望职工因病或因伤长期连续请假,这不仅会影响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也会减慢正常的生产或研究进度。“超长寒假”作为一段相对空闲的时间阶段,大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一方面丰富了单调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结合已确诊病历的表现情况来看,疫情患者年龄相对偏大、身体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据此,可认为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可以更有效地抵御疫情感染[2]。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选择一个既符合所学科目,又满足个人喜好的工作已经较为困难,不能因为身体问题错失工作机会。

二、积极影响

(一)缩短择业时间

在“超长寒假”期间,大学生具备足够长的时间对个人进行综合评估,并在同时满足个人喜好与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做出明确的职业规划。从宏观角度来看,这种具备指向性的规划行为能够帮助大学生直接面对自己的内心,随着专业性学科知识的补充,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明确个人的就业长、短处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就业选择,就可以省去大量的企业筛选时间,直接按照个人特点选择较为适宜的就业单位,不仅大大缩短了择业时间,同时增加了就业成功率,这就能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信心[3]。利用节省下来的就业筛选时间,大学生可以集中补充专业性学科知识或加强身体锻炼,使得个人综合就业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二)完善专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正确衡量个人所具备的专业性能力,是帮助学生更快确定就业方向的有效手段。专业能力不仅体现在学科知识方面,也与个人学习能力息息相关。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巨大,但大多数毕业生仅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学科知识,在个人学习能力方面则存在着明显的欠缺。而对于少数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来说,很容易成为各大企业的重点选择对象,并在后续的就业过程中对其进行重点培养。与其他人相比,这一小部分学生的专业性能力更强,可更好融入企业内部的就业环境,对于学生来说可减轻陌生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而对于企业来说也可大幅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

(三)涵养就业心态

在校期间学生面对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期考试,而相对于初高中阶段,大学对于学生所采取的学习监管态度相对较为松散,这也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按照是否“挂科”来判定自己是否进行了有效学习,进而间接导致懒怠学习情绪的产生。在此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下降,突发的意外“挂科”事件都可能使学生失去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而选择性就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仅有少数人会在为数不多的几次面试与简历投递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如若不能维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大学生就会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丧失面对企业面试的信心,甚至丢失就业机会[4]。而“超长寒假”恰好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段较为稳定的心态养成时间,在此期间学生可突破个人的心理薄弱环节,加强在抗压性方面的培养,以此提升疫情防控结束后的个人就业概率。

三、就业影响建议

按照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寒假安排情况,从消极性角度分析“超长寒假”对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具体影响。尽管疫情在对学生超长假期的影响不大,但在总体上,在疫情暴发期间,许多企业和机构所受到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了使疫情期间行业与企业的发展损失降到最低,就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改进培训方案

随着疫情的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培训工作可以逐步进行安排。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课程进行学习,并逐步开始进入恢复学习阶段,在待就业培训过程中,安排所有学生参加脱产培训有一定困难,为了减少毕业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受到影响,就要改进传统培训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多种培训的训练方式,并加快实施网络所培训过的内容,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网上教学、电视教育以及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尽快开设相关企业的网络培训安排课程,开辟出网络培训交流园地,并同时制作出培训课程多媒体光盘课件,以便于大学生的再复习过程。

(二)总结经验,研究规律

疫情期间对不同企业机构产生很大影响,但在同一地区的不同企业执行机构,受影响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因此,企业内的执行机构需要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起网络式分布格局,这样可以拓展大学生的就业职业选择,并且对多元化的商业服务得到一定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企业执行机构提供的指导方向,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三)提高个人信息化就业能力

“超长寒假”期间大学生一直处于自学状态,企业与公司的停工,使得学生没办法走入就业岗位积累社会经验。这次疫情对大学生的流动带来很大限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就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在进一步完成企业内的网络的基础上,强化企业网络办公技术,积极推进审核、评估工作的信息化产品开发;加强协会、执业机构之间、协会与执业机构之间的网络信息沟通;提高协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各信息载体组合的培训与实现系统,提高业务质量的网络监控能力等。大学生个人就业能力是一项综合性衡量标准,无论是专业性学科知识还是实习经验的或缺,都会导致大学生对个人就业能力产生错误估计。

四、结束语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早已成为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问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盈利型企业数量的减少,更是加剧了学生所面临的外部就业压力。对于学生来说,疫情结束后的就业市场将会具备更加苛刻的筛选条件,因此必须加紧在“超长寒假”期间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以保证自己成为未来就业环境中的佼佼者。

猜你喜欢

专业性寒假学科知识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品读
快乐寒假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快快乐乐过寒假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寒假留学攻略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