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的构建与运行策略研究

2020-11-24刘卫红王明友魏勇赵良伟孙祥云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生产学研区域

文/刘卫红 王明友 魏勇 赵良伟 孙祥云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输出主阵地,汇聚了丰富的智力资源,是推进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部分,拥有相当丰富的资源,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其对于创新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产学研一体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双方利益共赢的良好局面。由此,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以下简称“产学研共生网络”)的构建与运行已势在必行,相关类课题研究也备受关注。

一、产学研共生网络概述

早在1979年,德国生物学家就提出了共生概念,指的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两种及以上生物之间必然按照某种必然模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继而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1]。

产学研共生网络,亦是基于供需关系,以人才培养为关键切入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在特定的共生环境中,进行合作、开发、产业化等活动而形成的网络系统。根据学术前辈们已有的研究成果,产学研共生网络具有增长性、自组织性以及节点异质性等特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进一步完善人才体系建设作用显著[2]。目前来讲,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的存在形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依托型、平等型、嵌套型。其中,依托型产学研共生网络是最为常见的组织形式,其核心单元可以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者企业;平等型产学研共生网络,则着重突出共生单元节点间的对等关系;嵌套型产学研共生网络兼具上述两种组织方式的优势,实现了各共生单元共赢,是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综合体。

二、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的构建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的构建,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其实践应当得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共同打造多方利益共赢的新局面。

对此,需进一步加强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引导与支持,鼓励更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共生单元的参与,扩大该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实现规模再增长,创造更多的交流共生机会,提升其实际产出价值。同时,积极培育技术转移中心、合作联盟等中介组织,搭建好各类信息的交互通道,使有限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也是构建产学研更为紧密的合作共生关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之余,重视对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构建过程的动态审查,关注整个系统中不稳定及共生水平不高的部分,予以终结和修正,形成一个个高集聚化的中心节点,促进产学研共生网络趋于中心化,强化各共生单元之间的紧密关系,也将为推进该项工程的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三、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的运行策略

(一)充分协调

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同时关联多个单元的协同参与,各单元彼此间的良好沟通,是该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在实际的践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可通过下设协调部门的方式,扩大和健全产学研共生网络中各单元之间的互通,辅助成立联盟办公室,执行组织、管理及控制职能,达到增强共生界面的通过性作用,以稳固其彼此间的关系。

同时,在当前市场经济形态下,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通过技术转移中心等共生界面,实现供需端双方之间的高效配对,为共生关系的生成提供良好基础环境。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高度开放、自由的经济市场空间结构下,互联网的虚假信息、欺诈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干扰了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的正常运行。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治理职能,对干扰现象进行预防和阻止,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二)合理分配

从根本上讲,基于某种动态供需关系生成的共生能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发展的基石,其合理分配是保障该系统平稳运行的关键。对于该类问题的解决,首当其冲应当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梳理清晰产学研共生网络生成的共生能量的产权关系,基于此制定可行性分配方案,平衡好各单元利益需求,从而使系统规模逐步稳定扩张,让更多的群体从中受益。

与此同时,在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活动的进程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资源投入,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等,要对这些投入进行全面评估,帮助共生能力的合理分配。

在此过程中,技术本身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借助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另外,从某种维度上讲,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亦可视作为一种创新型网络,大量创新活动在运行中不断衍生,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做好共生活动事前分析及准备,明确各共生单元的责任,以免影响共生能量分配的公正性、公平性。

(三)完善管理

当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适当加以控制,若无限扩张,最终很可能超出该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诱发不良后果。对此,要充分释放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遵循产学研共生网络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以协调者的身份介入,统筹系列工作的开展,促使其发展迈入一个新的层级。

同时,基于对中介机构角色功能的衡量,要着重加强其诚信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在我国现行法治结构下,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对其进行等级评鉴,并面向社会开放,发挥震慑作用,严厉处置失信行为,净化业内风气。另外,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各单元阶段的约束管理,明确其权利和义务,通过向中介机构缴纳保证金等方式,维护三方的利益和正当权益,形成彼此间的制衡关系,从而确保共生活动正常开展和运行。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区域产学研共生网络的有效构建与运行是至关重要的,是进一步驱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效举措,在实际践行过程中,应当充分做好政策层面的保障工作,借助中介机构的功能,搭建各类信息沟通的桥梁,并逐步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分配机制以及管理机制,以确保其共生能量的最大化利用。

猜你喜欢

共生产学研区域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分区域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