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0-11-24王占伶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素质理念院校

文/王占伶

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盲目招生扩大规模的现象,导致师生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久而久之,教师因超负荷的教学工作,导致教育水平降低。特别是针对基层教师与管理人员来说,其工作一般是完成教学任务、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心理问题等,很多教师身兼数职,由于压力大、任务繁多,时间一长,直接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

而高职院校学生来源的复杂,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需求各不相同,也直接给教学和管理增加了难度。一旦教师的精力被过多地分散,对学生的管理往往停留在处理事务性工作上,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1],很难“对症下药”,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或者中专院校升格而来,在教育教学理念上还保留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采用教导、约束、控制的管理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同时,过度的管理和束缚往往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的叛逆性格,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时时监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约束,过于强调学校和管理者的权威,压抑学生的个性化和心理情感的需求。久而久之,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会产生极强的抵触情绪,更有甚者,还会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还有部分学生在学校的高压管理下,活力渐失,变得没有主见。综上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教育与管理之间脱节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本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良好的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提供了教学保障和基础,优质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学校的管理降低了难度,从而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但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管理中,教育与管理之间的脱节,直接对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同时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关注点不同,教师由于过于重视教育,学校管理者由于过于重视管理,从而出现互不理解、互不支持等不和谐因素,不仅不利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极不利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四)学生价值观念复杂

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历练和社会经验,因此很难有全局观和整体性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缺乏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和对事物分析的能力。尤其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学生极容易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而当学生的观念一旦形成,直接给学校的管理增加难度,所以,学校必须及时针对这一情况作出管理制度上的调整。

二、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创建高水平管理团队,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教育管理人员在高职院校中,既是管理工作的引导者也是执行者,其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对管理的实施直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为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和信息时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教育管理团队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学校应从选拔、任用、培养、考核等多方面入手,坚持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教育引导和督查考核并重,在“以人为本”和尊重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下,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管理环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平台,逐步将学校各类教育和管理的人员培养成专业性强和素质高的教师,顺利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2]。

(二)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理念,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更应注意在教育和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理念,以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理念为宗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人才、尊重理念,以培养人才为教育教学管理目标。摒弃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教育治学的核心。

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诉求,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爱护学生,主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在就业环节中出现的疑问等,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努力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管理环境。

(三)加强教育与管理配合,完善教育管理模式

目前,很多中专和中职院校往往直接升格为高职院校,借此提升学校层次和学生的学历,但是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却没有得到相应地提升。因此,在针对此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学校应对症下药,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加相应的专业课程,缓解学生压力,给予学生更专业的指导意见。

辅导员是专门负责班级管理和生活上的问题的主导者。高职院校要细化教育和管理两个部门的职责,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更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中,达到管理与教育的深层次融合,让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逐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四)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质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其成长成才、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面对社会的变化、企业的发展、学生及家长的多样化需求,学校应加强需求调研,整合优势资源,注重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发展,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专业特点分类设定培养目标和考核方式,通过职业生涯辅导、课程思政、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在面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上,学校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建高水平管理团队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理念,营造和谐教育氛围;加强教育与管理配合,完善教育管理模式;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质,逐步建设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质量。

猜你喜欢

素质理念院校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