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1-24陈创业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环县攻坚电子商务

文/陈创业

一、高职院校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贫困问题,并先后就扶贫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培育学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庆阳市环县作为深度贫困县,为我院精准扶贫帮扶基地,我院长期派驻8名教师在当地开展扶贫工作,同时,该县2019年决定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助力脱贫攻坚[1]。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赴环县“科技支农小分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起来的科技扶贫团队,由电子信息工程系辅导员陈创业作为指导教师,由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扎实的5名同学组成团队,同时邀请环县电子商务公共孵化中心工作人员辅助,调研环县特色产业,助力环县脱贫攻坚。

二、高职院校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

7月13日~7月19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支农小分队”在创业教师带领下,深入庆阳市环县开展以“青春志愿乡村发展,让脱贫攻坚更有力量”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多方探讨、走访调研、实地了解等方式,详细掌握该地区精准扶贫和发展状况,组织团队深入环县电子商务中心和车道镇樱桃掌村等地,了解环县中药材、小杂粮、刺绣、皮影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为了能更准确了解乡村电商的发展情况,团队成员走进田间地头,仔细询问种植户和养殖户的种养情况及经济效益,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其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生产和销售难题。通过一场场乡村种养体验,队员们对环县农特产品进行深入了解,为脱贫攻坚出谋划策。

(一)参观调研乡村电商发展情况

7月16日,“三下乡”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环县电子商务中心和车道镇樱桃掌村等地,了解环县中药材、小杂粮、刺绣、皮影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环县素有“中国小杂粮之乡”的美誉,当地盛产荞麦、糜子、谷子、洋芋、燕麦等优质土特产,但由于交通基础薄弱、市场信息闭塞,导致优质农产品不易销售。近年来,通过电商发展机遇,让原本“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优质农特手工艺产品乘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截至2019年4月底,全县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27%,网络零售额达到3600万元,同比增长20%。但由于人员文化程度整体较低、没有合理的电商模式、电商数量与规模化不足等原因,导致“农特手工艺”产品销售情况不理想,依靠电商暂时无法解决贫困问题。

小分队走访第一家公司时就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往箱子装苜蓿准备发货,团队成员了解到苜蓿也是环县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并且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另一家公司的创立者说:“以前人们都不知道葵花也是一种药材,瓜子打下来后就把其他部分烧了,其实葵花杆和葵花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电商的发展给了我机会,让我能把环县更多特色送往全国各地。”现在环县人民深刻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环县电商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更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脱贫攻坚贵在行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有效破解农产品难卖和线上营销推广中面临的困难。“三下乡”团队开展了以“互联网+”农产品电商为主题的探索实践。7月17日~19日“三下乡”团队走进了田间地头,仔细询问种植户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情况,力所能及解决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生产难题,为脱贫攻坚寻路探路。在此过程中,“三下乡”团队为当地村民们发放了“乡村文明建设”“农业小科普”“理财知识”等宣传册,宣讲国家扶贫政策,帮助下载种养相关手机APP,手把手教村民了解市场行情,分析市场需求和形式变化。村民胡林发2017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却被评为“勤劳脱贫致富能人”。他说:“不奢求自己养殖的鸡和所产鸡蛋能赚多少钱,只想让大家能吃上这种纯绿色养殖的肉和蛋,对身体健康营养的食物。”一句话,点醒了团队成员对“绿色健康无污染”食品的更高认识。

现在樱桃掌村在环县政府的支持下也开始大力发展环县特色产业,在全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新修了道路,又开展大力度的扫黑除恶,当地针对性政策与勤劳朴实的乡风,保证了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村民们不断夸赞都是党的好政策,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去服务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三)提出方案助力电商扶贫

通过实地了解和多方探讨,最终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针对环县电商问题,提出了“合作社(协会)+基地+网店”的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采收,电子商务中心集中运营,开辟营销新渠道。

环县电子商务公共孵化中心针对环县特色产业设立多个企业,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平台。

(四)宣讲乡村作风文明建设让脱贫攻坚更有力量

7月19日早晨,团队成员一行到达了学院定点扶贫的环县车道镇樱桃掌村。樱桃掌村地广人稀,外出人员的比例相对较高,大多数农户家留守的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所以各方面知识较为欠缺。

为此,团队专门制作了乡风文明建设知识宣传彩页,并围绕弘扬陪伴孝敬父母、探望师长、看望乡亲、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以正面典型示范带动移风易俗,推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高职院校助力脱贫攻坚的创新做法

高职院校脱贫攻坚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与高职院校的优势与帮扶对象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创新就能取得理想的帮扶效果。

结合环县贫困的现实状况与大学生科技支农的特点,团队创新帮扶方式。主要做法有:大学生科技帮扶团走访多个乡村,调研200多人次,全面了解环县精准扶贫开展情况和农村电商基本情况;组织发放“乡村文明建设”“农业小科普”“理财知识”等宣传单500余份,并为村民们一一讲解;带队老师和志愿者深入养殖户家中,调研绿壳蛋鸡发展现状,并在环县电子商务公共孵化中心提出“合作社(协会)+基地+网店”的模式;引导农民通过“淘宝网”“京东”“拼多多”等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真正实现“坐在家里卖特产”的目标。此项活动,也将作为此次团队的成果,申报甘肃省创新创业项目。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经过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职业院校帮扶贫困地区脱贫取得了初步成果。团队成员们制作了农业知识、金融理财知识、乡风文明建设等宣传单,给当地村民们发放并做了详细讲解,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次项目调研覆盖面广,调研人员多,对该地区精准扶贫情况和乡村电商发展有了较详细的了解,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本次项目由当地环县广播电视台、庆阳市广播电视台相继报道,同时在学院公众号、中青校园、今日甘肃、甘肃零距离、人民网(强国论坛)等媒体报道,并被百度网收刊。项目被推荐参加2019年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宣传活动优秀项目评选,反响良好。

五、总结及展望

活动的成功实施,让队员们却收获颇多。在登上返程车的那一刻,大家一起喊出了“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的口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对新时代的青年来讲又是一段征程的开始。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到基层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团队成员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农村生产实际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也让团队成员深深体会到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近距离感受到广大扶贫干部的奉献精神。

猜你喜欢

环县攻坚电子商务
环县皮影之十二生肖(三)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环县事变”及其善后工作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