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型大学创新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例

2020-11-24孙天明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转型大学学校

文/孙天明

近几年,创业型大学已逐渐成为国内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话题。根据世界经验来看,创业型大学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或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的自身发展,但创业型大学在国内外教育界仍然处在探索阶段[1]。河北外国语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在创业型大学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结合国情,探寻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型大学发展路径,对促进我国民办高校及创业型大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顶层设计,实行“A管理模式”

为实现转型发展,学校校委会对转型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认为转型首先要突破固有观念,打破学术型大学的模式和桎梏。

在学校转型过程,全校各部门均实施“A管理模式”和一把手负责制,每个人都要从思想和工作中建立自己的新常态,让各项工作之间形成逻辑链、制度链、创新链。学校多次召开董事会、校委会、教代会,研究布置学校转型发展工作,解决了全校教师思想中的“从哪转、转向哪、怎么转”的难题[2]。

二、用“统筹论”改善学校治理结构

创业型大学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创新等各个方面,必须整体谋划,统一布局,分工协作,按步实施,做到“做一顾二想到三”,让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又相互协调。

为此,学校提出了转型指导思想——“统筹论”。让这些相互独立的工作,能统筹运转,互相补台,既各自积极向前,又能相互促进,还能在各自体系的具体工作中展现精雕细琢的“绣花功夫”[3]。

“统筹论”的运行模式:第一,建立组织框架。让组织框架与时间统筹并驾齐驱,为学校总的理想、目标、方向服务;第二,建立“工作模型树”。包括岗位树、制度树、人员树等,让事与事、层与层、人与人之间层级明确、管道畅通、政令畅通;第三,形成“同心圆、宝塔式、邻近层”的转型工作体系。学校成立了校级专项工作小组、二级学院专项工作小组,让转型各项工作在具体岗位上规范运行,在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彻底转变思路、创新做法,制定并主动落实转型各项工作方案;第四,指导监督。分配任务之后完成工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导示范,第二阶段发现、督查、改正,第三阶段概括总结,提炼形成初具模型的方式、办法、经验和理论认识,再反馈转型实践中,反复实践,反复修正。

通过统筹,形成了“五位一体”的转型工作岗位脉络树:成立学校转型建设顶层设计智囊团,由学校五位副校长组成,分管教学管理体系、教育管理体系、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教学督导体系、科研管理体系等学校五大核心工作。

各二级学院组建了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对应成立了教学管理部、学生管理部、国际合作与交流部、教学督导部、教研室,通过以上组织的联动运转,学校建立了一套从学校顶层设计到学生执行终端,各成体系又协调联动的转型工作治理结构[4]。

三、发挥“大学+”功能

学校首创“大学+”理念,强调大学的所有功能要主动为社会的所有需要服务,挖掘大学本身的资源和价值,综合发挥学校的功能,对接经济社会的需要,实现“大学+”,从各个角度为社会服务。

(一)“大学+”培训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专业技能及语言培训,培训国家发展战略和河北省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

(二)“大学+”教学与科研

学校联合省人社厅、省外专局,发挥国际化高端专家聚集优势,聘请国际合作大学的知名教授,开展面向贫困地区中学教师的免费英语培训,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和训练,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水平、进一步纠正他们的口语发音。让他们像种子一样,把知识带回贫困地区,继续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使“大学+”的成果在燕赵大地上遍地开花。

(三)“大学+”志愿服务

学校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教育博览会”“奥运会”“国际教育论坛”等提供随行翻译和小语种志愿者。通过实习实训,既锻炼了学生的实操技能,又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专业外语院校的优势。

四、创新就业创业模式,开拓多元化就业渠道

学校建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示范园”,为毕业生和在校生提供免费的场地和办公设施,并给予跟踪帮扶指导,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目前入驻孵化园已有多家实体公司,涵盖文化传播、电子商务、影视表演、心理咨询、翻译服务等多个领域[5]。就业指导中心还主动联系市里、区里就业局为毕业生寻找创业项目。

利用政府、企业、专家、校友等各方面力量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指导,开设创业技能SYB(创办企业)培训班、举办创客分享会、创业沙龙、创业项目专场推荐会等,向学生传授管理经营、公司创办等专业创业知识。

创业孵化园实现了“三个对接、一个形成”,即:企业需求与技术供给相对接、科技成果与金融资本相对接、创新人才与科技型企业相对接,形成示范区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和集群优势。使学校的教学、实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孵化形成链条。

让项目带动教学,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同时吸引与学校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以及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拓展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双向选择的渠道。

五、专业公司化、国际化

学校把科类相近、课程内通相连、就业岗位相关专业合在一起创办一个公司,让学生直接在专业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学习,通过“专业公司化、班级部门化、教室工作室化、小组科室化、组员员工化”开展市场经营、对外承包项目、进行各种实战业务,让项目带动教学,实现课堂内容、课堂模式、学生成长模式、经验积累、产学研合作方式五个方面的改革,让课堂走出教室,进入车间,进入公司,最终让学生直接参与实战,带着工资上大学,毕业后成为社会急需的职业人[6]。

通过挖掘与学校建立合作的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六大洲国外大学的资源优势,各个专业从基本的师生交流拓展到人才引进、科研合作、项目对接、产教融合、文化传播、汉语教育等方面,实现各个专业的国际化,在河北省经济社会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转型大学学校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学校推介
沣芝转型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