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创业能力有助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2020-11-24李静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就业指导大学生

文/李静

随着市场经济“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展开,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发困难,同时,大学的不断扩招也是造成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之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方向多数放在大学生的就业方面,而对于大学生创业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相关的帮助。受传统思想影响,我国毕业生以及家长多考虑就业而非创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就业观念和就业问题体现

学生缺乏创业热情,也缺乏相关的创业经验和知识,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路上的“绊脚石”[1]。大学生的主要选择方向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被认为是“铁饭碗”的职业上,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同样缺乏。

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经济转型,拉动就业乏力[2],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增速放缓等诱发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就业困难;第二,高校的专业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第三,就业体制与制度存在问题,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制度分割、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毕业生择业流动困难。

从高校层面来看,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也缺乏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不具备创业的能力,制约着我国未来的创新创业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改革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理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不仅是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伟大创举,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切实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实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有之义[3]。

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重点大多在帮助学生择业以便更好地就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较少。为了达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引导[4]。教师要将创业意识放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专业知识的传达需更加细致,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当下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以及就业形势。另外,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也应当加强大学生创业知识的传达,提升大学生的思想以及素养。

在课程中要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让教学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给予大学生创业方向的相关建议。就业指导课程应当实现指导、实践、教学、配套服务的一体化实施,丰富就业指导课程。高校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从问题上看到全新的角度,让大学生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发现更多的新观点和新方法,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问题。因此,完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5]。

三、构筑完善的师资队伍

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要完善其师资队伍,要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在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以专业学术型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容易在授课中出现枯燥、内容单一等问题,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要格外注意,师资队伍中要有明确的晋升制度,并且定期进行专业的教学培训。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要具备先进性,做到与时俱进,了解目前的创业格局以及创业政策。高校也可以聘请一些创业成功者,或者企业的管理者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行业情况以及目前创业形式,促进其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相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必须依托就业指导工作展开。一方面,院校应根据各专业的就业、创业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一计划中除了包括原有的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外,还要纳入创新创业教育,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在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实现全覆盖,并与整个人才培养计划相融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业意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辟新的思路、提供新的方法,促进就业格局的进一步完善和丰富[6]。另外对于就业指导课程中,辅导员仍然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更加频繁,更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辅导员应当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对于学生的困惑应当及时作出指导和建议。

四、营造校园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高校应积极营造校园的创新创业氛围,将其作为大学生校园就业文化的一部分。

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创新创业理念更好地向学生传达。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成功的典范型学生,弘扬创新思想,宣扬创业精神,在校园文化中改变学生传统的就业理念。

在就业指导课程中,高校要不断扩大受众,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高校应设立创新创业的专门部门,积极进行创新创业宣传活动,对课程的调配进行统一规划并提供方案,完善创新创业以及就业指导的服务平台,对学生给予帮助,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

五、引入创业性实践活动

要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进行创业模拟实验。学生在实习阶段进入刚刚创业的小型企业中,能够感受到创业的气氛以及可能会面临的困境。

通过加强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活动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加强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加强创业性就业项目的开发,积极同用人单位接触,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可以为日后学生的自主创业打下基础。要鼓励学生参与实习,经历实习的大学生会积累更多的社会工作经验,这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有着良好的帮助。要建立创业基地,并且规划实践课程安排。

运用信息技术,构筑创业模型,让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可以进行创业实践尝试。增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为学生的就业以及创业奠定基础。

要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人格,让他们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的习惯,这些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创业有着重要的帮助。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经验,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培养独立人格,同时有助于就业指导教学的开展。

六、关注创业发展形势

就业指导课程要引导学生关注创业形势以及创业格局,帮助学生对当下的创业情况进行分析,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要对时事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对于就业指导课程要根据实际进行灵活的转变,给学生带来建议。

要对创业形势、就业趋势、相关要求制定合适的培训方案。要有足够的侧重点,针对学生未来的创业方向和目标给予合适的建议。

对于软件工程、计算机等专业技能不足的创业者,高校应给予适当的培训。教师要对相关政策足够了解,并且帮助学生分析政策情况,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享受政策红利,减轻创业阻力。

七、结束语

本文中的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视角下进行的,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采取构筑良好的师资队伍及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等举措,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改善学生对创业的态度,从而实现创业能力培养,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就业指导大学生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师资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