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人为本”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思考

2020-11-24王松涛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以人为本高校学生

文/王松涛

高校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主要场所。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就业工作上存着高校就业工作的服务意识薄弱、高校就业工作团队建设有待加强以及高校就业指导方式没有针对性、有效性等问题。因此,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相应措施,确保就业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并且高校实施就业工作也必须要突显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否则就难以培养出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人才。

一、目前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工作的服务意识薄弱

现阶段,有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应付毕业生就业任务的完成,将毕业生推至社会。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停留在将上级文件和就业政策进行传达。

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学生咨询有关政策时,让学生自己上学校网站就业政策公布栏上搜寻信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着服务质量差和服务态度恶劣的问题。

(二)高校就业工作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如今,我国很多高校就业指导人员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工作经验尚浅,而且有些从未接受过专业的业务培训教育,并没有充分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如教育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等,没有创造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因为不能深入探究就业指导工作,这样就难以适应现阶段企业以及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求。结合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只有10000人左右通过职业指导教师资格证考试[1]。例如:有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是最近几年才拿到证书的,在高校内部尚未形成优秀的就业指导团队,也没有系统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人员在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待提升,所以高校建立优秀的就业指导团队是相当迫切的。

(三)高校就业指导方式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毋庸置疑,高校毕业生不可以避免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有些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就业部门仅仅为了应付平时上级检查工作,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也没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一般来说,就业指导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变化,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并且对学生就业指导时也缺乏针对性,几乎对每个学生都采用相同的就业指导方法,这样就不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将学科建设作为依托,结合市场需求,优化创新专业设置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难的突出矛盾在于结构性矛盾,很多高校在设置专业和课程时都忽略市场需求,导致专业千差万别,培养的人才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高校毕业生很难顺利找到工作,导致国家教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将学科建设作为重要依据,结合市场需求,积极优化创新专业设置[2]。

学科建设应该适应科技发展的方向,要满足社会以及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重视学科建设,认真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以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切入点,结合每个行业人才的职业特征,大力推进专业建设,构建体现自身特色的专业体系。同时,高校应积极适应人才市场和增加国际竞争优势的需求,形成适应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就传统基础学科来讲,必须要加快改造的速度,结合前沿的主要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学科发展的方向准确把握。除此之外,高校需要保持自身的特色,依托自身现有的优势,巩固基础,不断挖掘潜在的能力,敢于迎接各种挑战。高校可以结合每个地区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科学开设新的专业,这样不仅可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就业。

(二)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需要体现出“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影响人们形成择业观的关键因素,只要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就会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和明确的人生目标,对高校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利。确定适合的择业观,将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社会和国家实际需求以及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相结合[3]。

2.需要体现出基本国情和形势教育

首先,因为国民经济逐渐迈入调整期,经济上升速度放缓,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导致高校学生的社会需求量减少,尤其是高校学生理想的单位行业,工作人员差不多是饱和的状态,没有对外招聘。

其次,很多高校毕业生对工作都有相当高的期望值,所以造成有些热门岗位供大于求的局面。然而,此局面并不是表示着人才过剩,在我国总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水平仅仅占据3%,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人才总量较少,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更加紧缺,这样就不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4]。

因此,高校在平时的就业指导中,必须要在科学指导下将相关政策方针落实到位,让学生可以掌握基本国情,从多个角度对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深入到基层就业,这样既可以实现学生就业途径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就业,又可以科学配置人才,提高人才的有效利用率,避免人才资源大量浪费。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方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为了真正实现人的人生价值,与其他理论相比之下,其更加重视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的相融合。高校开展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对于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以人为本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