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类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0-11-24邹心鋆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科类文科生文科

文/邹心鋆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问题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我国对就业的重视方向从数量转变为质量。大学生作为就业主力军,其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文科类本科生(以下简称“文科生”)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提高文科生的就业质量值得思考。本文分析当前文科生的就业问题,探究推动更高质量就业的路径。

一、相关概念综述

(一)就业质量

《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中围绕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状况、劳动者报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6个维度,20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初步建立了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内第一个较为全面和科学的就业质量衡量体系,为我国后续开展就业质量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高质量就业

“高质量就业”,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Fredric K.Schroeder教授首先提出了定义,他认为高质量就业是指个人在其认为具有挑战性和满意感的工作的综合环境中获得谋生所需工资的能力。这是第一次提出高质量就业理念,该定义具有先创性[1]。就业质量具体分为三个指标,即就业能力、就业环境、就业意识。推动高质量就业,就是劳动者具有清晰的就业意识,精湛的就业能力,稳定且规范的就业环境。

二、文科类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意识

文科生的就业价值观呈现出自主化、多样化、矛盾化等发展倾向,表现出“现实、功利、消极、从众”等特征。在薪酬方面,“高经济收入”成为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在社会服务方面,文科毕业生的社会奉献意识淡薄,大部分都选择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域就业,不愿去偏远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2]。

(二)就业能力

在学习能力方面,文科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大部分靠识记,专业技能良莠不齐。即使能够拥有较好的知识储备、语言基础和写作能力,但同理工类大学生相比,在学科专业度、科研创新性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可替代性强。在创业方面,因为文科生缺乏体系性创业知识的学习、核心技能的掌握,所以自主创业空间狭小,出现创业找不到方向、员工管理没有逻辑、创业项目无法实施等情况。并且政府政策所扶持的大部分是高新技术产业,文科生创业成功的概率非常小。

(三)就业环境

基于整个就业市场分析,市场给文科生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文科生的就业领域正在逐渐缩小,像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多局限在学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等事业单位,而企业偏向于聘用管理型、技能型员工。就业市场不规范也带来不利影响。有部分受过较高等教育的文科类大学生被迫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发展前景较差,出现试用期陷阱、培训陷阱、侵权陷阱等就业陷阱,大幅度降低就业质量。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因素

(一)文科生就业观念有偏差

就业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态和就业选择。文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提升不够重视,没有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产生功利性的不良倾向,给自身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因为文科类岗位大都无法具象化,没有明确的指标参考,导致文科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出现消极、迷茫的心态,对未来的规划较为模糊。

(二)市场供需不匹配

第一,基于我国学科发展的大背景,社会科学发展落后,与自然科学类专业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冲击下,高新技术被开发,企业面对高昂的人力资本,更倾向选择工作失误较少的人工智能,没有一技之长的文科生被大量淘汰。第二,文科类毕业生的能力较难用数据显示,无量化性要求。在专业广度方面,文科类大学生难以从事其他技术型岗位,专业的就业范围不大。

(三)高校培养质量不高

一些高校为了提升综合等级,普遍开设成本相对较低的文科类专业,导致专业布点过多、增量过快,且高校的培养目标重就业率、轻就业质量,对于大学生实行“严进宽出”。文科毕业生数量猛增,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质量低下。

四、提升就业质量的相关建议

(一)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作为市场的维护者、监督者,应该做好文科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精准把握劳动力市场结构,适时对高校文科专业的设置提出建议和管理监控,实现文科生和用人单位实现供需匹配。对创业的文科生,制定政策给予资金、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搭建多样化信息交流平台,让他们展现自身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高校优化培养质量

高校要注重文科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衡量专业指标时,不能仅仅以就业率为第一目标,同时要注重质量培养。要紧紧抓住正确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教育。另外,在培养文科生时,要联系社会实际。在步入社会前,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课程学习。

(三)企业注重培训教育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其价值大于所有的物力资本,企业要注重文科岗位员工的培养,适时进行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让他们掌握更全面、更专业的技能,避免失业的风险。另外,企业应该把握市场需求,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优化,避免出现结构性失业。

(四)培育个人就业能力,提升专业水平

在大量人工智能的出现下,文科生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就业优势,培育就业能力。要善于进行SWOT系统分析,了解自己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认清市场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加自身人力资本存量。

同时,树立好的就业观念,客观估价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认准未来的发展空间,切莫眼高手低。注重专业优势和综合素质的培育,建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新型就业思想观念,完成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五、总结

当前文科类大学生就业遇到的困境,需要个人、高校、企业和政府四个主体共同努力解决。学生自身需要培育较强的人力资本专用性;高校培养文科人才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教学为导向;企业要注重入职教育、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文科类员工的竞争力;政府要为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文科类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文科类文科生文科
文科类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孙文科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试论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论高职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独立学院文科类毕业生四位一体的就业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