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与人才建设
——以福建省武平县为例

2020-11-24谢清文

就业与保障 2020年4期
关键词:武平县武平交通

文/谢清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大众逐步追求更加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高品质的旅游需求逐渐成为人们生活需求一部分。而“交通+旅游”融合(以下简称“交旅融合”)是发展高品质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推动地区就业稳定、社会和谐的必然趋势。

一、交旅融合发展的内涵

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是彼此分离的,交旅融合发展,就是要打破传统两大行业彼此分离的格局,不仅要求打破交通行业发展壁垒,更好地支撑旅游产业发展,同时要求通过两大行业的有机融合,拓展更加多样的旅游产品,拓宽更加宽广的旅游市场,创造更多的地区就业岗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交旅融合的产业效应与人才要求

(一)交旅融合的产业效应

1.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由于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娱乐休闲观念不断增强,推动交旅融合发展,对改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地方旅游消费性收入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农村早日实现脱贫的有效方式。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难得到有效的开放开发。因此,加快交通运输业触角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对深挖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农村地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提升农村人员收入,早日实现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快速带动地方就业增长的有效手段。旅游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突出,关联带动性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对各类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弱势群体就业起到积极的带动。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有关资料显示,旅游行业每新增一个就业机会,即可带动五到七个新的就业岗位。

(二)交旅融合下的人才要求

传统旅游人才的要求相对单一,往往只需满足旅游行业中涉及的住宿、餐饮、旅行社等相关行业的人员需求即可,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也无较高的学历或学识要求。而交旅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有着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人才的数量需求更多。交旅融合不仅将推动旅游产业上更高的台阶,同时也会推动围绕旅游相关的行业更加有机的融合,从而对人才的需求不只限于旅游业的上下游,而是遍布教育、娱乐、制造、商务等相关的各个行业,极大地增加了对各类旅游人才的需求。

2.对人才的质量要求更高。交旅融合下的旅游经济不只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购”,还要求“商、学、养”,懂规划,懂新经济培育与新项目拓展,由此带动整个相关行业的联合发展[1]。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娴熟的旅游业务,还有更加丰富的、更加宽广的知识储备以及更加开拓的眼界思维。

三、武平县交旅融合发展的重点与人才匹配的不足

(一)武平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现状

1.交通运输现状。目前,武平县境内还没有铁路和机场,公路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以永武高速、古武高速及国道205线、国道357线、国道358、省道221线为依托的“三纵二横”公路主骨架。

2.旅游产业现状。2019年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329.46万人次,同比增长25.20%;实现旅游收入35.41亿元,同比增长30.90%,文化产业实现产值43.50亿元,同比增长21.00%,文旅康养产业实现产值破百亿,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增幅均居龙岩市第一。

(二)武平县“交通 + 旅游”融合发展的重点

目前,武平县正举全县之力,立足地区生态优势,全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城、旅游富民”的发展战略,其发展的重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交旅融合“一盘棋”。坚持规划引领,坚决落实《武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等相关规划和实施要求,根据景区发展目标和景区、景点的分布现状、旅游产品的特性和相关交通线路的规划,制定交通发展战略。通过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的规划布局与景区道路系统的衔接,优化景区的路网结构。以公路资源为基础,以旅游资源为依托,深入实施“来武平,我氧你”等特色旅游线路规划。

二是畅行武平“一路网”。依托高铁、高速及高等级公路等“快旅”交通网络,力争实现一种及以上“快旅”交通方式通达景区。目前,武平正在围绕“一铁三高”,加快龙岩至梅州(龙川)铁路项目在武平落地;在现有永武高速、古武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利用国家优先支持贫困县交通建设的有利时机,抓好域内第三条高速即长武高速武平段建设。同时围绕环梁野山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实施三环公路建设,推进城区、园区、景区“三区”快速连接,并围绕“县乡公路网络短板”,重点推进县乡公路网络化工程、干线路改建提级工程,推动“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产业”功能更加突出。

三是旅游出行“一体化”。完善客运枢纽,在镇镇通公交的基础上,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和美丽乡村的客运接驳能力,延伸旅客站点的服务功能。强化交通运输与旅游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利用12328交通服务监督中心、96330福建路网中心等交通公路信息平台和交通综合广播FM100.7等及时发布旅游预警信息,引导旅客做好错峰出行。积极推动旅游专列、旅游风景道、自驾车营地等新旅游业态的发展。

四是边走边游“一条线”。实施文化植入工程提高道路品位。把武平历史、文化和景观与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道路的人文品位和文化气息,使交通道路成为彰显武平地域文化与旅游特色的有机载体,大力营造“一路一景,一镇一特色”,让游客获得“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旅游体验。

(三)当前旅游人才匹配的主要不足

1.人才总量供给不足。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每年旅游专业毕业生大概6000人左右,毕业后从事旅游工作的,本科以上不足20%,大专不足45%。据省内旅游部门调查,2018年底,福建省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约67万人,无法满足现有旅游业发展需要,从业人员缺口将近3万人。

2.旅游人才结构不均衡。武平现有旅游人才依还是主要集中在饭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行业中,而乡村旅游、精品自助游等新兴的旅游项目中的各类人才人数很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高端旅游人才明显缺乏。主要是缺少产业规划类、市场营销类、产品开发类以及项目拓展类的人才。

四、对做好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满足交旅融合背景下新型旅游经济的人才需求,需要政府、旅游院校以及行业组织三方资源,协调联动,共同发力。

(一)强化政府引导。结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与地区战略规划,统筹做好地区的旅游人才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落地保障机制,逐步改善现有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地区人才政策的宣传与先进典型树立,努力营造政府爱才、惜才、引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强化院校对接。与省内主要设立旅游专业的高校(如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等)与职业院校加强对接与合作,实行定向性培养。要求高校根据市场需要,增设与新兴旅游经济的相关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明确培养目标,形成高校实时向地区输入优秀人才的良性循环局面[2]。

(三)强化行业培训。重视对旅游人才素质的开发与培养,实施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实行培训补贴机制,积极引导旅游行业协会加强对各类旅游人才群体的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县内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实施全域旅游,开发更广阔的旅游市场输入优质的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武平县武平交通
All Is Well
ALL IS WELL
繁忙的交通
福建省武平县顺发纸业首台卫生纸机成功开机
Major Obstacles in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for Chinese Senior High Students
小小交通劝导员
提高武平炒绿夏秋茶品质的加工技术
因祸得福
武平县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倍增计划
武平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