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森林与湿地公园规划中文化设计理念的应用

2020-11-23田佳妮金娇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生态理念

田佳妮 金娇

摘 要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森林和湿地公园逐渐成为加强环境规划、提升环境质量、构建生态社会的重要举措。物质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森林和湿地公园中融入文化设计理念,将公园景观变得更加别致内敛、更具文化内涵,也成为了目前的重要任务。基于此,围绕森林与湿地公园规划中文化设计理念的具体实施展开探究,结合当前森林和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森林;湿地公园;景观规划;文化设计;生态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29

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湿地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森林和湿地的存在能够调节区域内的地表径流,改善环境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积极的影响。同时,森林和湿地公园的建立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生态宜居家园的重要举措。在城市内部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有利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而修建湿地公园则能够有效降低热岛效应,达到对区域生态结构的提升增优,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生态结构。因此,在森林与实地公园规划中融入文化设计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环境保护层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更能够在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方面提升城市的发展品质,构建更加绿色、和谐、健康的生态宜居家园。

1 森林与湿地公园规划中文化设计理念的融入价值

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作为现代城市公园体系中的独特代表,有着鲜明的环境保护功能。森林公园是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建设的公园,园内围绕各类景观绿色植被展开,在不同树木和建筑物、道路、湖泊的搭配下,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湿地公园组作为以“水”为主题的公园,它的基础是良好的湿地环境和多样化的湿地资源,借助于自身的地域特色,能够为广大市民呈现具备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因此,森林与湿地公园都属于可供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建立湿地公园1 699处,国家级湿地公园89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34处。在森林与湿地公园规划中融入文化设计理念,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行之有效的发展途径。现代化文化设计和湿地公园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中,进一步发挥森林、湿地公园的多种功能效益,有助于公园设施实现对区域生态的改善,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的意义[1]。

2 森林与湿地公园规划中文化设计理念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2.1 理解较为片面

文化设计作为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所涉及的文化概念较为宽泛。一些设计师在实地建设公园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植物、水景的布置,在构建水上植被生态系统的同时,理解较为片面,导致水上景观、森林景观的组成模式较为单一、缺乏文化底蕴和文化深度。

2.2 科学配比不够

森林湿地公园在塑造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植物的类型、水质、土壤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的配比。要想在森林湿地公园中达到科学的配比,就要在设计理念和方法上进行改良,避免部分湿地环境受到破坏。但事实上,这一问题远远没有得到缓解,森林湿地公园的科学配比存在不足,设计师对森林湿地公园的土壤、水质、气候理解程度不足,无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3 文化特点不突出

森林湿地公园作为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种,在实施人工规划时,需要尽可能地还原生态结构,以此提高湿地公园的文化价值。但是,部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森林湿地公园的规划与自然生态不符,其人工元素的介入干扰了文化因素的融合,导致森林湿地公园观赏性、文创性、艺术性不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园的观赏价值。

3 森林与湿地公园规划中文化设计理念的应用

3.1 注重文化,改变原有的发展理念

森林与湿地公园规划的塑造需要处于一个和谐的发展背景中,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森林湿地公园中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的和谐,设计师应转变发展理念,在创意和构思中融入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通过科学的修复和保护,严格限定森林景观湿地的总体规划,围绕生态建设的发展核心,明确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湿地保护为重点、以森林保护为常态、以涵养水源为发展的绿色设计原则。

在设计理念中,对于人工项目的塑造要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围绕生态建设的发展,杜绝沿河采沙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对于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修复,确保森林湿地公园中的植被能够处于和谐绿色的成长态势中。在环境综合治理上,按照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大整治行动,保护湿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对于沿河污水排放,进行全面的清查。在对森林与湿地公园规划的水系塑造理念上,建立生态化的岛链,逐步恢复人工湿地,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加强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化区域建设,使森林和湿地公园处于有序的环境秩序中。

3.2 科学配比,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想使森林与湿地公园规划更加严谨科学,首要任务就是合理设计公园中的生态保育区。对于濒危的生物物种,进行全面的维护与复育,结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全面构建生態环境系统。尤其是要通过生态学的发展原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结合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景观生态维护,协调森林与湿地公园生物圈,从而对保护区域功能进行多项划分,在植物复育、动物保育、防护林建设、巡护步道等方面,建立集约化设计规划中心[2]。

例如,在保护现有实地植被资源的基础上,人工种植生长状况较差的植被,恢复森林和湿地。在物种的选择上,对于陆地和近水区域,可以种植水杉、池杉、河柳等乔木,而沼泽地则需要搭配芦苇、蒲草等植物,浮水地配置睡莲、芡实等植物,从而使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3.3 塑造品牌,突出民族文化特点

国家公园作为具有国家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必须要具备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才能够获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赋予森林和国家湿地公园更加独特的品牌力量。而要想使国家公园的品牌力量得到释放,广大设计师应该在设计中尝试融入深厚的额民族文化理念,将真正代表国家形态、彰显中华文明、传递生态价值的文化元素纳入其中,凸显不同地域、民族、文化体系的价值特色。例如,有着“中国第一国家公园”美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其品牌效应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轰动,就是因为普达措国家公园凭借着香格里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云南深厚的民族特色,产生了轰动的宣传效果。越来越多的旅游达人为了一睹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来到了这里,在感受原始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够细细品味“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去感受自然景色中浸润的民族文化,在碧塔海、属都湖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中体会民族文化的美好[3]。

3.4 维护生态,平衡森林湿地发展功能

在森林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文化设计理念的应用应基于“尊重自然”的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教育措施,确保天然公园的自然景观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再辅助于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使森林湿地公园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特色达到融合,并且逐渐形成具备鲜明景观设计的科学文化活动区域,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提供旅游、生活、学习等文化服务。因此,在平衡森林湿地发展功能上,设计师应充分融入科普教育、植物研究、野生动植物保护、城市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因素,聚就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构建一个有机、完善的公园保护管理体系[4]。

4 结语

在城市设计规划中,森林与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生态景观,是集环保、文化、生物为一体的有机机构。森林湿地公园要想得到有序的发展,就必须要借助于可持续性的生态结构,以此形成自我代谢降解的闭环。无论是景观中的各类植被还是所需要分解的各色杂物,都需要生者产立足自然发展规律,确保其得到可持续发展。为此广大设计者应对森林和湿地公园的发展功能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融入先进的文化设计规划,对公园内部设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塑造设施完善、生态文明的品牌化森林与湿地公园。

参考文献:

[1] 黄风杰.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9(22):122-123.

[2] 张杰.基于可持续性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索[J].现代园艺,2019(9):90-91.

[3] 成玉寧,张祎,张亚伟,等.湿地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 俞孔坚.建筑与水涝共生: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J].北京规划建设,2013(1):155-16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生态理念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