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田水稻产量与质量的种植技术浅析

2020-11-23曾胜威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产量质量

曾胜威

摘 要 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满足人们生活基本需求的主食。基于此,分析了大田水稻種植产量和质量不高的原因,并探讨提高大田水稻产量与质量的相关种植技术。

关键词 大田水稻;种植技术;产量;质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02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较广,且多地采取大田种植的方式来提高水稻产量。相较于大豆、玉米等大田农作物,种植水稻的优势和经济价值更高,对农业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其种植技术要求也高。因此,为全面提高大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还应不断优化种植技术,降低病虫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1 大田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不高的原因

1.1 田间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水稻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种植,且种植面积较广。但由于各地区在技术、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很多落后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种植生产方式,忽视了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同时,有些地区田间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如施肥不合理、除草不到位等,加上大田种植本身的田间管理难度偏大,常会出现杂草和倒伏较多的情况,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2 种植机械化程度偏低

经济和技术进步也推动了农业的生产发展,许多高科技产品逐渐应用于农业的生产作业中。目前,对于大田水稻,许多地区实现了机械化收割,但在前期的种植上,机械化程度偏低,部分粮食重产区虽已逐渐推进机械化种植,但许多地区仍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如通过人力进行插秧、喷药除草、施肥及田间管理等,对大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1.3 病虫害带来的影响

田间病虫害是影响大田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大田水稻种植中,常会因种植技术和方法的不合理、气候恶劣、土壤条件不适宜等导致水稻出现病虫害,加上目前大规模病虫害流行病愈来愈少,有些种植户对病虫害的防控意识有所减弱,以致市场无法及时发现和进行有效防治,为水稻的高产与优产埋下较大隐患[1]。一旦病虫害蔓延,将会直接导致水稻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给农户带来一定损失。

1.4 自然因素带来的影响

相较于其他产业,农业生产受土壤、水分、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而水稻种植对光、热、水等资源的需求旺盛,但我国多数大田水稻种植地区的水稻常会受到不同自然灾害的影响,如低温寒潮、雨水量过多或过少引起的旱涝灾害、沿海稻区台风等,给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由于当前市场上种植品种复杂多样化,再加上其对自然条件适应能力的差异,常致各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

2 提高大田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种植技术

2.1 做好种子处理和种植规划

2.1.1 选种

目前,市场上的水稻品种很多,而为确保大田水稻能够实现高产优产,在开始种植前,农户应先根据本地大田种植环境和条件等选择优质稻种,如成穗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强、长势相对较快、抗倒伏性能佳的种子。

2.1.2 种子处理

用清水浸泡稻种后清掉瘪粒等劣种,晒干后,用约3%杀菌灵药液杀菌,洗净后装好进行催芽,当出芽率约达50%时可以进行播种。或按照标准选用适宜浓度的药剂浸种,确保浸入均匀性,而后无需淘洗便可直接播种。

2.1.3 种植规划

1)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基本掌握种植地的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并对大田水稻的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以便实现水稻的顺利种植。2)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应优化大田土壤种植条件,采取轮作的方式进行改善,避免在同一块地连年种植水稻或在长时间连作一种作物的区域种植水稻,以防加重病虫害[2]。

2.2 做好秧苗移栽种植工作

2.2.1 苗床准备

1)要科学选择苗床,结合种植地的情况选择地势相对平坦、背风向阳的厚土层作苗床,同时尽量确保灌溉条件便利。2)选择合适的整地手段进行翻地、平整土壤等,并清理掉其中的石块等杂物。3)控制苗床规格,如将宽度控制在1.5 m,床边沟深度约30 cm,并施加适量底肥,根据大田水稻的种植面积确定施肥量。

2.2.2 育秧

选择合适的育秧方式。大田育苗便于播种、起苗等,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可选用湿润育秧方法,即用水整地和准备苗床,确保湿润度适宜后进行播种。或选用旱育方式,控制好苗床温度,可在上面覆盖薄膜,以降低低温伤害。

在秧苗栽植上,一般情况下当水稻秧苗种植期约有40 d且长到8 cm左右时便可进行移栽插秧,移栽期应严格控制在60 d内,以免影响秧苗的成活率。在雨季前、风力小、天气晴朗的时间移栽,具体栽植时间结合当地气候、温度以及水稻熟制来定。栽植时要确保秧苗排列的均匀性,控制好纵横向距离,为稻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在插秧后若秧苗出现倒伏、死亡等情况,应及时做好间苗和补苗工作,提高秧苗密度的均匀性。

2.3 优化田间种植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技术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与质量,因此在大田种植水稻时,为充分发挥大田种植的优势,实现高产和优产,还应加强田间管控,采取有效的技术和手段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确保稻苗健康生长。

2.3.1 灌溉

应选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方式,确保水源充足的同时避免田间水量过多而导致水稻根系腐烂。在灌溉时,要密切观察稻田中的水位情况,达到适宜高度时便可停止灌溉。当田中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再次进行灌溉,以促进水稻根系生长,逐渐增强其对病虫害等的抵抗力。待水稻的根茎多数生长完全后便可结束灌溉。

2.3.2 施肥

在施肥上,要进行科学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期需要严格控制肥料的种类、数量、施肥时间和次数等,同时掌握好施肥的具体位置,以便充分发挥肥料效果,为水稻补充营养,并避免污染土壤环境和田边水体。通常在秧苗移栽前施足基肥,移栽后在秧苗的分蘖期、幼穗期、抽穗期等适时施肥,以有效增加稻穗数量和质量。若水稻叶面出现枯黄情况,可于叶面上施肥,强化其光合作用来促进水稻的生长。

2.3.3 除草、病虫害防治

在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上,一些杀虫剂和除草剂虽成本低、应用简便,但会给水稻、水源、环境等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如污染、土壤板结等。长时间使用会使杂草和害虫对药物产生抗性,加大管理和防治难度。对此,在种植抗性强的水稻品种的同时还要选择有效、环保的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方式,选用危害小的除草剂进行除草,使用生物源新型杀虫剂防治水稻病虫害,或实施诱杀方式,利用杀虫灯或诱杀剂将害虫引诱出来进行捕杀,以免破坏水稻的生长和污染稻田土壤、地下水及周邊的河流等。同时,应结合实际的病虫害类型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治理。此外,优化田间诊断技术的应用,如根据水稻长势等判断其分蘖期和临界期等进行科学判断和把控,以确保大田水稻正常生长,促进其产量和质量提升。

2.4 积极推进机械化种植方式

目前,许多地区仍采用传统人工种植水稻的方式,加上许多水稻种植区的青壮年进城务工规模不断扩大,以致各地从事水稻种植的劳动力逐渐老龄化,不仅劳动量大,效率也较低。基于这种现状,为了有效提高大田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应不断深化对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积极推进机械化种植方式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要加快完善相关专业化机械设备的配备,如拖拉机、大田水稻播种机与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进而实现机械化播种、插秧、灌溉与收割,以全面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促使大田水稻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与生产,最终达到高产优产的目的[3]。大田水稻种植户要提高机械化生产意识,当地政府部门也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适当加大对大田水稻产业的扶持力度。

2)提高田间管理机械化程度和水平。对于大田水稻种植,可加强无人机技术在田间管理中的应用。例如,应用无人机给大田水稻施肥施药,从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肥施药的精准度,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同时,扩大新型、先进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其在各地大田种植中的实践应用。

3)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稻品种的研究,如利用转基因、杂交等先进技术不断改善稻种质量,有效增强稻种本身的质量和抗性,推进大田水稻优种种植,再加上后续机械化的种植生产方式和严谨的日常管控,为大田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实现高产、优产的同时满足市场和人们对大米的需求。

3 结语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且对粮食的需求量高。因此,要想满足人们对大米的基本需求,应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提高大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如强化技术管控、推进机械化种植、改善种植条件、科学施肥等,从而为农业生产创造更高经济收益的同时发挥其社会价值,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金玲,刘广晶.优化种植技术,提高大田水稻产量与质量[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5):206.

[2] 兰敏.基于优化种植技术提高大田水稻产量分析[J].农家参谋,2020(14):69.

[3] 马丽萍.优化种植技术提高大田水稻产量与质量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5):21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产量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