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树种的选择与应用浅析

2020-11-23褚晓蕾申璐赵春雷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树种选择生态效益美丽乡村

褚晓蕾 申璐 赵春雷

摘 要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正确有效地选择绿化树种,是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乡村绿化已逐步得到各地乡村基层组织的重视,但建设实施和后期维护仍需要村民不断提高意识,共同创造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基于此,分析吉林地区美丽乡村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绿化树种的选择与应用方法,提出适宜当地的绿化配置模式。

关键词 美丽乡村;树种选择;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20

美麗乡村建设既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有效措施,更是加快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而绿化种植在美化景观、改善乡村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乡村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绿化建设作为乡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生态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乡村特色

在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中,未能结合乡村自身实际情况对绿化模式进行应用,而是对城市绿化模式进行照搬套用,盲目扩大景观,使绿化工作偏离了发展轨道,严重脱离了乡村实际。如地被植物的应用上,过多地选择人工草坪和剪形绿篱,养护成本过高,不适合乡村实际情况,同时并没有切实有效地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一些乡村进行建设时,对原有的独特乡村风貌造成破坏,影响了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需要吸取上述情况的经验教训,避免美丽乡村建设的绿化工作陷入误区[1]。

1.2 盲目选择树种

乡村绿化建设中,树种的选择应适地适树,选择抗性强、后期管护粗放型的树种,突出乡村特色的同时,保证苗木成活率,同时实现景观效益、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但一些乡村热衷于向城市绿化看齐,引进外来树种和造型树种,虽然增加了景观层次,却不符合乡村的实际特点,且乡村绿化养护管理水平较低,从而导致树木成活率下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这些绿化树种并没有为乡村的建设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性作用。

1.3 栽植与管护工作脱节

在美丽乡村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栽植工作与后期管护工作脱节的情况,仅对前期栽植工作较为重视,忽视后期管理养护工作,导致苗木病虫害滋生,并且存在人为破坏的情况,最终影响绿化树种的存活率,绿化工作效果差强人意[1]。绿化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共同维护家园的绿色生态。此外,乡村绿化部门还应培养、组建专业的绿化管护队伍,负责绿化日常的浇水、施肥、除虫、修剪、防寒、更新和复壮等工作。

2 绿化树种的选择与应用策略

根据吉林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经济文化特点,做好本地的乡村绿化、选择适宜的树种、栽植到适宜的地段至关重要。绿化建设中,侧重选择乡土树种,从安全角度考虑,具有参与性和亲和性;从景观美学角度考虑,能够呈现独特的乡村田园风貌;从生态角度考虑,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社会文化角度考虑,与当地周边环境相协调;从精神文明角度考虑,可使人们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

2.1 行道树

行道树是为了起到美化、遮阴和防护等目的在道路旁栽植的树木[2]。行道树是乡村绿化建设的骨架,是保证乡村绿化系统连续性的主要构成因素,其配置形式和栽植效果直接反映乡村的风貌特点,更起到净化空气、防尘降噪的生态作用。由于乡村道路两侧少有路牙石,两侧绿地土壤贫瘠,经碾压、水冲等破坏后,土壤多见板结情况。因此,在行道树品种选择上,生态习性方面要考虑抗性强、根萌蘖性强、耐修剪、生长快和寿命较长等特点;形态特征方面要考虑分支点高、冠大、无飞絮等特征。综合考虑,吉林地区可推荐的行道树树种有杨树、垂柳、榆树、樟子松、水曲柳和云杉等。

2.2 庭荫树

庭荫树是以遮阴为主要目的的树木,主要栽植地点为农户庭院内或活动广场上,多以孤植或对植为主,以遮蔽烈日,为人们提供纳凉、清新的室外休憩场所,若同时兼顾观花、赏叶或品果的功能效果则更为理想。配植设计时,充分考量植物种植点到建筑物间的距离,避免植物现有体量及后期长势影响建筑物的基础及采光。庭荫树的选择以冠大荫浓的落叶乔木为主,选用树干挺直、分支点高、无针刺、落花落果不污染衣物且易于管理的树种。在考虑树种观赏遮阴的同时,也应结合生产,选择能提高庭院绿化能效的树木品种。吉林地区常用的遮阴树种有梓树、水曲柳、垂柳和榆树等。

2.3 观叶树

观叶树一般指叶型和叶色美丽、具有观赏价值的木本植物。论叶型,园林植物的叶片形状千姿百态,各具特色,适合乡村栽植且叶型具有观赏特色的植物有梓树、五角枫等;论叶色,园林植物的叶片叶色非常丰富,虽然大多数为绿色,但根据季节的变化,会呈现黄绿、浅绿、深绿、黄、红等颜色,如水曲柳、五角枫、紫叶稠李等。有众多树种新生叶片即呈现红色或黄色,又称之为彩叶树,如红叶李、金叶榆等。但这些树种往往对光照条件、温度、湿度要求较高,满足相应的条件后才能令叶色愈发鲜艳。彩叶树的配植最好以绿叶树作为背景,这样能形成色彩的鲜明对比,使景观色彩层次更为丰富。

2.4 观花树

凡具有美丽的花朵或花序,其花型、花色或芳香有观赏价值的乔木、灌木、丛木及藤本植物均称为观花树[2]。其观赏用途广泛,可作行道树、庭荫树等。根据花期花色的不同,择选相应的品种进行组合配植,可达到三季有花的观赏效果。春季观花品种中,乔木有杏、梨、李子、海棠、山楂和山丁子等,灌木有连翘、榆叶梅等;夏季观花品种多为灌木,如多季玫瑰、锦带、丁香等;秋季观花品种也多为灌木,如木绣球等。

2.5 观果树

观果树是集观赏性和食用性于一体的果树的总称。可观花赏果且观赏性十足的果树能有效增加景观的持续性,相较于其他绿化树种在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具有观赏效益的同时,观果树的应用更具经济效益。观果树的特点较多,合适的观果树应该具有较长的观赏期和一定的可观赏性,并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后期管理成本低以及较强的抗逆性等特点[3]。春季观花的杏、梨、李子、海棠、山楂和山丁子等均可在秋季观果赏果,有效增加了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和景观的持续性。观果树不仅可赏可食,还能招引各种鸟类,给乡村绿化增添生动活泼的气氛。但在重点观果区域或果树生产区域,需注意避免鸟类大量啄食果实带来的隐患。

2.6 观干树

观干树顾名思义就是枝干颜色、形态具有观赏价值的木本植物。吉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以致冬季漫长,叶片秋季凋零,晚春才展叶,因此更侧重于冬季观干树的景观应用。乔木类如白桦,树干挺拔、干白如雪,被誉为“森林中的美少女”。白桦喜光、耐寒、不耐荫,常与松、杨、蒙古栎等作为混交林或纯林。灌木类如红瑞木,春季展叶呈绿色,至秋季叶色鲜红,落叶后细长的枝干如珊瑚般鲜红艳丽,是吉林地区少有的观干植物。若以红瑞木作为白桦防护林的边缘绿带,红枝白干交相辉映,在寒冷荒凉的冬季,仿佛诠释出一份特有的热情景象。

2.7 防护林

乡村防护林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部分,其面积占比大,栽植树种数量多,生态效益巨大,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吸收有害气体、改善乡村环境风貌和防灾减灾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各地美丽乡村的总体规划中,可结合田间、路边、水域、农户庭院,及当地经济林、生产林等组合布局、合理规划,形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运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各个林片形成统一的整体,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树种的选择是乡村防护林建设的基础,防护树种的正确选择是防护林建设和林带效益正常发挥的关键。防护林树种宜选择生长稳定、抗性强的乡土树种,根据防护目的不同,配置混交林或专类林,其树种选择多为杨、柳、榆、槐、桦、槭、杉和松等。

2.8 地被植物

凡能覆盖地面的植物均称为地被植物。除草本植物外,木本植物中的矮小丛木、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木均能作为园林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对改善环境、防止尘土飞扬、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生长、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地面热辐射以及美化环境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2]。地被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其生态习性是否能适应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条件、土壤条件、空气湿度等。乡村大面积地被种植慎用人工草坪,可考虑白三叶等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地被植物代替人工草坪。另外,夏秋两季观花的宿根植物,如芍药、波斯菊、荷兰菊、蜀葵和萱草类等,均可作为地被植物与其他乔灌搭配组合,形成色彩的韵律和节奏感,突出乡土气息和当地特色。护坡地被可选用耐贫瘠、耐水淹、耐干旱、抗沙压、抗逆性强、抗病虫害和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目前紫穗槐是国内固坝护坡的理想材料,一次种植,永久防护。

3 绿化配置模式

美丽乡村的绿化建设模式即“点-线-面”的布局模式,农户庭院及公共广场绿化为“点”,乡村道路绿化为“线”,生产及防护林为“面”,以“线”连通“点”和“面”,构成乡村绿化网络。其中,道路绿化采用列植形式,以乔木搭配灌木及地被,打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景观。农户庭院及公共广场采用自然式散点配植形式,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具有生产价值的植物,打造体现当地乡土气息、村容村貌的景观效果。生產及防护林则以阵列形式为主,在满足生产防护目的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树种及配植模式,最终达到长期稳定的景观效果。

吉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为避免乡村冬季景观枯燥、单调,应适当增加常绿树、观干树的种植比例,常绿树及落叶树的比例也应避免千篇一律。在树种选择上应在不同的观景区域侧重选用不同的种类。

4 结语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正确有效地选择绿化树种,是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乡村绿化已逐步得到乡村基层组织的重视,但建设实施和后期维护仍需要村民不断提高意识,共同创造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 童美玲.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模式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7(18):59-60.

[2] 陈友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 彭月英.浅析观赏果树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2017(9):29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树种选择生态效益美丽乡村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