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时政热点助力高三复习备考的策略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为例

2020-11-18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事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政

湖北

时政热点用得恰当,可以成为承载学科内容、涵养学科素养的载体。下面笔者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为例,谈谈用时政热点推进一轮复习的策略。

一、精准性选择

时政热点纷繁复杂,要选出有代表性、有训练价值的热点,就需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高考试题在时政热点选用上的偏好、趋势,以此作为选择时政热点话题的依据。下表为近三年高考全国卷部分非选择题选用的时政材料。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在素材的选择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六大部署来选材;二是紧紧围绕新出台、新修订的重大法律法规、中国共产党的党内规章制度等来选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因此,非常契合高考全国卷非选择题选材的方向。故而巧妙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时政热点助力复习备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结构性解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是关于这一时政热点的一份重要素材。但是这份说明太长,不适合直接用做课堂教学素材,因此,笔者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结构性解读,提炼出的结构图如下:

这份结构图清晰的展现了民法典的内容、意义以及编纂过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知民法典。

三、议题式探究

仅仅将热点结构图呈现给学生,是达不到助力复习备考效果的。如果能够结合必备知识,巧妙提出学科任务,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建议等,则能达到利用时政热点活化知识、强化能力、提升素养的效果。

下面是笔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话题开展的议题式教学。

主议题: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

情境提示一: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在系统梳理总结有关民事法律的实践经验,提炼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则的基础上,对已经不适应现行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也就是要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学科任务一: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之间的关系。

任务总结:这是一个描述类子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上述情境提示,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小组长谈一谈本组讨论成果。

活动提示: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的扬弃,是在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变化发展实际,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的新规定。

情境提示二:2014 年10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编纂民法典确定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2017 年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 年10 月1 日起试行。2018 年8 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2019 年12 月23 日,“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2020 年5 月2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于5 月28 日表决通过。自2021 年1 月1 日起施行。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 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累计收到42.5 万人提出的102 万条意见和建议。还多次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专家的意见。各方面普遍认为,编纂民法典,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任务二: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合理性、重要性。

任务总结:这是一个论证类子议题,可从多角度对编纂民法典的合理性、重要性进行论证,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在课外广泛搜集资料,深入交流讨论后达成共识。课堂上则可让小组长展示本组探究成果。

活动提示:一是可从民法典的编纂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等视角论证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二是可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民主集中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地位职权等角度论证编纂过程的合理性;三是可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追求真理的过程、系统优化的方法、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多个角度论证编纂过程的合理性。

情境提示三: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称,要形成全民学习民法典的热潮,把民法典放在普法进程中,真正地把民法典落实好、实施好。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说,由于民法典既有新增的内容,也有填补和修改的内容,因此作为法典颁布之后,所有的法律人,特别是民事审判的法官队伍、从事法律服务的律师队伍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司法能力和职业能力,以便准确理解立法原意,力争做到公平公正,从而实现法典的立法初衷。

学科任务三:请就后期如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提出可行性建议。

任务总结:这是一个措施类子议题,可从执法、司法、普法等角度提出建议,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资料、访谈法律工作者等方式搜集资料,并对学生提出的可行性建议进行归纳展示。

活动提示:一是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活动;二是充分调动社区、村组、企业等开展普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是以学校教育为抓手,通过班会、板报、演讲等形式开展普法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普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对执法和司法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培训,以便准确理解立法原意,力争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四、题组式检测

通过议题式教学活动对时政热点进行深入探究后,能否将教学成果转化为解题能力,还需要通过系列试题进行检验。

【例1】(2018·全国Ⅰ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7 年9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

2017 年11 月,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首轮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共提出2 639 条修改意见;12 月,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同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同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2018 年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

结合材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参考答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广聚民智,形成修宪共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宪法修正案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解题分析】本题以宪法修改为背景,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学生可首先快速提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模型,然后解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最后结合材料,运用知识,完成任务,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快速提取知识模型(如下图)

第二步:准确解读材料

材料以时间为线索,层层递进,展示了宪法的修改过程。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党领导了宪法修改工作,二是党广泛征求人民意见,三是宪法修正案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第三步:结合材料运用知识组织答案

首先要明确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然后分析材料党领导了宪法修改工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党广泛征求人民意见,广聚民智、形成修宪共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宪法修正案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迁移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 年5 月28 日通过,自2021 年1 月1 日起施行。民法典正式施行后,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等将被替代。

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在系统梳理总结有关民事法律的实践经验,提炼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则的基础上,对已经不适应现行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方面否定了现行民事法律制度规范中与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因素,另一方面又肯定了民事法律制度规范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则,从而实现了对现行民事法律制度规范的完善和发展。

【解题分析】本题以民法典与现行民事法律制度规范之间的关系为背景,考查辩证否定观的知识。

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信息,从辩证否定的实质等角度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迁移训练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编纂民法典确定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

2017 年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 年10 月1 日起试行。2018 年8 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2019 年12 月23 日,“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2020 年5 月2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 年5 月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1 年1 月1 日起施行。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 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累计收到42.5 万人提出的102 万条意见和建议。还多次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专家的意见。各方面普遍认为,编纂民法典,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

【参考答案】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最鲜明的特征、最显著的优势。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领导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编纂过程中广聚民智、广集民意,做到了为人民立法,依靠人民立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民法典进行审议,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解题分析】本题以民法典编纂过程为背景,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等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说明立法过程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答案采取“总分”的结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事实进行解释、阐述即可。

综上所述,根据高考试题特点精准选择时政热点,结构性解读热点逻辑,议题式探究把握热点内含,题组式检测运用热点解决问题,四个环节紧密连接,从而实现了对时政热点的高效利用。

猜你喜欢

民事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政
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转换与解释、补正、确认和部分无效的关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我国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若干问题探析
时政要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活动掠影
民法总则规定的虚假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适用
网络虚拟财产民事法律保护的可行性研究
时政资讯
时政
时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