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要考点梳理

2020-11-18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体制

陕西

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无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国内的生产建设,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阐释了三个重要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三个制度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都被明确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于经济制度作为贯穿《经济生活》四大环节的重要线索,因而把握这三个制度是理解经济知识的关键,也是从经济角度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着眼点。

回顾近两年高考真题,经济制度一直是《经济生活》的重要考点。从考查内容来讲,主要考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尤其是国企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考查方式上,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随着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强调,可以预见,制度考查的方向将会加强,或将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能够为我国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但该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内容繁多,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厘清知识的脉络经纬,通过WWH 学习模式(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做HOW”)建立知识体系,如下图所示,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从宏观把握知识结构,又有助于学生从微观掌握知识的内在关系。

(1)核心考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

2018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平台。近几年,非公有制经济成为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都是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重要表现,全面系统地梳理非公有制经济知识可以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如上图所示,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从表现、地位、作用、政策等角度全方位理解。理解的重点首先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的误区是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作用的正确认识,据统计,民营企业贡献了50%的财政税收,60%的投资,70%的创新,80%的就业,因而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要有准确的把握,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使其平等的在市场中与公有制经济竞争。当然,也必须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问题,通过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核心考点: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对于该考点的复习应围绕国有经济的作用、改革的方式、宏观调控等知识进行。首先对于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要记住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次,对于改革的方式来说,国企改革的重要着眼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经济进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等方式激发国企的活力。再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使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激发国有经济活力。另外,也可以从国企发展的体制机制、财政税费等角度进行科学宏观调控,为国企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采用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该收入分配制度是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对应的基本经济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是否合理将会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对于分配制度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对于收入的分配方式如下图所示,对于分配方式的理解特别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但公有制经济中所得并不都是按劳分配,比如在公有制经济中转让专利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持股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②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并不一样,二者虽都是劳动所得,但劳动所在的所有制领域并不一样;③区分凭借土地所得收入,如果土地是自己经营所得属于集体经济中的劳动分配,即按劳分配,但如果土地使用权流转所得就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④区分劳动性收入和非劳动性收入,劳动性收入主要是耗费脑力体力劳动所得,可以是按劳分配,也可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而非劳动性收入是相对于劳动收入而言的。

其次是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这里重点需要把握两个核心考点:

(1)为什么要处理好收入分配公平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体现;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③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④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消费,扩大内需;⑤缩小差距(区域、城乡、行业等),实现共同富裕;⑥坚持协调、共享发展理念等。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呢?①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来讲,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因而根本措施就是要发展经济为公平提供物质保障;②从制度角度,就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供制度保障;③从初次分配角度,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④从再分配角度,完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机制,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分配制度作为选择题的高频考点,学生要注意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常见的初次分配有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企业上缴的税费,再分配有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的发展需要解决好资源的配置问题,资源的配置方式有计划和市场两种,但计划和市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被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之中,并且进一步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核心考点: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以及竞争机制实现的,如下图所示:

在价格发生变化时,根据供给法则,价格变动会对生产者产生导向作用,促使生产者通过调整规模增加盈利或者减少损失,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实现了资源的流入或者流出,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当然,由于生产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所以也必然会引起供给需求的变化。另外由于各个生产主体的经营效率不同,个别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要么通过技术和创新来增强竞争力,要么就会被淘汰,被迫出让占有的生产要素,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2)核心考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市场调节也会失灵,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危害社会等现象,这就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宏观调控的方式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于宏观调控的方式重点要掌握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包括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发展战略、经济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中,典型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这三项基本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将会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当然,这三项基本经济制度也是相互联系、互相承载的有机整体。在复习过程中,将其对比整合,有利于实现对我国经济较为宏观的把握,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通过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专题复习,也有助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

猜你喜欢

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体制
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执行力提升探析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试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给予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补助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两个健康”推动非公经济创新发展——大连“腾飞商苑”在厦门大学举办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