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祖安文化”看新媒体时代青年主流价值观的媒介引导

2020-11-17曹斌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媒介价值观

曹斌

摘 要 由于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漠视与顺从心理,以“祖安文化”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充斥着互联网环境,严重影响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据此,从媒介视角出发,提出三点策略建议:一是担起重任,新闻媒体勇当主力军;二是精选内容,讲好身边故事传递榜样力量;三是用好平台,创新方式增强传播效率。

关键词 价值观;媒介;祖安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6-0050-0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方式产生着颠覆性影响。互联网成为彰显个性的舞台,其衍生出的网络文化也随之流行。然而,网络暴力的滋生犹如互联网发展的附加产物,成为网络文化的毒瘤,危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价值观,诸如“祖安文化”之类的网络亚文化如不及时纠偏,极有可能对主流价值观产生影响。

1 “祖安文化”现象及其缘起

1.1 何为“祖安文化”

“祖安”一词源自某网络游戏中国服务器“祖安”大区,由于游戏的竞技性较强,一些游戏玩家会对对手的挑衅或者队友的失误心生怨气进而言语攻击,因为游戏对涉及人身攻击的“脏字”进行了屏蔽设置,一系列不带“脏字”的语言便蒙混过关、充斥其中。这些语言有着类似的特点,有网友给出了“以对方母亲为圆心、直系亲属为半径”脏话体系的总结,其粗俗程度令人发指。这一在游戏中产生的话语体系,经某些网站炒作,逐渐形成一种现象,被网友称为“祖安文化”,有学者将“祖安文化”的实质总结为以网络粗口为核心的青年亚文化[ 1 ]。

1.2 “祖安文化”的缘起

一种“文化”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面的,但归根结底源于社会群体的漠视与顺从心理。在此,从“祖安文化”的参与主体者与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首先,从参与者主体角度来看,“祖安文化”的参与主体起初多为某网络游戏玩家,因在网络世界中追求新奇特的心理,语出不善的表达宣泄,既满足了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又实现了现实世界无法满足的快感。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言语上的压制往往比游戏上的胜利更容易刺激神经,人们逐渐默许这种网络语言的存在,不带脏字的“口吐芬芳”甚至被认为是一门艺术。有人总结,骂你不是为了真骂你,而是“最极致的嘴臭中获得最高级的享受”[2]。其次,从外部环境角度来看,一方面,环境对于玩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极具开放性、娱乐性的互联网环境中,寻求共同语言、融入圈子文化的心理需求源自人们内心的渴望,容易出现“既然身处其中不能独善其身,不如选择随波逐流”的顺从心理。另一方面,对于互联网文明的监管存在一定难度,虽然已经对敏感字进行限制,但对“祖安语言”的界定方面仍存在问题。

2 “祖安文化”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广泛的受众群,在信息社会,互联网早已是展示多样文化元素的重要窗口。但“祖安文化”的出现,无论是在线上(虚拟环境)还是线下(现实环境),其负面影响都不应小视,甚至冲击着主流价值观。

线上,“祖安文化”毫无尊重可言的话语体系刺痛人心,谐音梗、藏头诗等方式看似诙谐幽默、颇有文采,实则粗俗不堪,是彻头彻尾的网络暴力,不应称之为一种文化。其所散播负面情绪无益于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产生“破窗效应”。

线下,目前“祖安文化”已渗透到校园。《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时看似在开玩笑,但口中的词“脏得令人震惊”。有的学生会追捧那些在网络上迅速敲击键盘,用“祖安语”回击对手的人,“电竞文曲星”“电竞钢琴师”的名头成为竞相模仿的对象,有些学生甚至自称“祖安男孩”“祖安女孩”。仍处于心理发展中的青少年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而人对事物的认识又基于其获取到的信息与人对这些信息做出的反馈[3]。在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中,无论是出于好奇而模仿还是因追逐流行而攀比,“祖安文化”的流行都不利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反而令青少年群体遭受恶俗文化的侵蚀。

3 媒介视角:正确引领,筑牢主流价值观阵地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体现了环境影响的重要性。青少年群体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帮助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来自家庭、校园、社会不同层面力量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家庭是启蒙教育的起点,需要家长的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校园是培育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坚持智育与德育并重,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浸润孩子的内心。而社会层面关注,覆盖面会更广、更深,在此以媒介视角提出新闻媒体如何正确引导主流价值观,打赢攻坚战,筑牢主阵地。

3.1 担起重任,新闻媒体勇当主力军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强调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觉悟”当作基本任务[4]。习近平总书记在论新闻舆论工作中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5]。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革,多元文化思想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下相互撞击,价值观的冲击难以避免。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把住“总开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中,新闻媒体要勇当主力军,冲上主阵地,面对“祖安文化”之类的亚文化冲击时,及时主动发声,传播主流价值观,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3.2 精选内容,讲好身边故事传递榜样力量

价值观孕育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青年一代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认同自信,新闻媒体的内容选择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关于如何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提出了四个“讲清楚”,给新闻宣传指明了方向。

新闻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首先,在内容选择上讲好故事,关注百姓身边的正能量,引起广泛共鸣,形成良性互动。我们曾树立了雷锋、张海迪这样激励着一代人的典型人物,今天,袁隆平、钟南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明星,他們的故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理应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其次,在话语体系上善讲故事,避免说教式的灌输。新闻媒体主流价值观的传递,需要进一步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要求,用真情实感打动人,用真凭实据说服人,增强报道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结合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理性分析,解决青少年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疑惑。

3.3 用好平台,创新方式增强传播效率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新媒体的开放性、共享性特征更为突出,新媒体背景下的青少年价值观培育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以某短视频平台上的某时政网站ID为例,凭借对不同时事热点问题的评述,吸引了500多万粉丝,被称为“广受年轻人心疼的时政网站”。在这个主要受众为青少年群体的短视频平台,该ID之所以备受青少年粉丝的关注,是因为其视频作品中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以及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表达方式,易于被年轻人接受。平台自带的弹幕与评论功能,则成为时评主播与青年观众们的互动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强调:人在哪,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应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因此,应继续着力开展媒体融合推进工作,全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6],发挥好新媒体的时空优势,有助于在特定群体内形成广泛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易艳刚.“祖安文化”与脏话狂欢[J].青年记者,2020(5):112.

[2]粗鄙暴戾失底线,脏话成了亚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蚀校园[EB/OL].[2020-07-16].https://mp.weixin. qq.com/s/WJgsgiA45P_7xX9oSgioGw.

[3]王思淼.智能传播背景下虚拟社会对青少年社会信任的影响及应对[J].新媒体研究,2020(11):80-81,95.

[4]段鹏.新媒体环境下党管媒体问题探析[J].現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5):26-31.

[5]江大伟.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5-29.

[6]崔林,陈昱君,林嵩.“互动”与“亲民”:融合发展背景下主流媒体电视新闻的语态变革——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9(11):22-28.

猜你喜欢

媒介价值观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我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