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下劳动种子 扎根泥土教育
——以开发“劳动育人”课程打造“一校一品”为例

2020-11-17铜陵市义安区太平老观小学罗桂兰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果蔬劳动育人

铜陵市义安区太平老观小学/ 罗桂兰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乌申斯基说:“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学生的劳动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只有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人人参与劳动实践的观念,才能使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基于此,老观小学结合乡村小学自身特点,开展“本土花卉”和“本土果蔬”的科技种植劳动实践,师生一起动手,让校园变花园、成果园,让育人实践在绿化、美化和净化中进行,打造乡村小学劳动育人的特色。

一、开发劳动课程,认识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劳”列入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处于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发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育人课程,对于有效实施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具有个性化的“一校一品”的学校办学特色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校属于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太平中心学校下辖的一所村级完小。2019 年义安区进行乡村教育布局调整,原老观学校和老兴小学合并成今天的“老观小学”,生源分布在五个行政村。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劳动意识淡、劳动能力弱。学校一直以培育学生劳动素养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和《语文》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格,引领学生以劳动为荣,做有德人,为学校“立德树人”奠定基础。

2014 年,我们专门对教学楼东、西的空隙及西围墙边的空地进行深翻,开设了两块种植基地:一块162平方米的“本土花卉”种植基地,种植本地常见又易种易活的花卉;一块195 平方米的“本土果蔬”种植基地,种植本地一些低成本的蔬菜和水果种苗。与此同时,我们在课程开发时也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开发德育课程,系统性设置教学内容,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开设学校版和家庭版劳动实践,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尊重劳动人民,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开展种植实践活动,是我校探索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劳动之美,从而提高道德素养。

二、实施劳动课程,构建劳动教育的有效机制

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紧紧围绕劳动育人的主线,以理念生根、文化落地为着力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习劳动知识、积极参加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总体步骤是“课程教学—劳动教育—实践育人”。

1.挖主题,让劳动实践趣味化

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课程活动,有“小白菜那点活”“修枝·理发”“枇杷熟了,我们忙了”“摘桃子,分果果”“拔萝卜 你我他”“我学会了制作桂花茶”“南瓜花要授粉”等。课程内容以季节性活动命名主题,提出的主题既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又合乎学校的培养目标,形成螺旋上升的培养序列,逐步形成劳动育人课程建设的主体框架。

2.分年级,让劳动内容层次化

劳动课程的安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划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室外劳动两个班级同时进行,由两位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任课教师是各班的具体责任人,跟班老师配合工作。学校要求,实地劳动必须加强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由学生亲手种植到收获,再让学生亲自品尝,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家园的情感。

(1)学校版课表

备注:1.分班进行不同的劳动内容;2.注意劳动安全;3.收集劳动资料;4.分层布置作业

(2) 家庭版课表

备注:1.要反馈劳动落实情况,提供学生参加劳动的图片,家长评价;2.班主任要把学生劳动图片放在班级群里展示,分享成果

3.拟方案,让劳动课程体系化

为确保市、区级“绿色学校”的绿色成果,学校在利用校园内有限的空地开设两块专属的种植基地外,还制定了多项配套活动方案:2016 年2 月,老观小学制定了《“本土花卉”科技种植实践活动方案》,2017 年又制定了《“本土果蔬”科技种植实践活动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师生一起动手,开展科技种植劳动教育活动,旨在让校园更加美丽,使学生更加勤劳。

之后,我校把开展“本土花卉”“本土果蔬”科技种植实践活动视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实现劳动教育始终着眼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总目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以制度为纲,坚持课内外渗透,形成了一定的活动实施体系,为科技种植实践活动和劳动育人提供了理念基石。

以学生在校园里看得见、经历过、感受到的劳动成果为主要素材,通过实践基地大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校“本土花卉”“本土果蔬”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例如,给每一种植物制作、佩挂“名片”牌,包括植物名称、主要特征、作用或药用等,让所有的名片“活”起来,老师在花园和果蔬园里担任义务“解说员”,带给学生直观的认识,获取第一手学习资料;老师还带领学生们在蔬菜地里夹种水果树,由“本土蔬菜”提升到“本土果蔬”,让学生充分认识植物的种植与收获、生长与发展。

4.搭平台,让实践能力创新化

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季节的主题内容,不局限于已有经验,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既重视劳动过程,还不忘课后提升,填写教学反思表,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他们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另外,在劳动育人方面,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创新拓展工作。如今,学校科技种植劳动基地,除栽种58种“本土花卉”和34 种“本土果蔬”外,还进行了创意种植展示比赛,每年“六一”儿童节评比一次。例如:干辣椒串串、洗碗丝瓜瓤、桂花茶、树叶贴画、小葫芦等,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摆放在各个班级和活动室。另外,由高年级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作画的主题墙也栩栩如生,“三讲三爱”的文字内容,被一幅幅生动的儿童画解读得惟妙惟肖……劳动育人课程的开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能力的展示平台,还增进了班级之间的友谊,形成特色互补,学生的劳动素养不断提高。

三、实践劳动育人,收获劳动教育的人生价值

学校以“实践育人”为依托建设德育课程,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德行笃厚,为学生浸染成长的劳动底色,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全校师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人人爱劳动,处处见和谐,《劳动最光荣》唱响校园内外。

1.以劳促智,种植实践活动在收获

2017 年,我校六年级李全悦和徐慧同学的《“本土花卉”科技种植实践活动》作品,在铜陵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荣获“科技实践活动类”比赛二等奖。接着,2019 年,601 班俞露洁和501 班张丹青同学的《“本土蔬菜”科技种植实践活动》作品,在铜陵市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荣获“科技实践活动类”比赛三等奖。

观察木棉花虫害

2.以劳树德,实践育人课程在前进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实践育人”造就了一批优秀学生和教师。有市级“铜都好少年”丁慧、“十佳少先队员”汪佳佳、“优秀少先队员”李全悦,“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俞露洁等15 名同学,还有“乡村最美学生”江倩和省第五届“少代会代表”汪菁玉;教师罗桂兰获“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马方才获“中国好人”和市级“道德模范”称号……

3.以劳筑梦,乡村特色学校在发展

我们在育人的课程中且思且行,把握好育人的最佳时间,优化劳动教学方法,实践教育的美好思想,成就每位师生的梦想。学校先后被授予铜陵市首届“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市“绿色学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读一本好书“优秀组织单位”……

开发育人课程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秉承“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创新学校德育工作途径,播下劳动种子,扎根泥土教育,让劳动实践教育在校园生根、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果蔬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奇思妙想的果蔬们
清洗果蔬农残 你做对了吗
这些果蔬能保护呼吸道
热爱劳动
切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