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研究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2020-11-1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译员沙龙口译

朱 婷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 150001)

英语口译是目前英语专业本科生及翻译硕士(MTI)的必修课程,很多学校也面对全校学生相继开设英语口译的选修课,口译课程作为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然而,现阶段的口译课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课堂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平均能在课上发言练习的机会很少;课堂学生口译水平差距较大,任课教师往往需要照顾学生的平均水平,练习难度较低;课堂练习以听音频,学生对着耳麦翻译为主,甚至存在以单句翻译的形式练习口译,或将口译练习变为视译练习,没有口译任务的真实感。

口译沙龙的模式如果利用得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口译课堂的问题。“沙龙”即为法语“Salon”一词的音译,该词于17世纪在法国出现。蒋凤霞(2015)提出口译沙龙的目的是让一群即将从事口译工作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模拟口译过程,然后对口译过程、口译效果和口译员状态进行评价和讨论[1]。笔者认,为口译沙龙即是课下的、在口译专业教师的组织下定期召开的,由对口译感兴趣的学生自愿参加的交流活动。口译沙龙的类型分为传统型口译沙龙及口译工作坊模式下的口译沙龙,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来初步探讨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的适切性和优越性,并以科学化、合理化为原则,以产出导向和交际教学为方法拟订了为期十周的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开展计划,以期为口译教学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传统型口译沙龙与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的对比分析

(一)传统型口译沙龙及其形式

传统口译沙龙大多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参与的形式,组织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统一练习,教师提前准备好学习材料,播放录音后由学生翻译,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

此种训练方式缺乏针对性,即无法给学生一对一的口译练习建议和口译技巧。其次,练习形式较单一,学生缺乏参与感且容易受挫,难以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

(二)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及其过程

“工作坊”,即“workshop”,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领域。谭祎哲(2015)指出,工作坊便是由多人参与的小型组织,所有参与者就某一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共同协商、讨论和分析并研究和提出解决方案。为有效地探讨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组织中的所有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被有机地整合起来[2]29。李明(2010)认为,翻译工作坊就是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3]。笔者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口译工作坊即是一群热爱口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模拟及再现口译工作中的真实情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译者贡献自己的口译输出,并相互切磋、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以期提高学生译者的口译能力及综合能力。

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即以工作坊模式为主要练习形式,以提升学习者口译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真实情景的创建和小组协作为主要特色的口译沙龙,其过程可包含译前准备、译中练习及译后总结三个阶段。

译前准备:口译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可适当参考学校的专业特色,提前设定每期的沙龙主题,根据主题设定沙龙开展形式,在此基础上分配学生角色,学生在了解自己角色和相关主题信息之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资料、储备词汇、准备发言内容。

译中练习:学校翻译类社团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提前来到会议室布置现场环境,尽可能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情景模拟及口译练习,并且全过程要录像及录音。

译后总结:有声思维法(think-aloud protocols,简称 TAPS)是源于认知心理学的内省法。Shlesinger(2000)提出在口译领域一般采取的是译员在口译任务完全结束之后进行口头报告即“一般反省法”[4]。口译任务结束后,首先由译员总结自己的表现,既分析自己满意的地方,也指出自己翻译不当或省译、漏译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全体学生观看视频或听音频查找到这些地方后暂停播放,师生共同探讨此处的处理得当或不当的原因;其次,学生之间互相点评,指出问题并提出优点,彼此交流心得体会;最后由教师对参与本次口译沙龙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对于每名同学表现较好的地方,不吝啬称赞和鼓励,与此同时,分析每名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练习方法及建议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结伴练习或依靠录音回听的方法独自练习以克服存在的问题。

(三)传统型口译沙龙与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的对比分析

表1 传统型口译沙龙与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对比

如表1所示,传统型口译沙龙与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的具体区别如下所述:

第一,学生及学生人数方面。传统型口译沙龙主要针对的是对口译感兴趣的,口译水平相对较高的少部分学生,很难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工作坊模式的口译沙龙能够依据不同的情境,赋予更多的学生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能力扮演最适合自己的角色,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调动和维持,因此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共同进步。

第二,时间分配方面。传统型口译沙龙练习时间较固定,因此会存在某些学生由于时间冲突不能坚持参与的问题,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需要提前协调参与者的时间,因此灵活性更强,活动完整度更高。

第三,学习材料及师生角色。传统型口译沙龙练习以教师为主导者,教师准备全部练习材料,学生只需负责翻译,因此主要锻炼的是口译能力。而工作坊模式的口译沙龙中教师作为指引者,进行任务的布置,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和指导,学生是整个训练过程中的核心,坚持以合作为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分组协作、自主安排和实施口译任务,解决任务中的各种困难,为其日后独立从事口译活动打下基础。

第四,学习情境设置及交流讨论。传统型口译沙龙由于学生碍于对自身口译能力的不自信等因素,往往不愿意给其他学生尤其是口译水平高于自己的学生提意见。工作坊模式下的口译沙龙活动,在创设的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中(如演讲、辩论、主持、商务会谈等),学生参与不同的角色,代入感更强,更容易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五,培养目标及学生能力提升。传统型口译沙龙因其练习形式为教师准备全部练习材料,学生只需负责翻译,所以其培养目标在于传授学生口译技巧,单方面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工作坊模式的口译沙龙需要学生参与独立查阅资料、小组共同学习、点评其他同学等环节,在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基础上,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和鉴赏能力、独立查阅文献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开展计划及注意事项

(一)开展原则

第一,教学目标科学化,教学内容合理化。谭祎哲(2015)指出,MTI口译工作坊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训练和实践提高口译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日后其独立从事口译活动、参与口译项目和承接口译任务打下基础[2]30。因此,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的开展则需建立在科学化、合理化的基础上,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循序渐进,既要符合口译思维过程特点,又要符合认知技能提高规律。教学内容上则需注重丰富性即主题涵盖面广、难易度适中、效度强即材料对能力提高的有效性高的三个原则。

第二,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依据,以真实情境创设为训练背景。薛韪禾(2018)指出,口译训练应该着重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反客为主,在与实际相符的交际环境中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5]。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以市场需求为参照设置了不同的情境形成内容主线,每个情景都以真实的口译场景作为背景,学生沉浸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口译练习,会更加有真实感、紧迫感和自我认同感,这对于学生交际表达能力和口译实战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产出导向法”(POA),理论内涵与“学用结合”原则。王艳(2018)指出,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以培养“学以致用”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达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与一体化[6]。因此,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突出强调“学用结合”原则,既通过学生的语言产出来激发学习热情,也通过学生的口译综合运用来达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的人文性目标。

(二)开展计划表

如下页表2所示,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开展计划如下:

第一周重点培养学生的公共演讲能力。公共演讲能力是译员同时也是英语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而礼仪祝词情境为发言人及译员提供了一个可以锻炼公共演讲能力的机会。教师可在译前确定礼仪祝词的场合,并与学生商定他们需要扮演的发言嘉宾的身份及发言注意事项,以辅助学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周至第三周着重培养学生的意义解析与传递能力。能听懂发言人的意思(言内及言外)、理清发言人的逻辑并将其尽可能准确且完整地传递给听众是译员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但同时也是需要大量练习才能达到或接近达到的能力。口译沙龙计划设定两周的时间来锻炼这一能力。第二周情境设置为旅游观光,旅游观光陪同是涉外陪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译员要能够听懂并传递导游的景点介绍的关键信息,具有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在此情境下,学生可扮演中文导游/英文导游、外国游客/中国游客及译员。译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与学生商讨并确定参观景点,教师应指导导游及译员做好前期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第三周情境设置为文化主题论坛,论坛可采取嘉宾一英一中的形式在译员的帮助下展开双语对话。

第四周至第五周的训练重点是记忆力训练。在学生译员具有一定意义解析能力的基础上,要想做到准确且完整地传递信息,需要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即记忆力,而口译现场大多数需要的是短时记忆能力。两周的情景设置为体育主题采访及娱乐名人访谈的原因在于在这两种真实的口译工作场合下,译员不能使用笔记辅助翻译,而是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大脑记忆。因此,口译沙龙还原及再现这两种情境来训练学生译员的记忆力。

第六周至第八周将进入笔记练习。在此之前不建议学生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使用笔记,因为学生译员初入口译时往往过度依赖自己的笔记,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记忆功能,在熟练适应大脑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学习记笔记,笔记辅助大脑记忆的练习机制会更有利于学生译员的成长。笔记练习同时是一个不断积累、需要长时间练习的过程,因此口译沙龙设置用至少三周的时间重点练习记笔记。会展活动、商务会谈及环境保护座谈会这三种情境信息量较大,且对信息准确度要求较高,适合开展笔记练习。

第九周至第十周练习的重点在于数字口译。准确、快速翻译数字的能力一直是口译初学者的难题,因此笔者将第九周至第十周的重点放在此能力的培养上。情境设置为友好城市洽谈及世界经济圆桌论坛,因为这两种情境下,城市大小、人口、面积、各国经济总量、各项经济指标等数字出现频率较多,更有利于对于数字的突击训练。

表2 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开展计划表

(三)注意事项

1.译前准备注意事项

角色分配情况。蔡小红(2008)研究了互动式口译教学模式并指出“学生应成为学习与训练的主体”,学生角色分配要注意有效性与合理性相统一[7]。笔者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自身教学经验将口译沙龙的角色总结为“一线译员”“旁观译员”及“观众”三类。“一线译员”在口译沙龙中承担译员角色,在沙龙创始阶段可以以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等具有一定口译基础的学生为主,“一线译员”每次译前需要阅读相关资料,储备及记录相关专业词汇;“旁观译员”每次译前参与情境下的角色分配,准备自己的发言,译中履行自己的职责,译后积极参与讨论献言献策;“观众”由对口译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不参与角色分配,但可参与译后总结环节,从观众角度提出意见。“一线译员”“旁观译员”及“观众”这三类角色可以转换。

口译沙龙对人数应该是有控制的。如果人数过多将会无法实现每个人的积极参与,笔者认为,“一线译员”及“旁观译员”总计10人以内最佳。在口译沙龙形成一定规模,定期开展之后,可以尝试邀请同城其他学校对口译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其中,笔者相信跨校际的交流定会为沙龙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口译素材的选择。工作坊模式下的口译沙龙,“旁观译员”准备的发言应该尽量满足学术性较低、生活情境较强、较实用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引导“旁观译员”不能在发言的时候读稿,尤其是在练习初期,因为读稿很容易造成发言人语速过快甚至忘记停顿,给译员带来过大压力,不利于口译练习。“旁观译员”的发言大纲建议提前发给老师,如此可以获得反馈,便于修改。

2.译中练习注意事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口译沙龙尽管是实践为主的练习方法,但是也应该有理论的依据,尤其是对于没有参加过正规口译课堂的学生而言,理论学习不可忽视。此处建议采取翻转课堂的方法,由指导教师提前分享技巧类视频或PPT,学生课下独立或小组共同完成理论学习部分,每次沙龙开始或结束时留出10分钟左右时间作为答疑环节,探讨学习内容中的疑难地方。

突发状况处理。口译沙龙当天如若出现“一线译员”因事无法到场的情况,应及时调整角色分配,可由其他“一线译员”替代,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口译环境下也可能出现的临时救场情况,在短时间内要快速进行会前准备。如若出现“旁观译员”无法出席的情况,应该指导其尽快联系其他学生代替自己的角色,将准备好的材料提前交给替代者。有些时候突发状况无法避免,教师应具有面对突发状况快速反应的能力。

3.译后总结注意事项

定期对整体活动流程的总结。口译工作坊模式下的口译沙龙在进行的过程中应该定期对学生采用口头采访或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口译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情况以及口译沙龙的模拟真实性及效果,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口译沙龙。

三、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一)对传统口译课堂形式的补充

工作坊的训练模式与传统课堂练习模式相比,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训练机会,使学生能感知口译,了解如何准备一场口译实践活动。口译教师可在传统授课形式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工作坊练习模式,传统模式下教师可讲述并带领学生练习口译技巧,在工作坊模式下指导学生运用口译技巧完成模拟口译任务。工作坊模式的引入让更多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发言及参与的机会,可缓解课堂人数较多,学生平均发言机会较少的困境。

(二)练习材料多样化,学习难度个性化

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准备口译练习材料多以课文资源为主,练习材料单一,情境相对较正式;口译工作坊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收集、整理适合的材料作为发言稿,情境更丰富,主题更多样,练习材料更多样。因此,将传统模式与工作坊模式相结合可增加练习材料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自主设定准备材料的难度,因此可以实现学习难度的个性化,如此更有利于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口译兴趣及水平。

(三)提高学生口译学习的兴趣及综合素质

传统授课模式下,授课材料单一,练习方式单一,学生水平差距较大,不利于学生口译兴趣的形成及维持。工作坊模式的口译沙龙有不同的情境,赋予学生不同的身份,浸入式体验模式有利于学生口译学习的兴趣的形成及保持,而兴趣是激发学生口译练习的最强劲动力之一。口译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增强口译课堂的趣味性。译前词汇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有助于锻炼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信息输出的能力。团队合作完成每一项活动,生生互评及课后配对练习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锻炼。

(四)创建真实情境,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传统口译课堂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戴耳麦对着电脑或假想听众翻译的练习方式缺乏口译活动的真实性,不利于学生真实口译水平的提高。工作坊模式下的口译沙龙模拟真实口译工作情境以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及综合素质。口译课堂也可以创建真实情境,加入工作坊模式的练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模拟和真实依然存在差距,在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练习,具有了一定的口译能力之后,口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参与力所能及的真实的口译实践活动,积累口译实战经验,锻炼口译实战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

本文通过与传统型口译练习模式的口译沙龙的对比分析,得出工作坊模式的口译沙龙灵活性更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调动和维持,在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基础上,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和鉴赏能力、独立查阅文献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本文以教学目标科学化、教学内容合理化为原则,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依据,以“产出导向法”(POA)理论内涵和“学用结合”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的十周开展计划以及译前、译中及译后的注意事项。同时,本文思考并探究了工作坊模式口译沙龙对口译教学的如下启示:工作坊模式的口译练习模式是对口译传统课堂形式的补充;课堂练习材料应该多样化、学习难度应该个性化;口译课堂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口译学习的兴趣及综合素质;口译教学应尽可能创建真实情境,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

在工作坊模式的口译沙龙实施过程中,笔者下一步会通过对学生的访谈、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口译沙龙的具体反馈,更加客观地了解工作坊模式下的口译沙龙对学生哪些具体能力提升效果更好,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以做进一步调整。

猜你喜欢

译员沙龙口译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MS·CHIC美发沙龙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