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图书馆

2020-11-17

黑龙江史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印刷书籍意大利

王 俊

(武汉文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345)

西方图书馆发展史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世界各国学术界都颇为重视。从专业的图书馆角度出发,很多图书馆学家已经对其作出了完整的研究。而从历史学角度出发,以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文化史为例,很多著作中都用不大的篇幅提到了书籍发展史和图书馆史,如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提及了古代著作、手抄本和印刷术等图书馆相关问题。本文旨在以历史学的角度将图书馆史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相结合,阐述图书及图书馆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图书历史

(一)早期的意大利图书馆

通过考古发现的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古代图书馆,是公元前七世纪由亚述国王巴尼拔主张在尼尼微建立起来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之所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是根据现代图书馆的成馆规则,巴尼拔图书馆不仅在图书馆建筑设计方面脱离了以往的依附性和不正规性,同时馆内所藏的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泥版文书按不同的主题排列,刻有主题标记,编有目录;对时间跨度较大的泥版文书还做一些简要的记录,有的还摘录书中的重要部分。这所图书馆对推进当时的学术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国家图书馆的雏形。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学者和作家开始逐渐拥有私人图书馆,其中以亚里士多德的私人图书馆最负盛名,在他逝世后的几百年里,他的馆藏图书仍旧发挥了作用。

随着文明的演进和宗教的萌生,又相继出现了大学图书馆和修道院图书馆等多种形式的图书馆。到了中世纪早期,修道院变成了主要的文化中心,意大利以修道院图书馆为主,馆藏图书也主要是与基督教相关的记载。获取这些图书的主要途径是依靠捐赠、购买或现场抄写。购买在12 世纪还不是很常见,因为当时还没有专业抄写员这一种职业,也没有比较普遍的图书交易市场。修道院的修士成为了抄书员的先锋,他们认识到抄书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劳动,他们认为抄出的每一行字都意味着一项原罪获得了上帝的宽恕。修道院还专门设立文书房以供修士们抄书,可见当时的图书馆不仅是收藏图书的地方,同时也是生产图书的地方。

手抄书籍是一件乏味单调的事情,抄写速度缓慢,成书周期长,羊皮纸、墨水、颜料、装帧的材料都需要资金的消耗,因此手抄本是非常昂贵的。要让修士们长久从事抄写工作很难,雇佣抄写员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渐渐地衍生出了抄写员这一职业。在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社会,随着城市居民识字率的提高和大学的出现,书籍需求不断增长,促使一些较大规模的书籍作坊的出现。到十五世纪,意大利的手抄书籍生产已实现商业化和正规化,书籍生产掌握在“手稿商”的手中,他们往往兼生产和销售于一身。不过,在15 世纪的意大利,虽然手抄书籍逐渐向规模化发展,但书籍的产量仍旧十分有限,抄书消耗大量人工和时间,书写在昂贵的羊皮纸上,配有色泽鲜艳、绘工精美的手绘插图,使手抄本价格异常昂贵。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少数人才有能力消费手抄书籍,从而大大制约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不过,这一切都将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而出现革命性的转变。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随着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的发明,隋代产生了雕版印刷术,到了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这项先进的技术经由新疆传到波斯、埃及,再传入欧洲。公元1450 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受到它的启示,使用铅等金属的合金制成了活字版,用油墨印刷,为现代的金属活字印刷奠定了基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无疑是人类文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在它发明之前的近两千年里,书籍的保管和书籍的生产一直缠绕在一起,它的出现,把图书的管理和图书的生产彻底地分割开来,形成了两种专门的行业:图书馆事业和图书出版事业。印刷术的推广加之造纸术也于十三世纪传入意大利,廉价的印刷书籍得以大批量的生产出版,书籍的数量在1450 年迅速增加,截至1500 年,欧洲已有约250 个城市拥有印刷机构。但印刷书籍并不是一开始就受到欢迎的,“因为人们十分注意用书籍外观的美丽来表示对于它的内容的重视,所以印本书籍的突然出现最初不受欢迎就是一件可理解的事情了。”随后不久,书籍的内容慢慢战胜了华丽的外观,普通阶级的市民也能购买到价格便宜的书籍,图书馆的藏书量迅速地飙升,馆藏达到几百万甚至一千万的大型图书馆随之出现。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出版业在科西莫一世的大力支持下也获得了很大发展,成为了继威尼斯、罗马的意大利第三大出版中心。印刷所和出版社的数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衡量城市文化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印刷术使书籍从只属于少数人的奢侈品走到了任何一个想要阅读的普通人身边,推动世界文明向前发展。

(二)印刷书籍对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

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发明和推广,大大改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印刷书籍给文学插上了一双翅膀,迅速地把人文主义的种子播撒开来,并且处处生根开出花朵。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无疑推动了文艺复兴高潮的来临。印刷书籍使学术思想的传播范围迅速扩大,内涵也不断加深,思想交流变得非常便利。中世纪的大学教师再也不用因为书籍昂贵又稀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教本,学生拥有自己的教科书,这就培养大批的饱读诗书的学者,为以后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奠定了基础。印刷书籍在欧洲范围内的流传,是推动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运动变成欧洲性的学术文化运动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印刷书籍不仅推广了学术知识,还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艺术思想和形式的外传,尤其是在建筑学方面,1500 年以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著作大多都被刊印出版,并且配有精美插图,其中以古罗马作家维特鲁威的《建筑十论》刊印最多。这些理论著作和建筑插图帮助意大利以外的读者掌握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和精髓,意大利闪耀独特光辉的艺术形式,通过印刷术和书籍被欧洲所了解和接受,印刷书籍毫无疑问地成为波及全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媒介。

二、私家图书馆的建立——以美第奇家族为例

柯西莫·德·美第奇被称为“老柯西莫”或“国父”,马基雅维里认为老柯西莫“具有天赋出众的智虑明达”,而老柯西莫的孙子“豪华者”洛伦佐·德·美第奇在财富、权威、人品方面更胜一筹。但相对于这对祖孙的政治统治才能,人们似乎对他们在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艺术方面作出的贡献更加给予肯定和赞扬。他们是人文主义的热心倡导者,布克哈特说“我们将看到这种魅力系于他们的政治才能者少,而系于他们是时代的文化领袖者多。”老柯西莫是学者的朋友和保护人。洛伦佐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精品鉴赏家和文学家的保护人。靠他们的赠与生活的人文主义者不计其数。老科西莫精通拉丁文,并略懂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和希腊文,这使他成为一名政治家的同时也是一名学者。他鼎力支持人文主义者的事业,因为他们反封建反神学的观点有助于巩固新兴资产阶级、美第奇家族的统治地位。他是一位十分狂热的手抄本书籍的搜集者。在那个一本内容珍贵的手抄书籍甚至可以换得一座庄园的时代,美第奇家族殷实的家底使老科西莫可以购买很多他想要的书籍,他派遣大批购书员前往世界各地花重金收集书籍。老科西莫对学者无私的赞助也为他赢得了书籍,著名学者尼科里就希望在死后将自己的1430 本藏书供给公众使用。老科西莫将这些捐赠图书连同自己的珍藏放在佛罗伦萨的圣马可修道院,成立了著名的圣马可图书馆,也称美第奇家族图书馆。图书馆的藏书允许有限的人使用,并且只可阅读,不能外借。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具有公共性质的图书馆之一,相较于现代的公共图书馆,它的开放性还很差,但它打破了中世纪图书馆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是老科西莫的一个创举。

在图书馆发展史上出现这一现象,同其他上层建筑的变化现象一样,预示着封建主义即将灭亡,资本主义时代马上来临。老科西莫还意识到“柏拉图哲学是古代思想界最美丽的花朵”,他在听人朗读柏拉图的《对话篇》中安详地与世长辞。他的孙子洛伦佐也统治了佛罗伦萨很久,是一个手腕灵活的政治家。他生活的时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高潮阶段,他的逝世也意味着佛罗伦萨黄金时代的结束。随着他的逝世,他竭力维持的意大利城邦之间的和平也土崩瓦解。马基雅维里在他的《佛罗伦萨史》里,深刻地哀悼洛伦佐的死,他说“在洛伦佐死后不久,罪恶之树就开始发芽,不久就毁坏了意大利并使之长期颓败荒芜。”由此可见洛伦佐是一个多么受人尊敬的统治者。他本人又是一个诗人、文艺倡导者,进行了广泛的保护文学艺术的活动。他跟他的祖父一样酷爱收集拉丁文、希腊文的手抄本。他继承并扩展了他祖父的志业,在圣洛伦佐教堂建立了一座图书馆,称为洛伦佐图书馆。到了1405 年它的藏书量已经达到1017 册。在1571 年这个图书馆的藏书总量已达3000 种书籍和手稿,并且开始向公众开放。图书馆的馆舍和装饰都是由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建造的。洛伦佐图书馆欢迎学者到图书馆阅读手抄本,甚至允许其他藏书家到图书馆内抄写珍贵的书籍。馆藏大约有一半是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著作。洛伦佐·美第奇是最先允许把印刷本放置在书架的藏书家之一,这在印刷本被认为是伪造书籍,是对古典文化的亵渎的时期,他的做法体现了他在文化领域的先进性。截至1976年,他的藏书量为54724 册,10722 份手稿和4389种摇篮刊本。直到现在,洛伦佐图书馆仍以它独特的馆藏为广大读者服务。

总之,古典著作的增加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功很重要,印刷术不单是一种文化传播工具,更是使读者创造性地接受知识、产生新观点的手段,图书馆作为这一过程中重要的媒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阅读某种思想观念取代了以往的道听途说,使读者更容易保持超然和批判的态度。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生发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单向地接受知识已不能满足日益繁盛的文化需求,人们通过自身阅读创造知识来满足自己。图书馆的繁荣更加促进了这一文化现象,将文艺复兴的根基打得更加牢固,使它影响深远。而在文艺复兴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人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自美第奇家族的公共图书馆向部分市民开放以来,图书馆作为城市的一个标志性的公共建筑,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杠杆,无论是意大利的私人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在文艺复兴时期获得了新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文明的演进和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在先人的基础上,我们才慢慢地拥有了如今完备的图书馆体系。图书馆是人类记忆的工具,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基地,是文化交流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实体图书馆将逐渐被实体与数字相结合的新型图书馆所取代,但回顾历史,纸质书籍与实体图书馆光芒依然。

猜你喜欢

印刷书籍意大利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超级印刷机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绿色印刷
绿色印刷
意大利
前人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