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人方志馆的处境和前景
——以鸿鹄方志馆为例

2020-11-17张海成

黑龙江史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志书方志资料

张海成

(鸿鹄方志馆 河南 长葛 461500)

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度里,一本印数仅仅才几千册的志书绝对属于稀缺资源,再加上绝大部分的首轮志书都出版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品相上乘的一版一印早已踪迹难觅。

物以稀为贵。一向嗅觉灵敏的各路藏家和众多的志书爱好者很早就已经开始对首轮志进行抢救性搜集、收藏。山西省的连利冬先生早在1986 年就开始收集各种志书,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风雨无阻,现在已经收藏到各种志书3000 余种一万多册;山东省的高玉森先生同样是几十年痴心不改,现在已经收藏志书达12000 多册;湖南省税务局退休干部彭秉权先生长期坚持志书收藏,现在收藏量也达万余册;山西省的李建国先生十多年坚持志书收藏,现在藏书达5000 多册。至于全国各地收藏量在千余册左右的藏家究竟有多少,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

现在私人收藏方志的人士已经很多,但开设私人方志馆还寥若晨星。做成什么样子才可以叫私人方志馆?私人方志馆能够在各地史志办获得什么帮助或支持?需不需要注册?起什么名字有没有人管?私人方志馆可不可以搞有偿服务?个人能不能参加史志办的相关业务培训?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了私人方志馆的尴尬。

尴尬归尴尬,优势和前途依然显而易见!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太恰当;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也不合适;还是相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吧!个人收藏志书也好,个人创建私人方志馆也好,短时间内虽不至于“风生水起”,但假以时日必将“气象万千”!只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寻求突破,令人刮目相看将为时不远。

一、不必和官办方志馆盲目攀比藏书册数

要始终围绕着地情文献收藏研究中心办馆,办出特色,办成唯一,力求风景这边独好。私人方志馆在志书收藏上要力主首先收齐本省的县市区首轮二轮志书,这些图书虽然价高难寻觅,但毕竟规模不大,一本一本收集,一步一步慢慢来,全部收齐的实际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意义重大!其次是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广泛搜集、收藏所有与本行政区域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本县市区的统计年鉴、大事记、各部门专业志、乡镇村志、企业志、家谱、全套的当地报刊资料、本地人出版的各种书籍、各种版本的旧志、地名志、民俗志等等,应收尽收。鸿鹄方志馆在集中精力收藏以上文献资料的同时,还收藏了我国知名文史哲杂志《新华文摘》大全套、文化遗产方面的知名杂志《中华遗产》大全套和将近一千种诸如《红旗》《十月》《当代》《收获》《诗刊》之类的知名杂志创刊号,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文史爱好者查阅资料。该馆还特意购藏了文白对照的《资治通鉴》《史记》以及《大师经典系列》《诸子百家》《毛泽东读书笔记》《中华传世精品珍藏文库》《四书五经》《唐宋八大家》《说文解字》《资政类纂》和《古文字类编》等辅助性资料性读物,以便查阅者与志书相互比对、相互印证。该馆注重地方文献资料的收藏。谢伏瞻同志曾经说过,方志馆要围绕建成地情展示中心、地情文献收藏中心、数字地情服务中心、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等时代定位,夯实发展根基,强化办馆特色,挖掘馆藏资源,推动学术研究,积极打造方志馆的文化品牌。地方文献资料应该是私人方志馆收藏的核心,特别是如家谱、姓氏溯源、民俗资料、庙会资料、古祠堂古碑帖资料、古建筑古树木资料、民间著述资料、民间艺人资料、民间重大事件资料、民办机构资料、民间工坊资料等等,特别珍贵,读者的需求特别强烈。目前该馆的各项资料搜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以及达道义、章法戒、通古今、表功勋、旌贤能的积极作用。

二、努力成为读者“可亲的朋友”

社会飞速变革的时代,人人看上去都忙忙碌碌,但一时又找不到可以深度交流又能让人解压和缓解疲劳的人,这时候需要什么?一个去处,一个可以自己安静地待一会儿的去处。私人方志馆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北上广深等地都有24 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很多白领甚至就在那里过夜。这就给私人方志馆带来一个启发。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句话,很喜欢这种朋友,有事就联系,没事不打扰,这种关系不需要维持,但是很铁。私人方志馆就要努力成为读者的这样这一种朋友,不必追求有多大的房子,不必追求有多好的地段,需要刻意打扮的唯有环境、唯有氛围、唯有那种让人宾至如归的轻松自如。当你孤独寂寞,左思右想,实在觉得没什么地方可去的时候,就来私人方志馆,进门第一眼你就可以看到让你觉得非常熟悉、非常亲切却又好久都没有看到过的“老朋友”。志书大都比较厚实,一般的方志馆又不像酒吧和迪厅那么浪漫和有情调,所以,单单是捧着一本厚厚的志书在那里看是很枯燥的。所以鸿鹄方志馆考虑在适当时候开办一些另类展览,即在原有的《旧志一瞥》《葛天儿女多奇志》《有志者事竟成》等展区的基础上轮番上演《鸿鹄之志》,通过照片和实物来展示奇葩收藏和志书之最,借此提升方志馆的趣味性。希望有一天,私人方志馆能做成有咖啡喝的方志馆,做成带着孩子来走一走、看一看的方志馆,做成可以休闲、也可以猫在这里一天不动仍觉得很舒适的方志馆。私人方志馆应该打破过往的认知。

三、藏展结合,以藏为主,藏出品位,展出特色

2017 年4 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调研,他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览后指出: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作为私人方志馆,一定要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绝对不能满足于坐井观天孤芳自赏而没有独树一帜的意识和相应举措,不然的话,很快就会滑入“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境地。但要确保以常开常新的方式对观众或者社会面上始终保持一种新颖新奇的吸引力,使方志馆始终保持旺盛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又必须不断跳出专业图书馆的传统形象,让方志馆以私家书屋的新形象,由内部走向外部,由后台走向前台,由业界走向大众。目前国内的方志馆无非是三种模式:一是立足于藏,二是藏展结合,三是偏重于展。作为私人方志馆,唯一的选择就是藏展结合、以藏为主,藏出品位、展出特色。毋庸讳言,无论目前官方如何宣传,也无论众多业内人士和志书爱好者如何摇唇鼓舌,都难以改变地方志是小众消费这一现实。普通群众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也可能会与地方志以及地方志工作发生联系,但绝对不可能如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须臾难离。从这个意义上讲,私人方志馆的主要任务其实是地情文献的收藏和与方志相关的情报资料收藏。但如果单纯是收藏,也不符合现在的收藏精神。如果偏重于展,可展资源和展室硬件均无法和官方媲美,偶尔为之尚可,可持续性不强。所以必须走藏展结合、以藏为主的路子,而这里所说的“展”也必须独树一帜,不与其他馆拼规模、比形式,要站在普通大众易于接受的角度,展陈一般百姓真正能够听得懂、看明白、想了解、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用通俗明了生动地解说来解析志书。

我国自古有私人藏书的传统,且都曾经对当地的文化建设和学风培养做出过巨大贡献,如明代吕坤的樾馆、清代卓天寅的传经堂,劳格的丹铅精舍,朱学勤的结一庐,民国时期章炳麟的扶雅堂,姚虞琴的珍帚斋等,闻名遐迩,他们都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办图书馆的不足,活跃、丰富、充实了当地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多元化需求。随着志书爱好者的不断增加和私人方志馆的不断涌现,私人方志馆一定会摆脱目前暂时的尴尬处境,迎来属于自己的锦绣前程。

猜你喜欢

志书方志资料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