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笔为剑 啸破敌胆
——记金剑啸烈士的战斗事迹

2020-11-17徐亚娟

黑龙江史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副刊

张 超 徐亚娟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史志研究室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金剑啸是20 世纪30 年代东北文坛上一位才华横溢的文艺革命家、作家、诗人、画家、戏剧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革命宣传家和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他是东北革命文艺运动的拓荒者和杰出的领导者。他以文艺做武器为党的事业、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同日本法西斯进行殊死搏斗。特别是在齐齐哈尔最后战斗的一年零四个月时间里(1935 年4 月至1936 年8 月),饱蘸凌然正气书写英雄诗篇,犹如锋利的宝剑,给侵略者以沉痛的打击。时值金剑啸诞辰110 周年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祭奠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沃血龙沙的金剑啸烈士。

一、早期在哈尔滨的革命活动

金剑啸(1910—1936),原名金承栽,又名梦尘,号培之,笔名巴来、健硕,辽宁省沈阳市人,满族,中共党员,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他1910 年出生于沈阳市一个普通的刻字工人家庭,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3 岁时随家搬迁到哈尔滨。少年金剑啸受到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影响,开始阅读普希金、高尔基的诗文,并经常写些短文、小诗投到《晨光报》。他胸怀宽广,凭借着良好的天赋,济世救民的激情,中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医科学校。在这期间,金剑啸逐渐接受革命思想,他痛感医生只能治疗人们生理上的疾病,却无法改变社会的现状,无法拯救苦难中的人们,更不能医治亡国灭种所带来的剧痛。于是,金剑啸开始走着与鲁迅和郭沫若同样的道路,毅然决定弃医从文。金剑啸经常撰写诗文在报刊上发表,甚至在写作方法上也学习鲁迅先生,他犀利的笔锋、热情生动的诗文引起文坛的关注。1928 年冬,金剑啸参加了著名的哈尔滨学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强修五条铁路的“一一九”示威大游行。1929 年秋,金剑啸中途退学,他下定决心做一个革命者,勇敢地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晨光报》的编辑陈凝秋(塞克),发现金剑啸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并极力推荐他进入《晨光报》报社,担任文艺副刊《江边》的编辑。期间以剑啸为笔名发表两篇散文:《敌人的衣囊》和《王八蛋日记》,刊载在“蔷薇”文艺周刊第二期号和第六期号上。在这些作品中,他吐露着一名进步青年的坚定志向,就是要用铮铮鸣啸的利剑去劈刺反动统治的黑暗世界。

1930 年春,金剑啸通过陈凝秋介绍,经好友李剑飞资助来到上海。在左明的帮助下,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后改为“新华艺专”),金剑啸插班攻读美术专业。这期间,金剑啸接触了中共地下党,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对他的思想触动极大。当时,在白色恐怖下,金剑啸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还与好友李剑飞(后改名冷波)、赵曼娜(赵尚英,即赵尚志“四胞妹”)三人,顶着压力办起了针砭时弊的油印小报——《三角壁报》,逢每周三出版,其内容以揭露社会黑暗、弘扬革命精神为主。1931年,金剑啸转入上海艺术大学教育系图工科,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加入了田汉创办的“南国社”,为他日后从事戏剧编写、导演,积累了宝贵经验。同年春,金剑啸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①。同年8 月中旬,一个浑身带着新文艺气息的金剑啸从上海回到了哈尔滨。中共哈尔滨市委成立之后,任命金剑啸为西区(道里区)区委宣传委员。按照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杨靖宇的指示,金剑啸同罗烽一起以公证人事务所书记员的公开身份,负责哈尔滨文艺界的反日会工作。从此,金剑啸便成为哈尔滨革命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活动家。1932 年,党组织委派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的姜椿芳做金剑啸的联系人。为了扩大党的宣传阵地,金剑啸协助罗烽秘密出版发行了反满抗日《民众报》,金剑啸负责画报头、插画、漫画、刻印蜡板,有力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鼓舞群众的抗日斗志。后来又为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报《东北红旗》画刊头,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重要任务。1932 年夏,哈尔滨遭受一场特大水灾,造成23.8 万人受灾、2 万多人丧生。为了救济难民,团结一批爱国的文化人共同进行抗日活动,在党的领导下,金剑啸等画家以“维纳斯画会”的名义,举办了一次赈灾画展。他还用绘画、戏剧、小说、诗歌等艺术形式团结萧军、萧红等人组织爱国反日的左翼东北作家群,成为抗日斗争一个坚强的文化堡垒,使哈尔滨的革命文艺工作蓬勃发展起来,影响国内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②。

1934 年4 月,中共满洲省委及共青团满洲省委遭到破坏,敌人在哈尔滨进行大搜捕,左翼文化人的作品和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党组织为了保护左翼文化人的安全,保存革命力量,秘密将一部分文艺工作者转移到关内。在日寇加紧搜捕抗日志士的危急时刻,金剑啸精心安排萧军、萧红等作家安全转移,而他自己却婉言谢绝了友人的劝告,毅然留在东北坚守革命文艺的宣传阵地。金剑啸紧握拳头对白朗说:“我是不能也不甘心放弃满洲的,我要创造第二次‘事变’,用我沸腾的血浪,把那些强盗卷回老家去!”③。这就是一名共产党人的志向,不因敌人残酷迫害而有丝毫退缩。

二、转战齐齐哈尔后勇猛战斗

1935 年4 月,金剑啸为暂避风险,经党组织负责人姜椿芳同意,由罗烽、白朗夫妇介绍,来到当时的伪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进入黑龙江民报报社担任副刊编辑。党组织暂时没有给他什么具体任务,只是让他注意隐蔽。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到哪里都是一名战士,都是一颗革命的火种,都要继续战斗,燃起火光。

(一)不辞垦荒《芜田》,开辟文艺革命新战场

《黑龙江民报》是原黑龙江省长公署的机关报,日军侵占齐齐哈尔后,沿用其名,为侵略者服务。社长兼总编王甄海(原名王复生)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与金剑啸没有横向的组织关系,彼此也都不了解对方身份,但由于都是革命者,思想观点一致,所以相互配合默契,暗中互相支持,利用报纸舆论宣传阵地,在文化战线上积极进行反满抗日斗争。该报副刊原来没有专职编辑,也没有稿源,只是转载一些外地报纸发表的文章,办得没有生气。金剑啸到来后,用无产阶级伟大作家高尔基名著——《海燕之歌》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的“暴”“来”两字的谐音“巴来”,作笔名继续进行革命文艺宣传活动,表示他要做一个抗日暴风雨中的海燕,无所畏惧的搏击长空,与敌人英勇奋战。金剑啸为这个文学副刊取名《芜田》,寓意“开垦由于日寇入侵而荒芜的文坛”。他画了一个农夫用镐头开垦荒地的报头,决心把这块荒芜土地开垦起来,在副刊上刊载了不少暗含反满抗日思想的文学作品。不久,金剑啸在副刊基础上又创办了《艺文》周刊和《漪澜》旬刊,他曾经发过的誓言,现在果然实现了。他给在哈尔滨的姜椿芳等同志和朋友们写信,要他们把东北各地报纸副刊上的消息写信告诉他,并在《民报》上发表公开信和各地作家联系。他在《民报》副刊上连续登载过几个剧本: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雷雨”,日本进步作家秋田雨燕的“天门冬”,还有他自己写的一些剧本。他在副刊上还介绍法国的反战作家巴比赛的作品,并专门为巴比赛刻了一个木刻像④。

为了募稿金剑啸广泛地与工人和学生接触,足迹遍布齐齐哈尔。其接触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中学和男女师范专科学校等处是他开展宣传工作的重点区域。由于他的奔走,投稿人员很多,充实了副刊文艺的内容,因而报刊出刊的份数和投稿人员的来访日益增多。金剑啸待人接物态度和蔼,不怕麻烦,没有一点架子,很快就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特别是组织青年学生到300 间房贫民区做调查,写出大量反映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稿件,很快就扭转了《民报》文艺副刊过去靠剪贴为主的现象。他以巴来的署名,在《芜田》副刊上发表了“王二之死”“瘦骨头”等短文和著名长诗“兴安岭的风雪”。还在文艺周刊上,发表了“秋天与其他”的短诗和“布谷鸟又叫了”的短文。其中“兴安岭的风雪”,是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金剑啸最具有文学价值和意义的一篇作品。“兴安岭的风雪”写于1935 年5 月的齐齐哈尔,歌颂了东北抗日联军斗争事迹。描写东北抗联战士在那风雪弥漫的寒冬,生活在极端残酷的山岭上,以无比乐观的革命精神进行反击日寇侵略军的战斗,以及和人民群众亲如一家的亲密关系。他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抱有极大的希望,为反击日寇侵略军取得的胜利,高呼“乌拉”。当有人问金剑啸:“你总是在画些什么,写些什么?”他满怀激情地说:“山河破碎难提笔,要画就要画反抗、画斗争;要写嘛,就要写反抗、写斗争!”

他还帮助黑龙江省立一师的学生,创办了漪澜读书会会刊。漪澜读书会,是省立一师进步学生刘真、关钟琦等人发起组织的一个课外文学研究小组。由于受限当时敌伪统治,金剑啸不便公开领导读书会的工作,就对读书会的领导人进行指导和帮助,对读书会的活动热心支持和鼓励。省立一师的进步学生集体向《芜田》投稿,副刊为漪澜读书会出过几期专刊,《民报》副刊成为同学们发表正义言论的园地。同学们喜欢读署名”巴来”的文章和剧本,特别是长篇叙事诗“兴安岭的风雪”,更是成为进步学生走向革命的一盏引路航灯。在金剑啸的不懈努力下,很快《黑龙江民报》副刊《芜田》,就成为了省城齐齐哈尔革命文艺宣传鼓动的重要阵地。

(二)筹建白光剧社,创龙江男女同台演出先河

1935 年11 月,金剑啸利用《民报》发刊两千号举行庆祝活动的机会,组织了剧团白光剧社,并主持演出了美国共产党员、作家高尔德的话剧“钱”。该剧在博济工厂礼堂演出后,轰动了省城齐齐哈尔,获得空前成功。该剧在抨击了资本家罪恶的同时,也激发了东北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仇恨的怒火。剧社还排练了金剑啸创作的剧本“黄昏”“母与子”,日本作家秋田雨雀的“天门东”,俄国红色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雷雨”等,也由“白光剧团”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并改变过去演出男扮女装的旧传统,在龙江省首开男女同台演出的先河。

金剑啸说话语调平缓、非常随和,总是戴着眼镜、脖上系一条打着结的黑丝巾,上身穿一件灰中带浅红色的旧洋服,一条深色裤子,脚上的皮鞋也很破旧,很有艺术家的风度。参加演出的演员有许多是第一次参加话剧表演,而且来自不同的行业。有报社印刷厂的工人,还有龙江打字学校的女工等等。作为剧社主要组织者的金剑啸身兼数职,化妆、设计等处处离不开他。排练时不论哪个剧哪个角色,他都详尽地为演员讲解剧情人物,纠正大家的表情和动作。因为有的演员要排版印刷出报,就经常在夜晚排练,他总是指导完这个又去帮助那个。在分配人物角色时,他也尽量和每个人商量一致,甚至跑很远到印刷厂去和演出的工人商量剧本。演出一共准备了五个剧目,其中压轴剧是“天门冬”,是由金剑啸亲自改编的。由于演员们既缺乏经验,又多是初次学习演戏,所以服装、化妆都需要金剑啸动手。在后台的一个小屋中,金剑啸穿一件衬衣挽着袖子,给每个人化妆,经常累得满头大汗,有时还照顾台前幕后的提词人给演员提词。在夜间排练后休息闲谈的时候,金剑啸还启发那些穷工人和教员,向大家灌输共产主义思想。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他无时无刻不在教育群众,启发群众。让他欣慰的是,演出非常成功,观众挤了满满一礼堂,约有1000 多人。

金剑啸把剧本和演出盛况刊登在《黑龙江民报》上,此举引起了日伪警特机关的注意。日伪反动当局惧怕这种影响的扩大,11 月报社社长王甄海被传讯,日伪当局扬言要“查清金剑啸的来历”,剧团被勒令解散。在王甄海“快快躲避”的催促下,1936年春节前夕,金剑啸连夜携眷属出走哈尔滨,脱离险境。

三、无所畏惧的最后拼搏

作为一个革命战士,金剑啸清楚地知道,他的反满抗日宣传活动已引起敌人的警觉,随时都可能被捕和牺牲,但他仍不顾个人安危。他曾向朋友们表示:“我不顾一切,横竖迟早必定有那么一天。”

回到哈尔滨后,为了争取反满抗日宣传阵地,金剑啸征得姜椿芳等同志的同意,设法集资买下了他曾当过编辑的《大北新报画刊》(以下简称《画刊》)的版权。《画刊》是日本人办的《大北新报》中文版的附属刊物,稿件不受警特机关检查。为了掩人耳目,表面仍用日本人的名义办报,但实际上却由金剑啸主编。改版后的《画刊》于1936 年4 月开始出版,很快就吸引了哈尔滨及其周围城镇的青年读者,成为一个新的革命文艺宣传阵地。金剑啸和他的战友们利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和机会,传播反满抗日的革命思想。

6月9日,金剑啸正在编排第二天出版的《画刊》时,突然接到高尔基病危的消息。他十分不安,他平生最崇拜的作家就是高尔基,最喜爱的作品是其创作的散文诗《海燕之歌》。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高尔基的病情,当即决定撤掉几篇稿件,在第10 页的显著位置排上了《高尔基突然病危》的消息,并在版面上方加发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公演高尔基剧作《夜店》时全体演员的合影,以此表达他对高尔基健康状况的关切。10 日《画刊》出刊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人们争相购买。金剑啸的革命斗争,引起了日伪当局的严重仇视。6 月13 日下午,金剑啸在他家中被捕,关押在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在同一天,日本侵略者在齐齐哈尔也进行了大逮捕,制造了著名的“六一三”事件。当敌人得知被捕的就是在齐齐哈尔曾任《黑龙江民报》副刊主编“巴来”后,于6 月20 日便把金剑啸秘密押解至齐齐哈尔,关押在陆军监狱。

“六一三”事件的起因:当时省立一师进步学生组织了“漪澜读书会”,这个读书会得到共产党员、民报社副刊编辑金剑啸的指导,并在副刊上开辟了《漪澜》旬刊,陆续发表了读书会会员杨洁华的《阿金嫂》《裁员的时候》《微弱的反抗》,关钟奇的《有嘴当说》《学费》《进行曲》,女师学生王文兰的《街头》《战地的歌》等等。这些作品,被日伪当局视为左翼文学,认为“漪澜读书会”内有可疑分子,于1936 年4 月下旬,秘密逮捕了读书会干部杨洁华和报社业务果端勋,二人在日本宪兵队的刑讯下招供,这便是日伪当局在齐市6 月13 日对爱国知识分子进行大逮捕的原因。

日伪反动当局又以黑龙江民报社纪念两千号演话剧“钱”属于进步话剧,有阶级斗争意义,定罪为思想犯、政治犯。“钱”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一个工人受黑暗社会的压迫和剥削无法生存,老母有病、自己失业后,爱人无奈自杀,老母也因此惊吓而死。最后本人鼓足勇气出走,另谋出路。这些话剧已经公演,并且剧本在《民报》副刊刊登过,成为日本宪兵队逮捕判刑的主要证据。1936 年6 月13 日,日本宪兵大肆逮捕黑龙江民报社和教育界爱国人士。6月13 日当天被逮捕的达40 多人,教育界被逮捕的达28 人。其中有:

省一师教师王柱华、崔士奎,学生关中奇、刘珍、张纯贵、李泗东。

女子师范教员胡超凡、杨馨吾、厉通网,学生王文兰、马文渊(另有杨洁华已四月下旬被捕)。

中学校长王宸章、教员王文彬。

日语专修学校教师麻秉钧。

女师学生王文兰、马文鸳。

伪教育厅督学厉通维、股长姜赓年,职员郑炳骞、吴松真。

伪市公署股长刘松山。

工业学校教员刘古学。

华北中学教员徐洪飞。

师范附小一部主任李保全、附小二部主任张永、附小三部事务丁慎兹。

清真学校教员马文兰。

黑龙江民报社社长王甄海,记者刘乃风、乔志良,编辑巴金来、阎达声,职员阎传成、黄润森、贺子翔等。(果端勋与杨洁华一同被捕)。

“六一三”事件发生后,全市皆知。当时省城各中小学校教职员都日夜不安,战战兢兢,不知何人何时被捕入狱⑤。

金剑啸被敌人单独关押在齐齐哈尔铁路局监狱。日本宪兵用尽全力,不分昼夜对他进行严刑拷打。逼迫他们承认是反满抗日分子,是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因为金剑啸在刑讯中坚不供认,日本宪兵对他采用了老虎凳、手指上插竹签、灌辣椒水、上大挂、压杠子、烙铁烙,把他吊起来头朝下用皮鞭抽打等极其残酷的毒刑。金剑啸遍体是鞭抽火烧的伤痕,他以惊人的毅力一声不吭,始终守口如瓶,保持了一个革命者和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丝毫没有泄露党的机密,保护了党的组织和同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高尚气节。金剑啸在狱中受尽酷刑,但仍坚贞不屈,面无惧色,坚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经常高声朗诵《海燕之歌》,以此激励自己和难友们的斗志。他不仅保守党的秘密,还在敌人面前制造种种假象,把一切事情都揽在自己的身上,迷惑敌人掩护同志。8 月11 日,在军法处会审王甄海、金剑啸等十人时。金剑啸说:“要审就审吧,别人都不是共产党员,就我自己是。”凶残的敌人面对这样坚强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束手无策,就决定残忍地杀害他。1936 年8 月15 日,金剑啸就义于齐齐哈尔市北门外白塔南侧(现建华厂北道)附近,年仅26 岁。上午10 时许,由两辆载着荷枪实弹日本宪兵的卡车开路,后面紧跟着一辆囚车,里面囚禁着王甄海、金剑啸、麻秉钧、王柱华、阎达生5 位爱国志士,向北门外疾驶。警笛狂叫,撕裂人们的心肺。到达刑场后,金剑啸从容不迫地走下囚车,神情镇定。从车门走到行刑的芦席前,二十来步脚步丝毫不乱⑥。他眼神有力,一脚踢翻送刑的酒碗,拿起馒头砸向敌人,怒斥道:“你们这些汉奸走狗,我犯了什么罪,叫我死?你们投敌卖国,才是罪大恶极!中国人民总有一天要审判你们的!”金剑啸脱去上衣,摘下眼镜,脱下衬衣背心儿,动作一丝不乱。宪兵用绷带将他眼睛包上,他消瘦的身躯在一阵杂乱的枪声中倒在了血泊里,他那正义的声音却依然回响在刑场上空,震撼着龙江大地!”⑦

萧红听说自己的战友壮烈牺牲的消息后,满怀深情地写了一首悼念金剑啸的诗《一粒土泥》,其中写道:黑暗的牢笼,囚不住你对光明的追求;沉重的锁链,锁不住你对真理的思索。面对步步逼近的死神,你用剑一样锋利的笔,饱蘸凌然正气,书写着共产党人的执著、无畏。

金剑啸烈士以一腔报国热血向世人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他彰显了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齐齐哈尔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站在金剑啸烈士牺牲的地方,兴安岭的风雪依旧纷纷扬扬,天风在四周舞着,丛林热烈地欢呼。仿佛听见他轻声低吟: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啊,待到光明的来临!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释:

①出自:齐齐哈尔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76 号全宗2 号目录36 卷29-32 页。

②出自:齐齐哈尔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76 号全宗2 号目录36 卷37-38 页。

③出自:齐齐哈尔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76 号全宗2 号目录36 卷26-28 页。

④出自:齐齐哈尔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76 号全宗2 号目录36 卷22-25 页。

⑤出自:齐齐哈尔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76 号全宗2 号目录36 卷61-63 页。

⑥出自:齐齐哈尔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76 号全宗2 号目录36 卷64-66 页。

⑦出自:齐齐哈尔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第76 号全宗2 号目录36 卷82-83 页。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副刊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嫩水龙沙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齐齐哈尔粮食物流中心设计研究
上世纪齐齐哈尔地域马戏节目表演之状况
齐齐哈尔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资源环境问题研究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报纸副刊要体现新闻性
报纸副刊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