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框架

2020-11-06刘文清李红亮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6期
关键词: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框架新时代

刘文清 李红亮

摘 要: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是指十八大以来党为了保持自身在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独立性而在政治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建设。文章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和现实价值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框架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框架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渊源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并不是凭空产生,随意捏造的,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具体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内涵深刻、观点精辟的论断,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工人阶级开展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尤其关心党内政治生活,他们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有着严厉的要求,这些在《法兰西内战》和《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等文章中有所体现。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马克思对梯也尔等人的恶劣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否定和鄙视,并进一步提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要严于律己的要求。列宁结合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深刻概括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生动展示了党的政治建设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为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列宁还尤其强调纪律的关键性,提出:“谁哪怕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稍微削弱一点(特别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那他事实上就是在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

(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凝练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政治历程中积累了珍贵的党的建设经验。由于各代领导人任职时期的党内外形势不同,相应地党的政治建设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毛泽东在任时期始终强调纪律对于维护党内秩序的重要性。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当时党员干部的行为举止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党员干部要讲政治,要以更加严格要求约束自己,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江泽民认为,领导干部要做到“三讲”,并尤其强调讲政治。胡锦涛进一步指出,“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2]。”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命题作了广泛而又深刻的阐述,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3]”。

(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借鉴

中华文明源源不绝,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其包含的许多清官案例和成语谚语典故,直到现在仍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海瑞一生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典故以及“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古语,为我们当今的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自我反省的意识、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品德埋下了种子。据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宝贵财富为当今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资源,为新时代我们选人用人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二、新時代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被置于很高的位置,这既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按规矩办事,增强自身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也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不断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

政治问题对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来说,是关乎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是必须摆在首位思考的基础性问题。对于政党而言,只要紧紧抓牢政治建设这一龙头建设,其他各项建设也就有了准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5]旗帜鲜明讲政治,一方面就是要坚定政治信念和政治信仰。政治信念和信仰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补给,是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内在动力。如果党员干部在思想源头上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信仰缺失、生活奢靡、经济腐败等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若不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就很难办成大事,只有始终紧紧围绕在党和国家周围,始终坚持党的集中领导,才能把全体人民紧紧凝聚起来,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二)抓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永恒课题中,只有紧抓“领头人”,发挥其模范作用和示范效应,以少数人带动多数人,才能推动党的政治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理论素养。理论学习是开阔眼界,增长才识的基础,只有具备充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充分理解党中央的政策与决定,才能知晓这些政策颁布的必要性和意义,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政策。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其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时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始终忧人民所忧,想人民所想,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和麻烦,致力于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再次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只有加强政治锻炼,在复杂的实践中完善自己,增强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的能力,才能使我们党成为国家的支柱。

(三)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政治文化、政治生态以及政治建设三者是紧密相连,互为依托的。何为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6]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剔除“毒瘤”。及时整改剔除党内存在的落后低俗文化,对那些走后门、靠关系、靠钱靠权上位的等低俗的“官场亚文化”,必须态度坚决予以抵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主流文化。文化的力量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对此要通过广泛推广宣传社会正能量,大力普及宣传社会主流文化,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等文化的力量加强熏陶,从而实现思想建党,思想强党。

(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党风、政风和社风的结合体,综合反映了这个地方的执政氛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一方面要靠严格的政治纪律。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不仅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内部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净化,也需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硬性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需要靠思想教育来坚定,但其实际行动仍需依靠制度来规范,只有将理论教育和硬性规范相结合,才能更好达到党的政治建设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要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愈发严格,过程也更加严肃认真,真正做到了严把用人关。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要将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品格忠诚作为选拔干部的第一标准,真正在源头上做到净化政治生态。

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价值

十九大以来,我们党注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表明我们党对三大规律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凸显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和意义。因此,进一步深入探讨党的政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创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党的政治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政党,也是重视理论建设的政党,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形势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建设理论。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一命题,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意义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系统回答了党的政治建设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这一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政治建设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更是对其进行了创新性发展,为其增添了新的理论财富。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实现了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政治建设思想。”

(二)有利于保持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是时刻注重自身政治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先进性,进而能使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先进性和纯洁性,其涉及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与党的政治建设更是密不可分。只有将政治建设作为“龙头”,才能以更坚决的毅力、更严格的标准管党治党;只有时刻心思人民,心系人民,始终坚持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政治理念,才能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党中央以高标准和高要求来管理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对“老虎”违反党纪党规案件的严格处理,向人民群众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敢于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政党,从而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视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彰显了其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担当。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一主心骨,而中国共产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党的政治建设这个关键。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踏上了朝着国家强起来、人民精神生活愈发丰富的方向而奋斗的新征程。只有铭记狠抓党的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带动其他各项建设,才能更好地从整体全局上推进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使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带动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奋斗。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不仅具体指出了党的政治建設的要求,而且通过对“两个维护”“四个意识”的强调,必将不断提升全党的思想意识和实践水平,从而最广泛地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和激情,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5.

[2] 段光鹏.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形成、内涵及意义[J].廉政文化研究,2018(06):14-20.

[3]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4] 王斌,肖光荣.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现实价值[J].广西社会科学,2018(04):7-13.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1).

[6] 陈向阳.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N].学习时报,2016-11-24.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反腐败监督体系研究”(18BDJ038)。

作者简介:刘文清(1996- ),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党的政治建设;李红亮(1965-),女,山西运城人,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国家治理。

猜你喜欢

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框架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科学运行党内政治生活的成功范例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