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抗疫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途径分析

2020-11-06张梦姝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抗疫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抗击疫情。在全民抗疫的背景下,加强高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新的实施方法与途径。文章从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全民抗疫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全民抗疫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学生的特性,做出不同的工作安排。然而由于高职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以下的挑战:

一是部分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充足的认识。他们认为爱国主义教育相对专业课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专业课的成绩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及未来的发展,而爱国主义教育似乎对自己以后的成才、发展没有直接性的关联。甚至有部分学生存在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可有可无的思想。

二是部分学生认为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较为枯燥,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他们认为学校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大于内容,学完后没有深刻的印象。对于学校组织的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的参观、志愿者服务等,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参加,并不理解学校安排的深意。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以被动学习为主,没有将所学的爱国主义知识内化为深层次的认识和行动。

三是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说,我们的学生普遍为“00”后,出生在祖国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缺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也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缺乏与艰苦卓绝环境作斗争的适应能力。在面临一些公共突发危机事件时,容易一时间有些迷茫,不知所措。另外,由于社会阅历贫乏,部分学生对于网络上的新闻缺乏辨别力,容易被分裂分子、造谣分子所利用,对学生自身的安危和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

二、全民抗疫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逐渐在全国、全世界蔓延开来,各大高校延长开学时间,虽然“停课不停学”,但爱国主义教育只能在“云端”进行。缺少了面对面的沟通,很多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都无法正常开展。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怎么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只要打开手机或电视,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疫情的报道。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年龄偏小,对各种新闻事件缺乏自己的判断力,理解容易出现偏颇。对于有些媒体的一些不实报道,我们的学生应该怎样应对?

因此在全民抗疫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同心抗疫。爱国主义精神是抗疫的精神支持。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疫情的出现也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危险的观点、错误的思潮。抗疫能否取得胜利关键在于是否能统一思想。只有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努力,每一名大学生都努力成为抗疫的一份子,才能同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全民抗疫背景下,大学生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在表达着对祖国的关心。根据“立德树人”理念的要求,只有具备爱国主义理想与情怀的大学生,才是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但是仍有一些学生,表现出爱国主义情感淡漠,根源是他们没有将爱国主义情怀内化于心,沒有与祖国同命运的民族责任感。这部分学生必将难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更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三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社会上必定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也给国家、社会的治理提出了管理方面的挑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做好了我们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所有青年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将所有不稳定因素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所有人一起共渡难关。

三、全民抗疫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坚持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统一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实践报国之行”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心,因此即便在疫情期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重重困难,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面临着挑战,我们还是要坚持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统一。

引导学生们树立同心抗疫的信心,克服对疫情的恐惧心理。疫情期间让学生们记录分享在家里的“一日生活”,让同学们明白在家配合社区工作者上报体温,帮忙父母做家务,这些小小的行动都为抗疫做出了贡献。另外,对学生抗疫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行为进行良好的引导,这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也是对爱国主义理想的传播,让同学们更能理解爱国主义思想的真谛。因此,“实践报国之行”的重点应是鼓励每个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来,将爱国主义的思想转化为行动。

(二)转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是以思政课为主再加上一些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例如通过中华传统节日的契机,组织学生外出参加体验传统节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人文景观;通过平时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状态,一对一的培育爱国主义思想。然而在疫情期间,这些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很多都无法正常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拓宽思路,改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疫情期间,所有课程都是在线进行,思政课也不例外,因此怎样上一堂有趣、生动的在线思政课,是所有思政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另外学生很难“走出去”,老师与学生也无法面对面进行交流,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必须转为线上进行。学生与老师因为疫情“宅”在家,使用手机的时间就相对更多了起来,微博、微信、抖音这些新媒体平台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媒介。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线上联系常关怀

辅导员、班主任通过QQ、微信与学生实时保持沟通、交流,了解同学们最新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们战胜对疫情的恐惧心理,把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从源头上解决。面对疫情这样的公共危机事件,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都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然而有部分同学对政府采取的一些管控措施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有些微词,班主任老师应该多做思想工作,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关键时刻体现出我们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另外所有班主任、辅导员应在班级、年级摸底调查,了解是否有学生抗疫志愿者,叮嘱学生在做抗疫志愿服务时一定注意做好自身防护。

(2)微信微博促沟通

虽然疫情让我们出行不便,但微信推文可以更频繁,通过学院微信推送正能量的报道或文章,为学生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国家的温暖;微博上针对时事热点开展线上留言互动,增强学生与老师、与学校的联系。这些新媒体信息平台的沟通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与老师、学校的距离更近了。

(3)线上活动共参与

在4月4日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在家中为抗疫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线上的以抗疫为素材的绘画、征文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作;开展线上演讲比赛,说出“想对祖国说的话”,演讲视频录制完成后上传到网上,由大众投票选出最优作品;鼓励学生在家进行爱国歌曲创作后上传抖音,引起更多听众对爱国之情的共鸣等等。这些丰富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在家的学习生活,也增强了集体凝聚力,营造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氛围。

(4)线上教学助引导

通过蓝墨云班课、QQ群课堂等多种多样的线上教学模式,将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除了思政课以外,所有的专业课都可以以线上“课前三分钟”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由任课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总结现实案例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的素材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危机,对国家、对人民都提出了巨大的考验。疫情期间涌现了大量的爱国英雄与感人事迹。火神山、雷神山十天左右双双建成,成为让世界惊叹的奇迹,靠的就是平凡的中国人不平凡的力量与凝聚力;“最美逆行者”钟南山院士,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顾自身安危在第一时间冲在抗疫前线,把人民安危始终放在个人安危之前;还有无数的“平民英雄”,從外卖小哥到社区志愿者,默默地用自己的力量为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用生命书写着爱国主义的伟大篇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当积累、总结这些现实案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鲜活的素材,整合成文字或视频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学习的体会并进行分享,老师加以点评,便于学生加深对这些案例的印象与理解。同时,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责任教育等相结合起来,利用“停课不停学”的契机,给我们的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张梦姝: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抗疫疫情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团结抗疫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