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病疫情下的应对策略研究

2020-11-06伍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6期
关键词:防护服感染者口罩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不明肺炎,它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此次疫情爆发让武汉陷入困境。文章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对医用物资和医护人员的调度问题进行评价;其次通过抽样调查,对以发热为标准检测病毒的风险性进行评估。

一、背景资料

近年来,传染病一直困扰着人类,例如艾滋病(HIV)、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EBOV)、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等。而在众多的传染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冠状病毒引起的。在人类中,大多数的冠状病毒可导致人体引起轻微的呼吸道感染,尽管许多冠状病毒已被鉴定,但它们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一系列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后全国各地均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020年1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nCoV)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他们的整个肺里到处都在发生炎症,数亿个肺泡当中的大多数都被阻塞,使得人体非常缺氧,严重时就会出现呼吸衰竭。新型冠状肺炎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和高度传染性,使得疫情控制成为一大难题。由于疫情的快速扩散,使得武汉陷入了困境,面对医疗物资和医护人员的严重不足,需要全国以及全世界的增援。文章针对医用物资和医护人员的调度问题进行评价;其次通过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对以发热为标准检测病毒的风险性进行评估。

二、问题分析

针对医用物资和医护人员调度问题,通过查找收集了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等相关数据,从中筛选出必要的医疗物资,并明确物资去向。将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必备物资二次筛选,根据数据,医用物资分配大致為几类;定向分配物资(即医院)、防疫指挥部(武汉每个区)、健康局(武汉每个区)。非医用物资大部分分配到各处防疫地点如:防疫指挥部、健康局等防疫主要指挥中心。感染风险评估需要知道全国感染人数、感染症状等数据再进行权重计算。但由于全国感染数据过于庞大复杂,感染症状数据难以进行搜集。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估算出发热症状能确诊出新冠病毒所占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估算出风险率,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解决问题

通过数据查找,比如2020年1月25日,工信部通过中央医药储备向武汉紧急调配各类应急救援物资。中央医药储备共调用了防护服1.4万件、医用手套11万双;通过协调紧急采购,为武汉落实各类口罩货源300万个,落实防护服货源10万件,落实护目镜2180副。通过收集武汉市内部资源分配的数据,将医疗物资简化处理。为了方便进行管理分配,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数量单位进行统一”。

由每日现有病例趋势图分析可得,物资应在2月12日前后五天将存储在应急中心的物资、人员分发进入各个治疗场所,同时武汉每个地区控疫指挥部,合理做好物资分配、人员调动,预留部分物资、人员以备应通过汇总口罩每日的分配数据,很容易发现:口罩分配是以时间点进行分配,由于疫情突然爆发,物资出现短缺需要大量资源填充,疫情开始期间口罩分配为间隔几天进行一次大分配,间隔期间只分配应急情况物资。疫情进行到中期时各处地方已经有了部分库存可以用来应急,进行的分配相对于前期不那么紧张。中期出现拐点,口罩出现大幅度调动,迅速填充各个地方,随时准备应急。拐点出现后口罩每日都大幅度投入,直到疫情逐渐平稳。中后期分配的大量物资至指挥部等防疫控制,预防疫情出现反弹。跟前面确诊人数上涨对应口罩消耗增多,两者具有紧密联系。

通过汇总防护服的每日分配数据,疫情初期由于各个地区都有库存应对,加上驰援队的医护人员还未抵达,所以防护服在初期的前几天是没有支援物资的。但随着时间的增加,确诊的感染病例增加,医护人员抵达的增多,加之库存一直被消耗。在拐点出现前一周时间内物资开始迅速调配,送往紧急治疗场所。由于防护服是医护人员必需品,但防护服的生产速度相对较慢,所以防护服的消耗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补充,导致防护服一直处于紧张的分配。

对防护服的分配整合数据得出环形比例(见图1)。由图像可知每所医院的医护人员占总医护人员数据,得出占百分比较高的医院为疫情期间的主要医院,指挥部分配资源按疑似、确诊人数较多的地区进行优先分配。

图1 对防护服的分配整合数据得出环形比例

确诊病例的激增,医疗物资的匮乏,因此物资的合理分配变得十分重要。物资的发放跟现有病例息息相关,由于医疗物资的消耗是连续性的,为保障各需求地供应量均衡,物资发放按照以下公式进行:

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了总发放物资与确诊人数的关系图,如图2。

图2 总发放物资与确诊人数的关系图

通过以上分析,武汉疫情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医用物资和医护人员的及时支援,以及医疗物质的合理调配,将有限的资源,发挥了充分的作用,使得武汉抗疫获得成功。

针对感染风险评估,文章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40名疫情期间确诊感染者的感染症状进行调查,为方便进行计算,将40名样本随机分为5组,计算每种症状的权重。如下表

表1 40名疫情期间确诊感染者的感染症抽样调查表

由上表可以知道,当患者处于疫情高发地区,或者密切接触者时,采用以发热为标准,对新冠肺炎进行确诊风险是很大的。钟南山团队在1099名确诊患者数据中表明,存在一半以上病例早期并无发热表现,假如在疫情防控当中,对疑似病例的排查只通过测体温进行,就可能“遗漏大量不发热的感染患者”。对门急诊的检查环境要做出更细化的应急防控预案,依据患者除发热外,流行病学史、是否有上呼吸道症状、病因等就诊信息全面剖析,在就诊的逐个环节下进行排查。

以新冠肺炎筛查风险评估作为目标层,以最大程度筛选出新冠肺炎感染者为关键层,对样本数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以发热症状作为模型第一层,可得到样本发热症状感染者权重为约为0.3797,即样本风险率约为62.03%;在一层模型基础上加上干咳症状作为第二层模型,可得两种症状同时满足的感染者权重约为0.6708,即样本风险率约为32.92%;在前两层上加上鼻塞症状作为第三层模型,可得出三层权重约为0.7847,即样本风险率约为21.53%。第四层模型为保留风险率,即无症状感染者等未知症状感染者,保留风险率约为20%。

如何更好地管理疑似患者以及可疑者,特别是隔离潜在感染源,避免这些潜在的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引起二次感染,是疫情防控任务不可忽视的重点,院内防控要切断一切传播途径,杜绝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可以采用以下表格的方式进行排查,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表2 新冠肺炎筛查风险评估表

但针对非疫情爆发地区和非接触者,对以发热为标准检测病毒的风险性进行评估还是很有参考价值。

基金项目: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无立方因子阶正规边传递Caylay图的刻画(2019C14)。

(伍星: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

猜你喜欢

防护服感染者口罩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雾霾口罩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