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

2020-11-06张俊杰

体育师友 2020年4期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基础

摘 要:近年来,功能性力量训练渐渐被人们熟知,受到越来越多运动训练方面专家的重视 。但是具体到某一项运动项目的时候,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论述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上,结合羽毛球运动的项目特征,阐述功能性力量训练——核心力量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并提出相关的训练方法,希望可以为目前国内的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和从事相关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0.04.014

作者简介:张俊杰(1995-),男,江苏无锡人,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功能性力量训练(Functionalstrengthtraining,FST)从全球的范围来看都是一种崭新的训练方式,在引入到竞技体育之前,功能性训练已经在康复领域广泛采用。和以往传统的力量训练相比,功能性力量训练更强调动作模式,而不是单块肌肉的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追求上下肢“推拉”的力量平衡,以及核心力量的稳定,进而在提高競技水平的同时更好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这对于竞技体育以及运动员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国内相比于国外功能性力量训练开展得较晚,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时间方面都处于落后的状态。从运动训练的角度来看,实践中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负荷控制、检测评定手段以及整体的训练控制手段都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本文从羽毛球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角度出发,探索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规律以及在羽毛球训练中的应用。

1 功能性力量训练

康复医学中的“功能性训练”是让患者通过某种训练,逐渐恢复人体基本的日常活动能力。竞技体育中的“功能性训练”将力量、速度和耐力三大运动核心要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动作模式的练习实现三大运动素质在结构上结合技术项目、技术特点的表达方式,实现整体运动能力的提升。而“功能性力量训练”这一概念最早由Gary于1997年提出,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tionalAcademyofSportsMedicine)将功能性力量训练定义为:发生在每个动力链上的,在三个轴向内的加速、减速和稳定性的所有运动方式。MichaelBoyle在“体育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一书中指出:当一名运动员进行非功能性训练时,比如伸膝,他所使用的肌肉活动和神经系统模式是在走路或跑步时从来不会用到的。根据定义,该运动员在进行一个开链肌肉活动。开链意味着脚与地面(或与稳定的平台)没有接触。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功能性力量训练突破了传统训练的模式。即不再注重单关节的训练,更加强调各关节之间或者说是人体“动力链”之间的协调运作,从而达到增强力量的训练效果。

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出,功能性训练相较于一般训练更加注重完整的动作练习,更加强调贴近竞技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更加直接,更加强调本体感觉和稳定能力的训练。

2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

MichaelBoyle在其“体育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一书中指出——要想真正理解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就必须用一种新的范式来解释动作。这种新范式最早由物理治疗师加里.格雷(Gary.gary)于20世纪90年代在他的链式反应(ChainReaction)课程中提出。格雷创立了一种肌肉功能的新观点,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屈、伸、内收和外展,而是基于动力链的作用和基于功能解剖学。由此可见,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便是——动力链以及功能解剖学。

2.1 动力链Gary在其提出的链式反应(ChainReactoion)中指出,人体全身各关节和肌肉的相互配合以及运作是通过一条“链条”来进行关联以及整合的。现在学术界将其称之为“动力链”或者“运动链”,其核心特点是将全身的各个肌肉群的功能进行整合。这就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人体运动以及全身肌肉运作的方式。并且,“动力链”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观点便是——各个关节、肌肉的整合是依靠动量在各个环节中的传递来实现的。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体产生运动的能量是一条“高速通道”,中间的各个关节便是不同的通路,一旦中间的某一条通路断掉了,人体便不能协调、通畅的完成动作。在人体解剖学中处于核心位置的——脊柱、骨盆和髋关节便是这条“动力链”的核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核心部位在运动中起着传递力量的重要作用。

2.2 功能解剖学起止点解剖学(origin-insertion anatomy)已经告诉了我们肌肉如何驱动一个孤立的关节(非功能解剖学),可以很好地描述桌子上地人体或骨架模型潜在动作。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当一个人站着或参与运动时,肌肉在做什么。相比之下,功能解剖学描述肌肉驱动相关的关节和肌肉群,并配合完成动作。举个例子,在行走或跑步的落地阶段,下肢的所有肌肉协同工作来阻止一个动作,而不是产生一个动作。所有肌肉离心力(通过拉长)减少或者减缓踝、膝和髋关节地屈伸。这个例子从功能解剖学的视角来看,所有的肌肉在第一阶段起离心作用,以停止一个动作,然而在几毫秒之后,他们又在起向心作用,以产生一个动作。通常我们都以为核心肌肉群都是起到躯干屈以及侧屈的功能,但从功能解剖学出发,可信肌肉群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在第一时间,起到的作用是“抗旋转”,即要阻止运动,而不是产生运动。物理理疗师雪莉·沙尔曼在其《运动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中指出,“在大多数运动中,腹部肌肉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静力支撑和限制躯干的旋转”。综上所述,核心肌群起到的作用是稳定躯干,高效地传递上下肢之间的力量。通俗的讲,核心肌群起到的作用便是——控制。竞技体育中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包含三个层次,互相关联、递进,呈一个金字塔模型(图1)。核心力量训练是基于人体核心肌群所起的作用(图2),强调的是控制、稳定以及承上启下的作用。

综上所述,功能性力量训练包含核心稳定性(高效传递动动量)和核心力量训练(抗旋),以保障人体在运动中上下肢力量在“动力链”之中能够高效传递,以实现参与运动的肌群产生的动量能够通过动力链的传递实现整体上功能的协调和统一。

3 对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哲学认识

在训练的实践中,我们需要在重视功能性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的同时,认真研究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的辩证关系。

3.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根据上文提到的功能解剖学,我们知道了功能性力量训练是指全身或大多数关节和肌肉群一起参与完成的力量训练,以动作为载体,强调了动力链的高效传递。在实际的竞技比赛过程中,不是以简单的单关节屈伸或者内收外展来展现自己的运动能力与竞技水平。而是以动作为载体,神经、肌肉。关节的协调运作,体现自己的竞技水平。这体现了身体内部各个关节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最终达到1+1>2的效果。上文强调的核心力量训练和核心稳定性体现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上下肢是一体的、协调完成动作的。在站立时,动量从下往上经由强壮稳定的核心传递到上肢。在坐姿或者不稳定的状态时,力量从核心处向上下肢传递,当核心力量不够,不能够自己维持一個稳定的状态时,产生的动量就不能够高效地完成传递,能量发生泄漏,出现代偿的现象。所以,具有一个稳定的、强壮的核心,才能够高效地提高运动员地经济能力,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2 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量变到质变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量变到质变与质变到量变是循环往复的。运动员在进行FMS(功能性动作筛查)之后,在具备一定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基础之上进行循环往复的训练,通过训练量的积累,形成稳定、高效的动作模式,构建完整的、科学的体能金字塔模型,进而达到提高竞技能力这一结果(质变)的目的。正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这一普遍规律。

3.3 内部各要素的整体性人体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整体,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功能性训练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内部包含FMS、上下肢推拉力量的平衡、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训练、下肢髋关节主导的屈伸和膝关节主导的屈伸之间的平衡以及水平移动和位移各个要素。在训练实践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亦不能顾此失彼。在打造金字塔底(高质量的身体功能动作模型)的时候,要切实做到循序渐进、注重各个内在要素的联系和影响,平衡、整体发展运动员的功能性力量。否则某一个要素呈现薄弱、落后的状态,便有可能导致整个金字塔模型的坍塌。

4 功能性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羽毛球作为一项技战术主导的隔网对抗类项目,运动员的能量供应主要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即磷酸盐和糖酵解供能为主。虽然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好的器材使得羽毛球的球速越来越快。这就使得来回更快,对运动员的反应、启动速度、快速转身、快速起跳、快速发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对抗强度下,良好的体能储备就对平时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体能力量训练依然是基础,但是渐渐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增加的对抗强度。高效的训练以及更加贴近实战的训练方式——功能性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便是最好的答案。在实际的对抗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协调运用全身的肌肉完成高质量、精准的控球以及高效、迅速的移动。这已经超出了传统体能训练强调的单关节运动的范畴。我们发现羽毛球运动员的大部分击球动作都是在单脚起跳甚至是双脚起跳的情况之下完成的。在离开了双脚支撑的情况下,良好的核心力量能够保证下肢产生的动量能够协调、高效地传递到上肢,最后转移到球拍上完成击球。起跳-转身-挥拍-击球这一系列地动作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地击球“链”。在这条“链”的背后是下肢-髋关节-核心-上肢这一个完整的“动力链”,如果没有这条“动力链”的支撑,那么上面的“击球链”也就无从谈起了。而核心力量在“动力链”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旦核心力量出现了问题,那么最基础的塔基也就坍塌了,运动员良好的竞技能力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功能性力量-核心力量对于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打法的改变,球场上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女单的打法越来越趋向男子化,男子双打在中前半场的交锋更加激烈,对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运动员的体能全方面发展。不仅仅要求上下肢肌肉协调发展,更要求这些肌肉有很强的爆发力、耐力和最大力量。这些肌肉的协同和整合就需要功能性力量-核心力量的稳定支撑来发挥作用。虽然羽毛球的力量来源还是下肢肌肉群,但是稳定、强大的核心肌群为力量的传导建立了通道,加固了“运动链”,尤其是在中心失去平衡、运动员处于被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回球质量的基础。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功能性力量训练突出了力量的高效传递、协调整合全身肌肉群参与工作的特点,完美契合了现代羽毛球发展的趋势,是比较适合现代羽毛球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的训练方法。

5 结论

羽毛球运动中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是根据“动力链”理论和“功能解剖学”理论高效、协调、主动控制全身各肌肉群参与运动,进行功能的整合,达到高效、直接提高竞技能力的训练方法。通过训练动作,达到夯实稳定、高效,即使在高强度对抗的情况下也不会变形的功能动作模型,完善真实情况下的“动力链”。在竞技中能够实现稳定、高效、快速的力量传导,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功能性训练相对于传统力量训练都更像是补强、丰富和完善。羽毛球比赛中的击球动作无论是在落地的情况下还是起跳的状态下,稳定性都是自身提供的。加入功能性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大大强化了实战情况下运动员力量的高效输出,在力量这个制胜因素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借鉴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去,对提高我国羽毛球运动水平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基础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践探讨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动作准确的影响
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