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0-11-0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上海市体育教师体系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上海 200234)

1、研究目的

“体育素养”是儿童青少年综合素质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对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中所提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27号)(下文简称“27号文件”)中所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要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2018年印发了《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沪教委规〔2018〕3号)和《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沪教委规〔2018〕7号)等相关规定,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学生体育素养工作实施方案。此外,体育素养也作为学生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进入了上海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框架(2020年)。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这一重要指标进行准确和科学的测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而作为学校体育的实施者和体育素养测评的主要执行者——体育教师而言,理解和掌握“什么是体育素养?”、“体育素养如何测量?”、“体育素养如何评价?”等一系列有关于体育素养的核心内容对于确切和客观地测评体育素养至关重要。由于“体育素养”在中国体育教育实践操作层面尚属于一个“新兴事物”,暂无现场的实践操作经验可供参考,对体育教师进行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培训是防止在实际测评工作中“无从下手”和“无所适从”的有效途径。一套目标明确、科学合理、有机运作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则是将“体育素养”相关内容教授和传达给体育教师的坚实保障。然而,我国目前尚没有针对体育素养相关内容的教师培训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因此,本文基于“体育素养测评”这一主题,构建包括方案设计、内容安排、实施路径和效果评价等在内的上海市体育教师培训体系,以点带面为上海市开展中小学体育素养综合评价做好保障基础,同时也为提升我市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快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我市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现实的政策要求表明目前的主要矛盾与不足为国内体育素养研究尚处于问题多于答案的幼年期,然而上海市开展体育素养测评的实际工作要求迫在眉睫。因而,亟需一套以“体育素养测评”为核心主题,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培训体系,服务于上海市体育教师有关于体育素养有效的培训,满足实际测评工作的需要,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内在驱动力。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上海市体育教师培训体系”为研究对象。针对此研究对象,本研究根据科学的理论、流程和步骤,构建出以“体育素养测评”为主题的上海市体育教师培训体系。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 (CNKI)、Web of Science(WOS)、Ebsco、Emerald、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等国内外数据库,对有关体育素养概念、体育素养测评、体育教师培训、培训体系构建等学术文献和资料进行检索,同时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等方式梳理国内外有关体育素养的内容与体育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的方法流程、实现路径等,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结合以往的国内外文献和实际研究情境,设计分别针对教师和学校的调查问卷,收集定量数据。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前期的培训需求、课程期望等,以及后期的课程满意度、培训效果评估等。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并开展至少一次预调查,以对问卷内容进行及时的修正和增删。

(3)访谈法。

回顾以往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本研究目的,设计分别针对教师和专家访谈提纲,对部分教师进行深入提问,对学校体育、体育素养、教师培训、培训体系构建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咨询,收集定性数据,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正式访谈前对访谈员进行培训,开展预访谈,以对访谈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和增删。

(4)数理统计法。

本课题使用SPSS、Nvivo等软件分析系统,根据研究的实际需求采用描述性统计、线性回归分析、语言分析等手段对搜集的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上海市体育教师培训四个子系统的搭建和课程开发与设计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

3、结果与分析

3.1、编制了体育学科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培训体系总内容与框架

根据研究对象和所包含的范畴,按照文献检索与整理比较、工具研制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课程设计与实施验证、改进与完善培训体系的逻辑顺序建立了研究的总体框架。总体研究思路与框架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培训体系研究总体框架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中,主要包含有三方面关键要素:制度、课程与讲师(培训者)。其中“制度”是培训体系的保障,“课程”是培训体系的核心,“讲师”则是培训体系的窗口。围绕这三大要素,进而将体育素养测评系统细分成四大板块的内容,即培训制度系统、培训课程系统、培训管理系统和效果评估系统,各板块内容及过程简介如下:

第一,制定培训的制度。通过计划—分析—安排—维护—实施等环节进行循环改进;

第二,规划培训的课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置了不同难度等级的课程。级初级课程主要是学习了解围绕“体育素养”的相关概念知识。中级课程主要为围绕“体育健身”的意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测评及应用。高级课程则是更进一步的实际操作训练和模拟测评;

第三,重视培训的管理。培训管理实行双向互通的模式。在测评的实际操作中,教师是最直接的参与者,也最具发言权。所以,我们结合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培训的资源。同时,在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讲师与学员之间存在身份和角色的转换。通过培养、选拔、激励,将优秀的学员塑造成培训者;

第四,关注效果的评估。关于培训效果的评估,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模式。自评包含课堂表现、参与情况等内容,他评包含课程内容、形式等。

3.2、明确了体育学科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培训体系研究的总体思路

遵循系统性、制度化、主动性、多样化、效益性原则,以“大规模、集中式”为主,“小规模、分散式”为辅,培训课程创新性地以“体育素养测评”为主题特色,开发与构建上海市体育教师培训体系,具体研究思路见图2所示:

图2 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教师培训体系研究基本思路示意图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针对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研究的架构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假设、反复验证、调整优化。本研究基本思路分“文献检索与整理比较—工具研制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课程设计与实施验证—总结问题与不足—改善与完善培训体系”6个步骤具体实施,从而提炼出针对上海市体育教师的体育素养测评培训指导方案和策略。

3.3、开发了体育学科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培训课程

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这一重要指标进行准确和科学的测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而作为学校体育的实施者和体育素养测评的主要执行者——体育教师而言,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念和测试方法至关重要,教师之间的差异会直接影响此项工作的落实质量。因此,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培训课程的开发就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依托上海体育学院的软硬件优质资源,为上海市体育教师开设了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什么是体育素养?”、“使用什么工具科学准确地测量体育素养?”、“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体育素养?”并会同上海市教育学院师训部,将培训课程纳入学分管理,通过科学高效、循序渐进的培训,帮助教师加强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减少由于认识差异带来的落实偏差。具体培训内容(见表1)。

表1 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上海市体育教师培训课程内容

4、结论与建议

(1)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体育素养的上海市体育教师培训体系可直接应用于教师培训,为针对上海市体育教师,培养和演练有关于体育素养测评的内容提供系统的指导性文件;

(2)上海市体育教师经过该培训体系之下的体育素养主题培训之后,可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体育素养概念、准确的测量方法和科学的评价规范,为开展实际测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本研究打造的基于体育素养测评的上海市体育教师培训体系,以实践经验推动学术研究,以点带面推进和加快上海市体育素养研究的进程与脚步。

(4)本研究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推进体育素养实施和评价工作提供了人才输出和资源保障,从宏观上指导未来该如何培养体育素养测评专业人士。

猜你喜欢

上海市体育教师体系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