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产程活跃期改变对子痫前期孕产妇安全的影响*

2020-11-02胡永丰郭跃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产儿子痫孕产妇

胡永丰 郭跃文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产科 广东佛山528300)

子痫前期是指孕前血压正常的孕妇妊娠20 周后出现血压异常升高(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并伴有蛋白尿(如无蛋白尿,但合并以下任何一项: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肺水肿、新发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视觉异常),对母婴生命健康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1]。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分析原因与产妇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及孕期环境等因素相关[2]。Friedman 产程标准应用年限较长,但是近年来分娩人群各方面特征有较多改变,需做出相应调整[3]。新产程标准于2014 年被提出,有研究显示该标准可降低剖宫产率,但是该模式应用于子痫前期产妇的研究较少[4]。本文旨在探讨在子痫前期孕产妇分娩中实施新旧产程活跃期改变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子痫前期孕产妇10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两组孕产妇基本资料及新生儿体质量等基线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基线资料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孕产妇基线资料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 妊娠周期(周) 孕次(次) 产次(次) 孕产妇BMI(kg/m2) 新生儿体质量(g)观察组对照组50 50 tP 28.37±4.12 29.15±4.28 3.157 0.915 39.15±1.23 38.95±1.42 3.925 0.972 1.67±0.85 1.75±0.83 4.183 0.853 0.95±0.31 1.17±0.25 3.984 0.951 25.37±2.36 25.91±1.94 2.392 0.819 3 513.52±254.42 3 527.49±261.39 3.548 0.875

1.2 评估方法 对照组采用Friedman 产程图对活跃期进行管理。第一产程:潜伏期延长(潜伏期>16 h),活跃期(<8 h 且宫口开3~10 cm),活跃期停滞(活跃期产妇宫口停止扩张时间>4 h)。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均可作为剖宫产指征。观察组采用《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对自然分娩活跃期进行管理。第一产程:潜伏期延长(初产潜伏期>20 h,经产潜伏期>14 h);活跃期(宫口扩张6 cm 为开始),活跃期停滞(破膜且宫口扩张>6 cm,宫缩正常时停止扩张≥4 h,宫缩异常时停止扩张≥6 h)。潜伏期延长不作为剖宫产指征,活跃期停滞可作为剖宫产指征。

1.3 观察指标 (1)孕妇产程时间:记录孕产妇潜伏期、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2)分娩方式:记录孕产妇产钳助产、催生素使用及剖宫产发生率;(3)孕产妇妊娠结局:记录孕产妇产后出血、产时发热、切口感染、会阴裂伤的发生率;(4)围产儿分娩结局:记录围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 min Apgar 评分和5 min Apgar 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潜伏期及第一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相近(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产程时间比较(±s)

组别 n 潜伏期(h) 第一产程(h) 第二产程(min) 第三产程(min)观察组对照组50 50 tP 21.57±3.24 13.58±4.69 7.184 0.002 23.17±5.18 17.69±3.46 7.846 0.004 51.47±15.38 52.17±15.37 3.018 0.067 7.41±3.18 7.14±3.62 3.916 0.081

2.2 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钳助产率、催生素使用率、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比较[例(%)]

2.3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的58%(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比较[例(%)]

2.4 两组围产儿结局比较 观察组1 min Apgar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5 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组围产儿分娩结局比较(±s)

表5 两组围产儿分娩结局比较(±s)

组别 n 胎儿窘迫[例(%)]新生儿窒息[例(%)]1 min Apgar评分(分)5 min Apgar评分(分)观察组对照组χ2/t P 50 50 2(4)2(4)0.000 1.000 1(2)2(4)3.417 0.480 8.47±0.39 9.12±0.51 7.158 0.002 9.42±0.31 9.31±0.45 3.085 0.096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诱发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子痫前期临床表现为血压上升,属于妊娠期特发疾病之一。相关报告显示,子痫前期孕产妇的胎儿宫内生长受到限制[5],诱发胎儿窘迫或者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风险较大,因此对子痫前期孕妇服的管理措施应严格于正常产妇[6]。产程标准是评估是否进行剖宫产的主要参考数据。判断产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孕产妇是否需要进行剖宫产,是否有难产风险等,从而及时根据产妇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并制定相关风险预防措施[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潜伏期及第一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催生素使用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Friedman 产程标准作为传统标准,其应用效果受孕产妇年龄、自身体质、精神状态及孕期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8]。对孕产妇产程管理的准确性较低,易诱发不良事件。新产程标准减少了对产妇的干预,最大程度帮助产妇适应分娩环境[1]。新产程中参考分娩人群特征重新定义了活跃期及活跃期停滞,放宽了异常产程的时间标准,从而减少了剖宫产的发生情况,同时产妇自然分娩后身体恢复较好较快[9]。

综上所述,新产程活跃期标准改变可降低子痫前期孕产妇剖宫产发生发生率,有效延长第一产程并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产儿子痫孕产妇
2017-2021年河池市金城江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子痫前期是什么病?
如何防范子痫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