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房心肌纤维化与冠脉搭桥术患者心房颤动及Gal-3 的相关性

2020-11-02李钰珑曾显阁丁唯可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搭桥术胶原心房

李钰珑 曾显阁 丁唯可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南阳473000)

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冠心病患病人数也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主要症状为不典型胸闷、心悸等,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可产生各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冠脉搭桥术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心房颤动是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有关冠脉搭桥术后房颤出现机制暂未明确,多认为心肌重构后出现的电重构是其发生与维持基础[1]。因此,手术前心脏结构的重构有可能是术后出现房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冠脉搭桥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心肌纤维化与冠脉搭桥术患者心房颤动及半乳凝素-3(Gal-3)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 年1~12 月于我院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是否出现心房颤动分成房颤组(16 例)与未出现房颤组(34 例)。男30 例,女20 例;年龄51~82 岁,平均(68.25±9.52)岁。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2];(2)需择期开展冠脉搭桥。排除标准:(1)术前出现心房颤动者;(2)术前存在甲亢或者甲减者;(3)开展急诊冠脉搭桥者;(4)正应用起搏器者;(5)术前伴随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或者风湿性心脏病者;(6)术前存在肾功能慢性不全者;(7)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麻醉方法、手术类型和术后处理 均予以静吸复合麻醉,于胸骨正中入路行冠脉搭桥术。术后给予5 d 心电监护,之后每日检查2 次心电图,定时检测脉搏,一直到准允出院。当术后有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出现,需予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行房颤救治。

1.2.2 标本处理 体外循环插管之前,将右心房开放后留作右心耳标本,大小1 cm×1 cm×1 cm。做好病理标本的制备工作,开展Masson 染色处理,发现胶原纤维显示为蓝色,而心肌显示为红色。

1.2.3 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判定 对所有切片分析,单个切片随机检测无血管视野3 个,并计算出单个视野内胶原组织占比,取平均值,即为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同时将此作为判断纤维化程度的标准。

1.2.4 心肌纤维化循环标志物判定 两组患者均取肘静脉血3 ml 于EDTA 管中,取样后置于离心机中离心,以3 000 r/min 离心5 min,取血浆,并放于-70℃冰箱保存,待统一检测。人(Human)Gal-3、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 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等ELISA 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采用的酶标仪为:芬兰(Labsystems Multiskan,MS)仪器型号:352 型。

1.3 观察指标 术后房颤发生率,对比房颤组与未出现房颤组在一般资料、心肌纤维化循环标志物、心肌CVF 的差异情况,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和CVF 间的关系以及心肌纤维化循环标志物与Gal-3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行直线回归分析,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房颤发生率比较 50 例患者中共16 例出现房颤,占32.00%(16/50),余下34 例未出现房颤,占68.00%(34/50)。

2.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房颤组年龄比未出现房颤组更高(P<0.05)。两组在性别、疾病史、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舒张期内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 性别[例(%)]男女高血压病史[例(%)]有无糖尿病病史[例(%)]有无左心房内径(mm)左室舒张期内径(mm)左室射血分数(%)房颤组未出现房颤组χ2/t P 16 34 74.12±7.26 67.02±8.98 2.762 0.004 10(62.50) 6(37.50)20(58.82) 14(41.18)0.061 0.804 9(56.25) 7(43.75)20(58.82) 14(41.18)0.030 0.863 6(37.50) 10(62.50)13(38.24) 21(61.76)0.002 0.960 41.35±6.78 40.96±6.96 0.186 0.426 55.32±6.25 54.85±6.54 0.240 0.406 54.26±12.25 55.96±8.36 0.575 0.284

2.3 两组Gal-3 与心肌纤维化循环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 对两组Gal-3、PⅢNP、PⅠCP、MMP-2、心肌CVF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房颤组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Gal-3 与心肌纤维化循环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Gal-3 与心肌纤维化循环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 n Gal-3(pg/ml) PⅢNP(pg/ml) PⅠCP(μg/L) MMP-2(ng/ml) 心肌CVF房颤组未出现房颤组16 34 tP 57.56±8.02 45.85±4.65 3.330 0.001 1973.62±201.40 1306.30±78.23 5.593 0.001 29.36±3.46 22.29±2.32 10.185 0.001 355.30±51.03 308.40±30.80 7.159 0.001 25.56±8.02 19.85±7.65 2.425 0.010

2.4 心肌纤维化循环标志物与Gal-3 相关性分析对50 例患者心肌纤维化循环标志物与Gal-3 开展相关回归分析发现,房颤组患者PⅠCP、MMP-2 与Gal-3 均呈正相关,与其中PⅠCP 呈明显正相关。但与PⅢNP 无明显相关。见表3。用血清Gal-3 水平与血清PⅠCP、MMP-2 水平绘制的散点图,其拟合曲线均向上倾斜,显示Gal-3 水平与血清PⅠCP、MMP-2 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见图1~图3。

表3 心肌纤维化循环标志物与Gal-3 相关性分析

图1 Gal-3 水平与血清PⅠCP 水平绘制的散点图

图2 Gal-3 水平与血清MMP-2 水平绘制的散点图

图3 Gal-3 水平与血清PⅢNP 水平绘制的散点图

2.5 年龄和CVF 相关性分析 对50 例患者年龄和CVF 开展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CVF 之间呈正相关关系(γ=0.885,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认为,房颤出现和维持为心肌重构之后的电重构[3]。心房结构的重构即心房肌细胞中超微结构变化、心肌间质向着纤维化的方向发展和胶原纤维再次分布,造成心肌内电活动传导出现了局部的异常变化,减缓了激动传导的速度,同时路径变得复杂,进而促使房颤出现与维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术后产生房颤一个危险因素。伴随年龄增加,术后出现房颤的概率也在升高。房颤组和未出现房颤组在年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高龄是术后房颤出现的危险因素。两组在性别、疾病史、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舒张期内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上因素和术后出现房颤之间无关联。据有关研究显示[4],伴随年龄增加,心脏结构出现一系列改变,如纤维化、淀粉样变性以及脂肪沉积等,造成心房内传导紊乱,进而生成折返环,引发房颤。此外,冠心病患者多伴一系列慢性基础疾病,慢性病能导致以上变化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房颤组Gal-3、PⅢNP、PⅠCP、MMP-2、心肌CVF 比未出现房颤组更高,并且Gal-3 与心肌纤维化的循环标志物PⅠCP、MMP-2 有显著相关性,说明术后出现房颤者,术前心肌已伴随一定纤维化。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心肌Ⅰ型胶原占绝大多数,Ⅲ型胶原容积较Ⅰ型胶原容积明显少,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5],PⅢNP并不能作为Ⅲ型胶原合成的特异指标,国外有学者试图通过心肌活检阐述PⅢNP 与Ⅲ型胶原合成的关系,实验结果得出血浆中PⅢNP 与心肌中PⅢNP有明显相关性,但是PⅢNP 与心肌中Ⅰ型胶原合成也有相关性。综上所述,年龄和心肌的纤维化程度之间有一定关系,而心房的心肌纤维化和冠脉搭桥后房颤出现有关,心肌纤维化有可能属于冠脉搭桥术后出现房颤的一个重要机制。

猜你喜欢

搭桥术胶原心房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黑鱼胶原溶液的流变、热稳定性及化学交联改性研究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左心房
心房
花开在心房
急性冠脉综合征搭桥术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响应面法优化可口革囊星虫胶原抗氧化肽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