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磷酸盐对不同年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0-11-02程丽红吴秀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同组磷酸盐骨细胞

程丽红 吴秀春

(江西省人民医院 南昌330006)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变疾病,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1]。二磷酸盐类药物是目前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能够降低骨细胞活性,恢复骨转换速率[2~3]。我院在临床上使用新型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钠配合骨化三醇与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发现不同年龄患者获益情况有所不同。现对二磷酸盐对不同年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进行比较,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每组30 例。中年组年龄40~59 岁;男12 例,女18 例;身体质量指数(BMI)17.65~25.17 kg/m2,平均(21.07±3.43)kg/m2;合并糖尿病9 例,高血脂5 例,高血压3 例。老年组年龄≥60 岁;男11 例,女19 例;BMI 17.65~25.17 kg/m2,平均(21.16±3.52)kg/m2;合并糖尿病10 例,高血脂6 例,高血压3 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骨化三醇与碳酸钙D3片治疗:唑来膦酸注射液(注册证号H20181132) 静脉滴注给药,1 年1 次,5 mg/次,30 min 滴完,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前给予生理盐水500 ml 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后给予生理盐水100 ml 静脉滴注;骨化三醇胶丸(国药准字J20100056)0.25 μg/次,2 次/d,口服;碳酸钙D3片(国药准字H10950029)600 mg/次,1次/d,口服。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部位骨密度检测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 两组治疗后L1~L4、股骨颈、Ward's 三角骨密度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治疗后L1~L4、股骨颈、Ward's 三角骨密度均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mg/cm3,±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对比(mg/cm3,±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老年组治疗后对比,*P<0.05。

Ward's 三角治疗前 治疗后中年组老年组分组 n L1~L4治疗前 治疗后股骨颈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732.75±153.47 732.83±154.06 778.64±102.08△*758.12±101.48△577.47±138.25 577.58±141.62 645.25±125.95△*611.48±131.53△457.13±115.65 457.55±116.08 496.06±90.48△*478.25±95.9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IL-6 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中年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IL-6 水平均低于老年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比(pg/m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比(p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老年组治疗后对比,*P<0.05。

IL-6治疗前 治疗后中年组老年组分组 n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IL-1β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78.42±6.37 78.85±6.25 38.26±5.18△*48.17±6.33△27.31±5.38 27.74±5.26 24.92±4.33△*26.07±4.75△34.07±5.05 34.21±5.38 18.22±4.08△*24.25±5.11△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发病因素复杂,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骨密度。唑来膦酸钠为新型双膦酸盐类药物,对骨表面某些结构具有高度亲和力,配合骨化三醇与钙剂组成综合治疗方案能够快速补充患者所需钙元素,提高骨密度水平,促进骨转换率恢复[4]。部分国内研究报道也指出,唑来膦酸钠经代谢吸收后能够聚集在骨小梁表面,抑制破骨细胞破坏溶解成骨细胞这一过程,同时激活受抑制的成骨细胞,促进骨转换率恢复和骨量增加[5]。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L1~L4、股骨颈、Ward's三角的骨密度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也证实了该方案对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近几年,有研究报道指出,TNF-α、IL-1β、IL-6、IL-8 等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紧密联系[6]。其中TNF-α 有骨吸收诱导作用,可刺激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引起骨吸收并抑制新骨的形成与钙化;IL-1β 为骨吸收刺激因子,可促进骨组织呈高转换状态,并刺激破骨细胞性骨吸收;IL-6、IL-8 也有促进骨吸收的作用,能够通过刺激破骨细胞生成而加速骨吸收,促进胶原酶释放增强骨基质降解[7]。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IL-6 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可见本研究所用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异常升高的情况,从而减轻骨吸收状态,维持骨密度。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年组治疗后L1~L4、股骨颈、Ward's 三角的骨密度均高于老年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IL-6 水平均低于老年组(P<0.05),可见接受相同治疗方案时年龄越小骨密度和细胞因子改善幅度越高,获益越明显。二磷酸盐是一种新型药物,是用于各类骨疾患及钙代谢性疾病的一类新药,该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质吸收。二磷酸盐是人工合成的一类焦磷酸类食物[8],口服该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肌肉骨骼疼痛、皮疹等,虽然发生率极低,但依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9]。注射用药则可能存在一过性发热、伴随感冒症状等,甚至发生肾功能损害、肾衰竭等情况。总体来看,该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关于其远期预后,则需要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二磷酸盐对不同年龄骨质疏松症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年龄较小时获益效果更佳,应加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同组磷酸盐骨细胞
LncRNA在骨质疏松中对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破骨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火星生命探测中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磷酸盐
成骨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及途径研究进展
骨细胞与牙周炎相关研究进展
新知
A close look at Nauru’s ecosystem
每天六勺南瓜籽护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