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脑电刺激对脑性瘫痪患儿疗效分析

2020-11-02侯盼盼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小脑智力疗法

侯盼盼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石桥医院 南阳473000)

脑性瘫痪(CP)是指出生前至分娩后1 个月内多因素导致的脑损伤综合征,具有非进行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功能异常、姿势异常、视听障碍与智力低下等。临床多通过康复训练恢复患儿的生理机能,以早期训练+综合治疗为常规治疗方法,但无法治愈疾病,仅能减轻残疾,改善患儿生活质量[1]。小脑电刺激(CES)是治疗脑部痉挛等疾病的新型疗法,可对小脑顶核产生刺激作用,进而恢复脑功能。但CES 用于CP 患儿康复的效果却鲜有报道。本研究观察小脑电刺激对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5 月~2019 年5月收治的CP 患儿6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CP;伴有姿势异常、智力障碍等症状;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无法耐受CES 治疗;正参与其他研究。将60 例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A组和B 组,各30 例。其中A 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1~17 个月,平均(10.24±0.65)个月;痉挛型12例,混合型6 例,徐动型9 例,失调型3 例。B 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18 个月,平均(10.31±0.64)个月;痉挛型11 例,混合型7 例,徐动型8 例,失调型4 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B 组行常规治疗,即通过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儿完成抬头、起身、翻身、爬行或坐姿等训练;进行上肢功能训练,1次/d,45 min/次。同时进行运动功能训练,采用神经发育疗法:Bobath 法,通过促通、反射性抑制、叩击和关键点控制等手法进行治疗,50 min/次,1 次/d;Vojta 法,通过反射性俯爬和反射性翻身等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同上。以上训练均坚持3 个月。A 组基于B 组疗法,加用CES 治疗:使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于两耳背的乳突部位安置电极,选择模式4,强度设定为50%~60%,频率设定181 Hz,比率设定2.0。1 次治疗为一个疗程,时间为20 min,间隔1 周后,行下一次治疗,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利用粗大运动评价量表(GMFM)评估患儿运动能力,包括卧位、坐立、爬行与站立等维度。GMFM 采用的是实际得分值,计算方式为:实际得分值=检查功能区得分之和/5;检查功能区得分=每一个功能区得分之和/最大评分数×100。利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价患儿治疗前后智力水平,包括智力发育指数(MDI)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采用7级评分标准。其中>130 分为非常优秀,<69 分为智力缺陷,分数与智力水平呈正相关。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GMFM 评分高于12 分,CDCC 评分高于109 分;有效:GMFM 评分为6~12分,CDCC 评分为70~109 分;无效:GMFM 评分低于6 分,CDCC 评分低于70 分[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B 组的7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运动能力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A 组高于B 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能力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运动能力评分对比(分,±s)

组别 n A 组B 组30 30 29.087 13.278 0.000 0.000 t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29.55±1.24 29.48±1.34 0.210 0.834 49.67±3.58 38.43±3.44 12.400 0.000

2.3 两组智力水平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智力水平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A 组高于B 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智力水平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智力水平评分对比(分,±s)

组别 n A 组B 组MDI治疗前 治疗后 t P PDI治疗前 治疗后 t P 30 30 4.619 2.445 0.000 0.018 6.934 3.960 0.000 0.000 tP 85.69±5.66 85.49±5.61 0.137 0.891 92.67±6.04 89.16±6.01 2.256 0.028 84.15±4.32 84.20±4.28 0.045 0.964 91.76±4.18 88.52±4.17 3.006 0.004

3 讨论

CP 是非进行性严重性脑损伤,患儿症状为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和癫痫等,易导致多种残疾性疾病[3]。临床多通过早期干预方式促进病情恢复,其治疗原则是早发现、功能训练、全面康复与综合治疗,常用疗法是神经电疗法。Bobath 法与Vojta 法等治疗手法可使患儿的脑神经得以生长发育。CP 患儿由于发病时间为出生前或分娩后1 个月内,因此脑神经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能够利用正确手法对运动与异常姿势模式产生抑制作用,生成正常的运动反应[4]。而反复训练则能够规范运动模式,逐渐使其转变为正常模式。有研究报道,大脑和小脑皮质间伴有神经纤维联络,呈往返性,对小脑顶核和小脑其他组织进行电刺激可增加脑部缺血区域的血流量,改善脑部循环功能,进而缓解脑损害[5]。这是小脑神经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神经源性保护机制。经电刺激治疗后,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蛋白含量可减少,进而阻断一氧化氮的大量合成过程,减轻其细胞毒性作用,最终改善脑功能[6]。此外,脑组织中存在较多的未使用区域,人类活动仅对部分神经突触产生经常性刺激,其阈值相对较低。其他阈值较高的部分,则不被使用,即为休眠状态。对脑组织进行反复刺激能够活化神经突触,使其被充分使用,形成神经环路或新突触,构建神经细胞功能的完整化系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7]。

CES 利用电刺激治疗仪所具有的频率合成功能,不断对小脑顶核区域进行电流刺激,对功能性肌肉产生兴奋作用,进而引起其发生节律性收缩,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肌力水平。CES 对CP 患儿的作用机制为:(1)增加海马体、大脑皮层与下丘脑部位的神经元数量(含有5-羟色胺,简称5-HT),增多5-HT合成与兴奋性递质释放,提高运动传导功能,恢复肢体功能[8]。(2)电刺激可使脑血流和微循环维持在较佳水平,阻断半暗区神经元的损害性进展,纠正脑损害。(3)神经元受损后无法再生,但其可塑性强,电刺激可通过结构修复和功能代偿恢复脑组织代偿功能。

本研究中,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B 组的73.33%;治疗后运动能力与智力水平评分均高于B 组(P<0.05),说明CES 可提高CP 患儿的康复疗效,促进其运动能力和智力发育,原因是反复性电刺激联合手法康复能够改善脑损害,使运动平衡区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复,进而抑制智力低下或异常姿势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2]。综上所述,采用CES治疗CP 患儿效果理想,可最大程度上恢复患儿的运动功能,纠正其智力水平,进而获得较佳的预后。

猜你喜欢

小脑智力疗法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双胞胎在这儿呢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欢乐智力谷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