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口服联合推拿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

2020-11-02谢兰星刘艳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3期
关键词:脾虚健脾口服

谢兰星 刘艳梅

(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 萍乡337000)

腹泻为儿科临床常见病,尤以6 个月~2 岁的婴幼儿多见,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水样为主要特点[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高发,不同季节发生的腹泻,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失衡甚至死亡,长期腹泻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减弱,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2],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医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补液、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胃肠黏膜等。中医治疗小儿腹泻具有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既有内服中药也有中医外治疗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临床疗效确切。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予中药颗粒剂口服联合推拿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门诊就诊的脾虚型腹泻患儿10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7 例;平均年龄(2.76±1.96)岁;平均病程(5.2±2.3)d。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2.96±1.89)岁;平均病程(4.9±3.8)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 版[3]中小儿腹泻诊断标准。

1.3 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脾虚证。

1.4 纳入标准 与西医腹泻诊断标准相符;属于中医泄泻的脾虚证型;年龄0.5~6.0 岁;家属接受中药颗粒剂口服及小儿推拿治疗。

1.5 排除标准 细菌或真菌等感染所致的腹泻患儿;腹泻并重度脱水患儿;合并肝、肾、心血管或造血系统原发性疾病患儿。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对症止泻治疗:蒙脱石散混悬液口服,6 个月~1 岁10 ml,3 次/d;1~2 岁15 ml,3 次/d;2 岁以上20 ml,3 次/d。补液盐Ⅲ口服,1 袋溶于250 ml 温开水中,随时频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用温水冲服,1 岁以下每次半袋,1~5 岁每次1 袋,3 次/d,服用3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辨证予中药颗粒剂口服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处方以四君子汤加减:人参3 g、炒白术6 g、茯苓6 g、甘草2 g、芡实6 g、山药6 g、石榴皮5 g、薏苡仁10 g。汗出多者加黄芪6 g、五味子3 g,脾虚纳差者酌加麦芽10 g、神曲10 g。每日2 次,每次1 盒,溶于50 ml 开水中,口服3 d。小儿推拿:补脾200 次,调大肠200 次,揉板门200 次,顺运内八卦100 次,摩腹(逆时针)300 次,按揉足三里200 次,推上七节骨200 次,揉龟尾200 次,捏脊5 遍。每次推拿约15 min,每日1 次,连续3 d。

1.7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止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治愈、好转和未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泻时间比较 观察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止泻时间比较(d,x±s)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导致小儿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感染性因素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感染多见,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非感染性因素主要由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常因喂养不定时,突然改变食物品种,过早喂养大量淀粉类食品引起。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其次是过敏性腹泻,如牛奶、大豆等过敏引起,另外也与药物、气候等因素等相关[5],一年四季都可出现。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功能尚不健全,更易受外界影响。《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所以小儿要注重脾胃的调养。泄泻如果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会阻碍患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免疫功能[6]。母病及子,病程长或经常腹泻患儿多出现肺脾两虚证,从而出现反复性肺系疾病。脾虚型泄泻是中医儿科常见证型,临床上可见很多抗生素相关型腹泻,原始病常见细菌感染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由于抗生素或其他寒凉药物的影响,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引起大便稀,次数增多,引起脾虚型腹泻。治疗上不仅要健脾更要运脾,标本兼顾。中药以四君子汤酌加渗湿止泻之药为主。其中人参益气,健脾养胃为君药;白术为臣,既能健脾,又能燥湿,配合人参增强运化之力;佐以茯苓甘淡健脾、渗湿;炙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加甘平之山药,气阴双补,既能补脾止泻,又能养阴生津;薏苡仁健脾渗湿;石榴皮、芡实涩肠止泻。全方标本兼治,共奏健脾止泻之功[7]。小儿推拿是中医特色外治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按照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运用手法作用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以调理脏腑、调和阴阳气血、疏通经络以达到防治儿童疾病的目的,从而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对于小儿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效果良好。推拿方中通过先补脾、调大肠以健脾止泻;揉板门、顺运内八卦、逆时针摩腹重在运脾促消化;按揉足三里加强健脾之力,重在治本,也是小儿推拿中常用保健穴之一;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重在止泻以治标,最后捏脊调脾胃,理气血,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中医治疗中,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是一种常见方式,因其无痛苦、无副作用,越来越被广大家长和患儿接受[8]。

本研究采用中药口服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结果显示观察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中药口服联合小儿推拿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脾虚健脾口服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