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沙吖啶、米非司酮在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孕妇引产过程中的回顾性研究

2020-11-02程晓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产道前置胎盘

程晓艳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信阳464000)

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指在妊娠13~28 周胎盘附着位置并非正常的子宫后壁、侧壁、前壁位置,而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下缘覆盖或到达宫颈内口,且位置低于胎先露部[1]。胎盘前置为妊娠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存在产前、产后、产时大出血的危险,是导致胎儿死亡及孕妇大出血的重要因素[2],因此必要时需进行引产终止妊娠。临床常用引产方式为药物注射,如注射依沙吖啶于孕妇羊膜腔内,具有较好引产效果,但依沙吖啶对子宫颈软化效果欠佳,故在引产中有较大概率出现宫缩不协调现象,严重时甚至造成子宫破裂,影响引产效果,因此需联合其他药物引产,提高引产效果。米非司酮具有增强子宫平滑肌兴奋性、软化子宫颈的效果,故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98 例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孕妇,旨在探究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的引产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8 例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 例。实验组年龄26~40 岁,平均(34.28±2.64)岁;孕周14~28 周,平均(20.41±3.01)周。对照组年龄25~42 岁,平均(35.14±2.73)岁;孕周13~27周,平均(20.38±3.16)周。两组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B 超检查显示胎盘前置;均为中孕期孕妇;均需进行引产;均为单胎;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心、肾、肝功能障碍;生殖道畸形、阴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引产禁忌证;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依沙吖啶治疗。引产前,排空膀胱尿液,取卧位,穿刺点选取腹正中线下约三横指处囊性感最强位置,首先对穿刺点周围消毒,采用腰穿针穿刺至羊膜腔内,刺入后拔出穿刺针针芯,注入100 mg 依沙吖啶(国药准字H32024696)。

1.3.2 实验组 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治疗。口服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10950203),每次50 mg,每8 小时1 次,连续服用3 次,最后1 次服用后行依沙吖啶引产,方法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引产情况,包括宫缩开始时间、引产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引产效果,包括引产成功率、胎盘粘连、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引产成功标准为依沙吖啶注射后72 h 内,胎儿娩出。(3)比较两组产后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引产情况对比 实验组引产时间、宫缩开始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引产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引产情况对比(±s)

组别 n 引产时间(h) 宫缩开始时间(h) 住院时间(d) 出血量(ml)实验组对照组49 49 tP 8.11±1.23 13.36±2.24 14.381<0.001 16.24±2.94 23.18±3.57 10.504<0.001 4.22±1.41 7.20±2.19 8.009<0.001 85.49±14.84 142.61±23.58 14.31<0.001

2.2 两组引产效果对比 实验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胎盘粘连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引产效果对比[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28%)与对照组(10.2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中孕期妊娠是指孕周在13~28 周,此期间胎儿发育已几乎成型,骨骼系统形成,且胎盘也慢慢成熟,子宫对外源及内源性刺激均不敏感[3]。但由于宫颈尚未成熟,宫颈也较为坚硬,故扩张比较缓慢,若在此时进行引产,宫缩、宫颈扩张往往不能同时进行,进而延长引产时间,加大引产难度。胎盘也还不成熟,会引发胎盘残留,提高产后感染、出血风险,同时使宫缩过度增加,可能造成软产道损伤,不仅增加引产痛苦,还会对孕妇产道造成严重损伤[4]。因此,引产关键在于如何促使宫颈成熟及控制宫缩强度。

依沙吖啶为临床中孕期孕妇终止妊娠常用药物,由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效果较好等优势被广泛接受。依沙吖啶注入羊膜腔后可将胎儿迅速致死在宫内,促使蜕膜组织、胎盘产生变性、坏死,从而引发流产,同时还可破坏孕激素、雌二醇平衡状态,提高子宫内前列腺素受体含量,使内源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促使宫缩并启动分娩。但依沙吖啶无法促使宫颈成熟、软化,并且引发非自发性宫缩在子宫体部极强,但中孕期孕妇宫颈成熟较低,故扩张较为缓慢,造成宫口扩张与宫缩不同步,增加了软产道损伤风险。同时,由于中孕期孕妇胎盘增大变厚,蜕膜绒毛发育不成熟,使坏死胎膜黏附在宫壁,剥离困难,进而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及妊娠物残留率[5]。本研究实验组引产时间、宫缩开始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胎盘粘连、软产道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依沙吖啶、米非司酮在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孕妇引产过程中可缩短宫缩开始时间、引产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胎盘粘连、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分析原因为,米非司酮属于抗孕激素药物,可与子宫内膜上孕酮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孕激素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达到阻断孕激素的效果;同时可使蜕膜组织产生变形反应,提高机体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进而软化宫颈,还具有促使宫颈收缩效果。内源性前列腺素提高,可加快蜕膜变性速度,使绒毛膜及蜕膜迅速分离,进而促使胎膜、胎盘分离,达到终止妊娠效果,且米非司酮可在不同妊娠期中均起到强效引产作用,临床效果较好[6~7]。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依沙吖啶、米非司酮在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孕妇引产过程中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依沙吖啶、米非司酮在中孕期胎盘前置状态孕妇引产过程中可缩短宫缩开始时间、引产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胎盘粘连、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发生率,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产道前置胎盘
产前超声与MRI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效果对比
牛产道疾病治疗刍议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精准的声音还原 Yamaha CX-A5200前置放大器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结合实践谈论关于母猪产道疾病的防治
外用甲硝唑对牛、羊产道疾病的治疗效果探讨
胎盘大补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