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旁肌间隙入路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效果观察

2020-11-02刘维高陈松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椎旁单节椎弓

刘维高 陈松涛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郑州450000)

胸腰椎骨折为常见脊柱损伤,临床症状以局部疼痛、损伤部位压痛为主。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虽可恢复脊柱序列、纠正畸形、解除对神经系统的压迫,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易引发强烈疼痛,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2]。随着脊柱外科技术、微创治疗理念发展,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3]。本研究探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2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2 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1 例。试验组男29 例,女12 例;年龄24~61 岁,平均(37.54±5.31)岁;车祸31 例,高处坠落5 例,其他5例。参照组男28 例,女13 例;年龄25~62 岁,平均(38.16±6.05)岁;车祸30 例,高处坠落5 例,其他6例。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CT、X 线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单节段胸腰椎骨折;(2)符合手术指征;(3)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脊髓、神经损伤;(2)陈旧性骨折;(3)病理性骨折;(4)病例资料不完整;(5)患有严重精神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参照组 予以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俯卧位,垫高胸部、髂嵴部,C 臂透视,定位目标节段椎体;作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腰背肌筋膜;于棘突两侧骨膜下剥离椎旁肌,充分显露目标椎体和上下椎板、关节突关节;选择合适置钉点,C 臂透视下置入椎弓根钉,透视确认椎弓根钉置入位置准确无误,置入预弯连接棒,撑开矫正复位骨折椎体;止血冲洗,常规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3.2 试验组 予以椎旁肌间隙入路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于后正中作切口,切开浅肌膜层,胸椎切开胸背浅层肌,腰椎切开腰背筋膜显露深层肌群;自棘突旁触及横突、关节突,切开肌膜,沿其下行钝性分离多裂肌、外侧最长肌间隙,电刀分离显露腰椎“人”字嵴处;于骨折椎上下相邻椎体置入椎弓根钉,预弯连接杆曲度,安置连接杆,依靠前后韧带张力恢复椎体形态、前后缘高度;交替松开侧连接杆,安置、固定伤椎椎弓根钉;两侧肌间隙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1.4 观察指标 (1)置钉优良率。优:螺钉未突破椎弓根皮质;良:螺钉突破椎弓根皮质,椎弓根皮质膨胀≤2 mm;差:螺钉突破椎弓根皮质,椎弓根皮质膨胀>2 mm。(2)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3)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4 h、14 d Cobb 角。(4)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前,术后24 h、14 d 疼痛程度。分值0~10 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置钉情况比较 试验组优23 例,良17例,差1 例;参照组优20 例,良15 例,差6 例。试验组置钉优良率97.56%(40/41) 较参照组85.37%(35/41)高(χ2=3.905,P=0.048)。

2.2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参照组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试验组参照组41 41 tP 83.16±4.28 81.94±4.91 1.199 0.234 101.64±8.37 175.19±9.52 37.152<0.001 36.97±2.15 128.64±7.52 75.048<0.001

2.3 两组手术前后Cobb 角比较 术前,术后24h、14d 两组Cobb 角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Cobb 角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Cobb 角比较(°,±s)

组别 n 术前 术后24 h 术后14 d试验组参照组41 41 tP 20.49±3.16 21.38±2.97 1.314 0.193 5.87±1.01 6.24±1.13 1.563 0.122 6.19±1.07 6.45±1.20 1.036 0.304

2.4 两组VA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 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 h、14 d,试验组VAS 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术前 术后24 h 术后14 d试验组参照组41 41 tP 4.78±0.59 4.64±0.62 1.047 0.298 3.26±0.42 3.98±0.47 7.314<0.001 1.21±0.38 1.85±0.43 7.141<0.001

3 讨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对于最佳入路方式、置钉方法临床尚无统一标准[4~5]。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置钉准确度易受术者经验、专业能力等主观因素影响,且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广泛剥离、强力牵拉椎旁肌,易损伤椎旁肌肉,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度[6]。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开放手术相比,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具有以下优势:(1)利用人体生理间隙完成微创治疗,避免广泛剥离、牵拉椎旁肌肉,可减轻手术创伤;(2)术中可明确术区关节横突下方等附着血管,手术过程中可避开血管,减轻机体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3)可保护肌肉组织血管,完整保留肌肉组织,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腰背痛发生风险[7~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置钉优良率97.56%较参照组的85.37%高,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参照组少,术后24 h、14 d VAS 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表明椎旁肌间隙入路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能提高置钉优良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减轻术后疼痛。术前,术后24 h、14 d 两组Cobb 角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椎旁肌间隙入路术也能达到促使Cobb 角恢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椎旁单节椎弓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肌骨超声评估支具干预对Rigo E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软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基于IDEAL-IQ序列MR纹理分析评价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脂肪浸润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全麻复合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VAS评分的影响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