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

2020-11-02刘宝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丙泊酚肌瘤黏膜

刘宝林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南阳473000)

黏膜下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常见良性肿瘤,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出现阴道出血,腹部可触及肿块或产生压迫感,极易诱发卵巢病变[1]。目前,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主要术式之一,要求全麻下完成手术。丙泊酚是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常用药物,具有麻醉迅速、平稳等特点,已成为妇科手术中首选全麻药物,但镇痛效应较弱,呼吸抑制发生率高[2]。地佐辛是一种混合阿片类镇痛药,在发挥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可拮抗μ 受体,减少恶心呕吐发生,并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有助于加快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提高苏醒质量。本研究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月收治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94 例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 例。观察组年龄22~58 岁,平均(36.98±6.58) 岁;体质量45.12~68.41 kg,平均(55.49±4.33)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9 例,Ⅱ级18 例;肌瘤直径29.16~57.25 mm,平均(45.11±5.20)mm;多发肌瘤19 例,单发肌瘤28 例。对照组年龄23~59 岁,平均(37.69±7.01)岁;体质量44.83~69.16 kg,平均(54.98±4.87)kg;ASA分级:Ⅰ级28 例,Ⅱ级19 例;肌瘤直径28.91~57.83 mm,平均(44.56±5.73)mm;多发肌瘤17 例,单发肌瘤30 例。两组年龄、体质量、ASA 分级、肌瘤直径、肌瘤数量等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中子宫肌瘤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超声检查、触诊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黏膜下子宫肌瘤;符合手术指征,均行手术治疗;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对本研究使用药物存在禁忌者;手术或麻醉难以耐受者;恶性肿瘤患者;其他宫腔疾病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者。

1.3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禁水,术前30 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入室后进行血压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给予面罩吸氧。

1.3.1 对照组 采用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10368)静脉麻醉。静脉注射2 mg/kg 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术中5 mg/(kg·h)泵注维持麻醉深度。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降低等情况,给予麻黄碱,若出现体动反应可单次追加0.5 mg/kg 丙泊酚。

1.3.2 观察组 采用地佐辛(国药准字H20184150)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静脉注射2 mg/kg 丙泊酚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0.1 mg/kg 地佐辛,5 mg/(kg·h)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深度,术毕停止麻醉用药。

1.4 观察指标 (1)两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2)两组术后5 min、30 min、120 min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10 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呼吸抑制、心动过速、恶心呕吐。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min,±s)

表1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min,±s)

组别 n 麻醉起效时间 呼吸恢复时间 睁眼时间 意识恢复时间观察组对照组47 47 tP 0.58±0.14 0.60±0.16 0.645 0.521 2.02±1.35 5.94±2.10 10.765<0.001 3.01±1.56 6.96±2.20 10.041<0.001 5.69±1.74 8.54±2.41 6.573<0.001

2.2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 术后5 min、30 min、120 min 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术后5 min 术后30 min 术后120 min观察组对照组47 47 tP 1.19±0.56 2.42±0.87 8.150<0.001 1.36±0.45 3.41±0.69 17.061<0.001 1.85±0.68 4.52±1.02 14.932<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的19.15%(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黏膜下子宫肌瘤是肌壁间肌瘤朝向宫腔内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腔内,与黏膜层直接接触,约占所有子宫肌瘤的10%左右[4]。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深入发展,宫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宫腔内感觉神经丰富,手术时宫颈扩张或术间牵拉均可对迷走神经产生不同程度刺激,出现明显应激反应。故术中要求选择高质量麻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丙泊酚是一种静脉麻醉药物,具有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可有效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等特点,已被临床广泛运用于危重患者麻醉维持、麻醉诱导、镇静中。由于丙泊酚镇痛效果不足,临床常复合阿片类镇痛药物进行全身麻醉,以减少丙泊酚用量,加快术后苏醒,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5]。地佐辛是新型混合阿片类镇痛药,既是κ 受体激动剂,又是μ 受体拮抗剂,通过直接作用于κ 受体发挥镇痛作用,且镇痛强度、镇痛起效时间与吗啡相当,但成瘾性较小[6~7]。此外,地佐辛对μ 受体具有强效拮抗作用,临床中应用不易引起恶心呕吐等麻醉不良反应,并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轻微,呼吸抑制作用相对薄弱,麻醉中应用安全性较高[8~9]。

本研究将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结果发现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加快术后麻醉苏醒。马涛等[10]研究指出,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中,相比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优势互补,在发挥丙泊酚麻醉起效迅速的同时,地佐辛确保麻醉镇痛效果,同时可降低丙泊酚使用剂量,进一步减少恶性、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 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黏膜下子宫肌瘤术中,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综上所述,黏膜下子宫肌瘤术中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术后苏醒迅速、镇痛效果好等特点,且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丙泊酚肌瘤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