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糅与发展”

2020-10-26郝志轩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教学

郝志轩

【摘 要】随着中国迎来了新时代下的文化大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本土艺术,首当其冲地进入了新中国的文化发展大潮。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迎来了属于民族民间舞的杂糅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杂糅;教学;创新与继承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7-0143-02

一、匍匐在古典舞中生存的中国民族民间舞

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有着本质上的文化艺术区域差异,古典舞是主要建立在汉族传统乐舞思想文化下的艺术再现,但是民族民间舞的文化是建立在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以及不同宗教信仰下的区域性文化综合体系。编导如果单纯只是为了让民族民间舞更具时代演绎性和文化吸引力的话,那么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对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恶意”修改。民族文化往往与土地、宗教、人文紧密相连,不能独立存在。以傣族舞为例,生活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中国傣族人民,位于中国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的自然条件下的雨林地带,平原面积狭小,丘陵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集中影响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傣族人民温婉含蓄的民族性格。傣族舞蹈具有我国西南地区舞蹈和东南亚仿生舞蹈的特征,集中展示下的孔雀舞等民族民间舞都是傣族舞蹈文化的精髓部分。从图腾崇拜的角度来说,傣族人民崇拜的孔雀和大象在视觉直观上都是一种相对迟缓的动物,但是大部分傣族舞蹈,尤其是独舞的形式出现时,会打破民族原有文化意境,造成创新的社会假象发展。现代对于傣族舞蹈的编排往往更加喜欢运用古典舞的技术技巧进行填充,大幅度的技术技巧出现在傣族这样温和舞蹈的状态下就会显得纰漏百出。如北京舞蹈学院作品《花儿》表现傣族姑娘河边嬉戏的舞蹈场景,可是后半段倒踢紫金冠的出现就打破了所有意境。首先,客观文化下的傣族服饰是不可能出现满足倒踢紫金冠之类的动作所需要的空间幅度,这是一种对客观文化的不尊重。其次如果缺乏有力的动作去填补音乐空缺,可考虑去本民族的舞蹈语汇中搜索,这样随意地加入古典元素会打破舞蹈之前所营造的意境!虽说高难度的动作能迎合观众的胃口,但是也会带来文化层面上的缺失,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编导对于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处理关系的不妥当。在运用古典舞技巧穿插时,除了考虑舞台美观,更重要的是去考虑主观意识下所产生的艺术创作是否符合民族文化取向,民族民间舞也有自己独有的技术技巧,本土文化下生长的东西往往更加衔接得当。民族民间舞是对于民族民俗文化的再现,除了美观性以外,更多的应该是考虑民族性,一个出现的方式与时间都不合适的技巧往往会将舞蹈创作带入僵局。

二、活在现代艺术“威胁”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

民族民间舞在我国是种类最多最丰富的本土艺术,在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发展的今天,我们吸收借鉴了现代舞中对于高中低这类空间处理元素的利用,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可是在低空间这一概念的处理和应用上却出现了些许偏差,现代舞和民族民间舞中对于“接触地面”这一空间概念有着不同的诠释,我们断然不能全盘接受现代舞精神。现代舞的低空间运用往往是在客观现实上,使得肢体与地面发生现实触碰,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现代的产生环境具有一定的物质优越性,有着相对良好的“舞台”艺术概念。可是中国的民族民间舞在发展初期达不到,所以则会更多去强调精神和呼吸,精神状态层面上的低空间地面接触;其次,现代舞的地面接触往往更多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接触,而民族民间舞仅存的客观肢体接触则是区域性、部分性接触,这一个概念如果不处理好,就会出现民族民间舞在舞台上的“摸爬滚打”表达。如由延边大学金英花、安海月编导的朝鲜族女子群舞《觅迹》中对于低空间的利用就完全“现代舞化”。朝鲜族是一个相当重视礼节的民族,这种礼节的保守性往往会体现在各个文化领域中,但是舞蹈《觅迹》在朝鲜族传统舞蹈的素材背景下,就已经明显地破坏了民族文化取向。早期朝鲜族舞蹈受土地场合影响,不会出现在地上躺身翻滚的动作,这类动作在某种程度上不具有雅观性,而且违背了朝鲜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传统舞蹈是我们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这样大范围地接收现代舞思想,会产生舞台文化传播的专业误区,其次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也是一种偏离性发展;我们学习现代舞,是学习其思想和编舞方式,学习其对于舞台和空间的运用,而不是学习它的模式和语汇。

对于人口相对较少的民族,如独龙族、傈僳族、保安族等,在传统文化保护相对落后的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就更加不能杂糅过多的外界舞蹈思想,不然会损伤其民族文化本质。以独龙族为例,因其早期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闭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独龙族舞蹈文化就会显现出原始舞蹈所特有的魅力——紧密贴合土地的艺术。但是早期对于独龙族舞蹈的整合工作相对迟缓,其大部分传统文化也早已不能融入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就导致在整理过程中融入了过多的其他民族乐舞文化和现代舞整合思想,独龙族特有的那一丝味道也在逐渐退散。以独龙族舞蹈《独龙·南青》为例,在整体的编排创作中,其编创模式更加无限趋近于现当代舞的编舞思想,导致原本民族元素相对较少的独龙族特有的舞蹈文化就会被现代舞的模式所“吞没”,最后的展现效果更加像一种由独龙族人民所表演的一种哑剧和现当代舞的融合,而并非独龙族舞,这是一种文化独特性的缺失。编导在综合编排时一定要考虑到文化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是好的思想对所有的民族都合适,这种编排的现象更加像是编导以自我为中心的脱离群众却走在前沿的“唯心主义”艺术创作思想。不同舞种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舞蹈语汇和服饰,更多的是每个民族对于自身所处土地的独特认识和特有的乐舞思想文化,这种差异是不可磨灭的,如果本着“大汉主义”“崇洋媚外”等艺术思想的话,那么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也是一种打压。

三、思想上的艺术方向性定格

现代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则出现了“技巧赢天下”的发展现状,往往编导们会更在意舞蹈技巧在民族民间舞中综合运用的出彩部分。舞蹈艺术家黄豆豆在《中国好舞蹈》中评价古丽米娜·麦麦提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都说民族民间舞起点是看风格,更好的是看民族文化风情,但是你今天向我展示的是民族民间舞中的最高境界——通过舞蹈让我看见了一个民族的图腾!”这句话也揭示了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发展方向——风格性发展方向,我们之所以会在民族民间舞名字之前冠上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朝鲜族舞等民族称号,就是因为这些舞蹈具有不同民族的风格。种种话语都表达了民族民间舞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民族风格的传承发展,不论是古典舞技巧,还是民族民间舞技巧,大量出現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除了能体现出演员技术的高超外,对舞蹈本身没有太大影响,因为舞蹈毕竟不是杂技,不论怎样发展都要区别对待,甚至有些舞蹈作品以民族民间舞的题材展现的却是一场技巧演出。技巧对于民族民间舞来说,只是衡量演员好坏的一个标准,不能成为全部,适量的技巧足够表达就可以了,没必要大篇章地添加技术去哗众取宠。民族民间舞评价的标准应该是民族本身以舞蹈方式展现的文化再现而非过于常人的肢体控制,舞蹈家金星说过“舞蹈的技术应该是为整个舞蹈去服务,而不是我的身体去为这一个技术的难度去服务”。毕竟舞蹈的肢体区别于体操和杂技,舞蹈的肢体是具有思想和感情、艺术成分的肢体,而不是机械发展的肢体。

对于区域性文化相对特殊的民族,其文化发展则更应特殊对待,不能出现大幅度的统一艺术编排思想出现,更多应结合该民族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现状、民俗风情等,研发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的艺术编排思想。這种转变不仅仅只是变化舞台上的几个流动和造型,而是去从本质的源头上发掘和思索,而不是一代接着一代的创作思想的继承。

四、民族民间舞教育的时代传承

舞蹈教育领域中对于舞蹈本身的创新教育中也存在着大量杂糅的现状,这种现状对于教育领域来说是具有毁灭性的。首先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就要继承民族文化的发展,如果在教育领域中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做出过多的杂糅与创新,首先教育的本身就不会对传统文化进行完整的保留,会做出一定的删减。如果继续对民族民间舞教育进行杂糅,那么在缺乏对本真传统文化认识下的学生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则是在教育的基础上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删减,走向社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后的传统舞蹈文化则会所剩无几,这也成为当今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编导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现状:缺乏对“文物”型传统文化的了解!在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后,再加上大时代背景下现代舞的飞速发展,那么学生的作品就会受到以现代舞为主的多方面舞蹈因素影响,最终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不过是打着时代创新旗帜下的文化垃圾,或是文化创造艺术!教育领域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而不是传统文化的创新,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这将直接关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性延续!

舞台上的民族民间舞是课堂赋予的,什么样的课堂就会有什么样的舞台。课堂上的民族舞蹈教学重视技术技巧对演员肢体的训练,重视风格的协调性训练,为了刻意去迎合现代文化,将民族民间舞一次又一次地衍化为古典舞技术与现代舞结构的舞台附属品,着实可悲!舞蹈除了审美,更应具备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在舞台上摸爬滚打,腾云驾雾,一场观众的呐喊欢呼后,留下的也只不过是文化层面的空白和审美方向的畸形而已,有时候民族民间舞不是显示舞者的美,而是显示舞蹈本身的美!

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是一个特殊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课堂与舞台、区域性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的艺术,而不是建立在文化多样性上发展的艺术。文化的多样性、思想的深入会给民族民间舞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却不能成为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一方面强调文化创新,但是这种创新的发展是需要过程的,如果跳跃了这个发展的过程,那么就是一种文化创造而非创新。让民族民间舞适应大众审美不是仅仅要求舞蹈编导的单方面努力,而是需要编导和群众的配合,二者对于民族民间舞的发展缺一不可。缺少了编导,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就会庸俗化、不雅化,缺乏舞台美感和舞蹈肢体美感;缺少了群众,民族民间舞就会变得极端化、抽象化。当今在现代舞全球发展独占鳌头的今天,各类舞种都会受到影响,如果脱离了群众,民族民间舞势必会在潜移默化中向现代舞靠近发展,最终将成为时代发展下的创造新品,而非创新发展,脱离文化发展初衷,成为文化发展的一种悲哀!

参考文献:

[1]朴永光.朝鲜族舞蹈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教学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