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统古诗词音乐文化的思考

2020-10-26王海翠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古诗词音乐课堂

王海翠

【摘 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以古诗词为词,填配现代化的音乐元素,将经典与流行、音乐与网络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彰显传统古诗词音乐文化。在陇南传统音乐校本课程研究过程中,这种音乐化的传统古诗词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不仅是音乐旋律的演唱,也是对当地文化、历史、民俗等方面的探讨与感知。

【关键词】古诗词;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7-0061-02

一、关于古诗词音乐的修复与保护

回看历史,可以说诗词颂咏并没有淹没在时代中。庆幸的是,在历史的突变节点和低潮中,诗词歌赋和其倡导者们仍然坚定地前行着,如李叔同先生曾从《诗经》《楚辞》中选出13篇古诗词,配以西洋曲调,于1905年编印出版了《国学唱歌集》供学校音乐教学使用。还有沈心工先生将西方曲调配以古诗词,编纂出《学校唱歌集》等学堂歌。這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歌唱文化,其歌词大都来源于古诗词,在此基础上配以西洋旋律。

时代吹响了传统文化的号角,在《经典咏流传》第10期的节目中,有一首改编自《诗经》的作品《关雎》,由传唱人金志文和湖北房县诗经民歌农民表演队共同演绎,让人关注的是,在湖北房县,这里传唱的民间歌谣大多源于《诗经》。在研究人员未发现房县歌谣以前,这里的村民并不知道所唱的歌谣就是《诗经》里的内容。乔建中老师曾在《音地关系探微》中指出,民间音乐受地理因素影响,地理位置可以作为保护传统文化的自然屏障。

所谓“一乡一调”“十里不同音”,口耳是唯一的流传工具。湖北房县因其地理位置闭塞,所以文化传承保护较好。由此,如何把这些经典找回来、修复好,是我们必须要实践的事情。一方面去采风寻找这样的文化传承,进行相关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吸引相关人才,对古诗词音乐文化进行修复,洗去糟粕留存经典,才能更好地挖掘诗词艺术和韵律背后的文化价值。

二、推动古诗词音乐艺术的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离不开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古诗词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就要有好的古诗词音乐作品出现。通过《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让笔者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音乐作品的创作。如适合小学生演唱又极具教育意义的《明日歌》《三字经》等作品。还有,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苔》被乡村支教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一起唱出,动人心弦。短短四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让人不禁深思,无论生命多么渺小,都有属于绽放自己生命的美好一刻。这就是创造力,源于对生活感知的表达,用语言、旋律去传唱,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了解。

说起古诗词音乐的艺术创作,必须要提到这样一位人物,那就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在《经典咏流传》第4期中,由少儿合唱团合唱的《新学堂歌》,让人耳目一新。其欢快的旋律,富含哲理的古诗词,让人好奇究竟是谁创作的。当看到谷建芬老师出场,讲述她的创作历程时,观众才了解这是用真情和心血创作出的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优秀作品。正如主持人撒贝宁所说:“真正的大师用全部的才华在为一个民族的未来工作。”

2003年,谷建芬老师创作出第一首古诗词作品《游子吟》后,便下决心要创作更多的古诗词歌曲给更多的小朋友传唱。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谷建芬老师创作出50首古诗词音乐作品,汇编成《新学堂歌全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北京市教委决定,为北京所有中小学每个班级配备一套《新学堂歌全集》。

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新学堂歌,都由古诗词改编,旋律朗朗上口,并且传唱度很高。让小朋友甚至是大人在聆听歌曲的同时,也记住了古诗词。在现阶段中小学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中,有关传统古诗词的音乐作品数量不是很多,所以把这样优秀的新学堂歌纳入到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支持这样的古诗词音乐艺术创作,不仅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传承古诗词音乐文化,更是为中小学音乐课堂输入了“新鲜血液”。让古诗词音乐再度走进中小学课堂,亦有诸多好处。一方面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古诗词;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传统古诗词音乐的创作,可谓双赢。

三、将古诗词音乐融入课堂

诗词颂咏的价值在于教化育人、寓教于乐。传承古诗词音乐文化,更多是寄希望于青少年。所以非常有必要让诗词音乐走进课堂。放眼当下,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即使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不同朝代的古诗词,教师也会传授相关的知识,更会要求每一位同学去背诵,但终究还是过于任务化、机械化,无法激发出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与激情。从这个角度来看,只靠语文这一门学科发扬古诗词文化,显得有些单薄,不利于长久的传承。若能将音乐与古诗词完美相融并走进课堂,尝试多元化的传播途径与方式,定能将传统古诗词音乐发扬光大。

传统古诗词音乐文化好比被风沙淹没的钻石,若拂去表面的沙尘,定会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要将古诗词音乐文化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材的选取是重中之重。当下的传统古诗词音乐文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歌曲;另一类则是儿童古诗词歌曲。艺术歌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演唱技巧,适用于专业的歌者。因此,在教材中纳入儿童古诗词歌曲是最佳选择。如今,越来越多的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将目光转向儿童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上,开创出了古诗词音乐的新风格,其旋律轻快、易于传唱。

四、传统古诗词音乐进入中小学的课程设置

当具备一定数量的音乐教材后,如何将传统古诗词音乐文化融入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让笔者更加关注传统古诗词音乐文化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历,思考如何让传统古诗词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并且长期发展、继承下去。

从教师角度出发,教师扮演着主导音乐课堂方向的主要角色。教师,既是“教”者,又是“师”者。从“教”的层面来看,我们要将所学的音乐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从“师”的层面来看,我们是其师长,当学生还不具备判断事物的能力时,我们要给予指引和导向。

“如何做”,首先体现在课堂的教学当中。

教师是主导课堂的核心人物,一节课该讲什么,学习什么,侧重点是什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将传统古诗词音乐融入课堂,可以在教学大纲的安排下自主设计3-5节的课时。自主设计的课堂内容,重点很明确——弘扬古诗词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音乐,从而热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把“诵词”与“唱歌”完美结合在一起。

选择以《经典咏流传》的某一期节目作为课程导入,再从节目中选取1-2首易传唱的作品进行教授。孩子们在观看节目时保持了高度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可以在学生掌握了作品的基础上加入奥尔夫音乐元素、柯达伊手势、阿卡贝拉的简单和声,利用“身势”等当下流行的教学法,为作品增加色彩和趣味。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搜集近现代作曲家创作的古诗词音乐作品,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演唱的歌曲。笔者曾在某小学进行过为期3周的音乐教学实践,以《经典咏流传》第一期节目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们观看了由王俊凯演绎的《明日歌》,受到学生们的极大欢迎,下课的时候,不少学生还哼唱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正如新学堂歌《读唐诗》中的歌词“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每一首古诗词音乐作品都能完美印证这个道理。以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为例,《春晓》是一首欢快的歌曲,降E大调,其曲调遵循着平长仄短的规律,在“眠”“花”这两个字的音符处使用了装饰音来强调字词的声韵。在课堂学习中,除了运用柯达伊手势外,还可以进行男女生分声部合唱、轮唱等,形式多样。通过学生们的咏唱,眼前浮现出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色,像这样朗朗上口的旋律,听一遍就不会忘记,易于传唱。

其次,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最好的传播方式还体现在比赛、才艺活动的展示中。

在国家大力支持的大背景下,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古诗词文化为主题,举办这样的活动是极具可行性的。小到一个班的小组与小组之间,大到教育部门举办的区、市、省级比赛活动。通过排练,老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不同的演绎方式;也能在排练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述更多有关作品背后的故事,像詩词的历史、音乐的特点、创作的背景,等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既宣传了古诗词音乐文化,还能让孩子们学习到诗词、音乐,在这样的氛围下健康、快乐成长,一举多得。

五、结语

一档高收视率的节目,反映的是社会大环境和人们的接受认知。诗词音乐节目的热播,让更多人喜欢上了古诗词音乐,从而自觉传承。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社会认知正在慢慢发生改变。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科技、经济实力外,更重要的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种文化底蕴很好地传承下去,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

从《经典咏流传》到古诗词音乐,从古诗词音乐到中小学课堂,想要去表达一种态度,一个观点,那就是传统古诗词音乐文化值得我们传承、发扬,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们对它的关注没有那么多而已。若能通过这样的思考,将文学性、音乐性相融的古诗词音乐带入中小学课堂,为音乐课开辟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更多人了解、喜欢,那就是一件特别值得去实践且极具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运玲.诗化音乐 乐化为诗——小学音乐课中融入古诗词艺术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4,(6):156-157

[2]乔建中.音地关系微探——从民间音乐的分布作音乐地理学的一般探讨[J].民族音乐,1990.

猜你喜欢

古诗词音乐课堂
踏青古诗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