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式桡动脉固定装置对经桡动脉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的影响

2020-10-26黄玉菁叶璐娟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固定装置桡动脉舒适度

黄玉菁 ,叶璐娟

赣州市人民医院 1 微创介入科,2 血管疝外科 (江西赣州 341000)

有创动脉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监测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进行动脉内血液测量的方法,较无创动脉血压测量更加准确、可靠,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广泛[1]。IBP 监测可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患者动脉压的突然变化,减少动脉血气指标采集的痛苦[2]。桡动脉是IBP 监测置管最常用的部位,易于穿刺、固定、管理,但易受患者腕关节活动的影响,IBP 监测期间需做好固定。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改良式桡动脉固定装置对经桡动脉行IBP 监测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经桡动脉行IBP监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22~64岁,平均(42.09±6.51)岁;疾病类型,重症肺炎9例,心肌梗死6例,低血容量休克7例,颅脑手术后7例,脑出血8例,肾衰竭4例;体质量指数18.4~29.2 kg/m2,平均(22.94±1.53)kg/m2。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1~64岁,平均(42.05±6.48)岁;疾病类型,重症肺炎10例,心肌梗死5例,低血容量休克8例,颅脑手术后6例,脑出血9例,肾衰竭3例;体质量指数18.4~29.1 kg/m2,平均(22.92±1.56)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用患者Allen's试验均为阴性,且患者或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固定装置:穿刺成功后连接监测传感线,穿刺处使用3M 贴膜固定,将纱布垫于连接处,以预防褥疮,用纱布绷带自置管连接处环形包扎大拇指1圈,之后垫夹板,将其固定于患者手背,自远心端向近心端缠绕手臂包扎至肘下5 cm 左右,最后采用普通胶布将延长管固定至肢体包扎处。

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桡动脉固定装置:穿刺成功后连接监测传感线,穿刺处使用3M 贴膜固定,固定装置由托垫与固定带组成,托垫选用长方体硅胶(高0.3 cm、宽6 cm、长20 cm),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且中部为多孔型;应用腹带式棉质材料作固定带,分为小、中、大3种型号,固定带反面中间部分加一小布袋,用于放置托垫,布袋下口缝合,上端开口粘贴魔术贴,用于托垫的取、放;固定带左右侧的内外部均粘贴魔术贴,并在固定带前方5 cm 处,于左右处剪出宽2 cm、长10 cm 的长方形口子,使固定带呈“工”字,前方魔术贴用于手指固定,后方魔术贴用于前臂固定。

1.3 临床评价

(1)置管舒适度:应用Kolcaba 的舒适状况量表,从身体感觉、活动两方面评估,共0~6分,总分>4分为非常舒适,3~4分为舒适,≤2分为不舒适,置管舒适度=(舒适例数+非常舒适例数)/总例数×100%[3]。(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IBP 监测期间两组管道滑脱、管道移位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IBP 监测期间两组穿刺处渗血及发红、肢体末梢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置管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置管舒适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舒适度比较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经桡动脉穿刺置管是IBP 监测最常用的方式,易于定位与操作[4]。但行IBP 监测患者病情较重,多处于昏迷或休克状态,意识不清,配合度较差,极易导致桡动脉穿刺置管移位、松脱等,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需进行有效固定。

传统桡动脉固定装置应用夹板、纱布绷带进行包扎固定,固定方法较为复杂,夹板较硬,灵活度较差,固定后腕关节仍能够进行弯曲,影响置管固定效果,同时易发生包扎过紧,导致肢体末梢肿胀。纱布、自粘型敷贴会因汗液、渗液浸染而受潮,引起穿刺处皮肤发红,舒适度较差,不利于并发症的监测与发现。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置管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将改良式桡动脉固定装置用于经桡动脉行IBP 监测患者中可改善置管舒适度,降低不良事件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良式桡动脉固定装置由托垫和固定带组成,用魔术贴进行粘贴固定,易于操作,可及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包扎松紧度,减少肢体末梢肿胀的发生[5]。改良装置所用硅胶托垫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中部多孔型构造利于透气,舒适度高,可避免固定处不适引起的肢体活动,降低移位、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固定带由腹带式棉质材料制成,与纱布相比透气性更佳,可避免包扎过紧及汗液浸湿,减少穿刺处发红和肢体肿胀的发生,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6]。此外,改良固定装置可对手指进行约束、固定,有效限制腕关节活动,保护桡动脉处置管,减少移位、脱管、渗血的发生,同时“工”字形固定带还能够避免置管处约束,利于观察、处理置管处情况。

综上所述,改良式桡动脉固定装置能够提升经桡动脉行IBP 监测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置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固定装置桡动脉舒适度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旋转滑动式全程监控摄像机固定装置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